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研究

2020-09-10 07:22刘硕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0年3期
关键词:法治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刘硕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大学生群体的素质提升、德行修养在决定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引领着民族的前进。大学生法治精神的缺乏以及价值观培育法制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制约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培育。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法治素养

一、提高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意义

大学生法治观指的是大学生对于法律在性质、地位以及作用等方面的看法,即通过法律实现对于国家、经历以及社会治理的认识,是以人们的法律观、法制观、感情等一系列的观念作为基础的大学生在涉及到有关于法律的实践过程之中,发现的有关于自身文化的沉淀,是将个人的认识和法律的知识综合在一起的产物。

法治观念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法治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个体的未来的发展水平。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个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很容易受到不良现象和思想的诱导,从而发生一些让人后悔未及的事情甚至发生犯罪行为。近些年里发生在大学生中高学历群体中的法律事件屡见不鲜,我们在在痛心疾首之余,无不在在警示我们,仅只是片面的重视学生的成绩,而不关注其综合素质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法治文化传统是政治文化的发展和重要延伸,法治文化产生于政治文化他的发展离不开政治文化的支撑,同时政治文化需要法治文化的完善,法治文化促进政治文化的延续。

大学阶段是人生最好的阶段,大学生更是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系需要在大学教育中一步一步实现和完成,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能引导学生的共同价值导向,从而给大学生构建全方位的价值观引导。当今世界多元化思潮日趋显著,主体意识逐渐上升,功利化倾向变得愈发明显。只有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内容,才能在开展相关的教育过程之中一定要明确思路,走有创新性和针对性的道路。让学生能够全面的产生对于此价值理念认同的倾向;使得部分学生能够贯彻坚定不移的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思想,充分运用马克思的理论和观点来研究和处理问题。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野下培育大学生法治素养产生的问题及原因

(一)我国法治文化传统薄弱。若干年来儒家思想文化一直居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在儒家文化推动下形成的以“人治”为核心的思想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地位。邓小平曾一針见血的指出:“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传统比较多,民主法治传统很少。”德治的理念夸大了道德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极大地影响了依法治国的实施。在封建法律儒家化所形成的人治观念和基础根深蒂固的作用下,法律的发挥空间有限,法治信仰缺失,甚至影响法治文化的历史进程。

(二)依法治理的不足削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说服力。2016年全国电信诈骗案频发,这些诈骗案的发生不仅说明了我国的依法治理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同时也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伤害。准大学生徐玉玉在遭遇电信诈骗后伤心猝死的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同时一些在校女大学生为了短期赚快钱用自己的尊严做抵押,校园“裸贷”事件频频爆发,一时之间让高校大学生们心生畏惧。案件的背后暴露出我国在决策执行力方面的缺点和不足。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了法律规定对实名制电话登记做出了严格要求, 提出电信企业对入网用户要严格实行实名登记。但在实际工作中,实名制落实不力、运营商态度暧昧、相关监管措施不力,致使诈骗信息猖獗,网络诈骗电话泛滥。此外网络空间监管不力,致使大量不良信息泛滥于网络,误导舆论倾向,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说服力。加之一些大学生自身鉴别力不够,容易被不良思想误导,会出现一些质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象。

(三)法治宣传的不足制约了大学生法治思想的形成

强化大学生的法治宣传不仅关系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而且也是高校的思想政治任务之一。传统文化的糟粕和法治环境的不健全都可能影响大学生法治观的形成,而法治宣传的不足更是制约大学生现代法治思想形成的关键。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来,法治宣传的力度已大大提升,但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各执法部门,各行政职能部门之间依法行使公共职权的过程中程序的衔接,职能的细分,权责的规定等细节问题还有很多的不足。另外高校的法治宣传力度也有欠缺,高校法治教育的优越性是其他教育无法比拟的,是培育大学生法治思想的重要途径。然后从教学实践来看,法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比重不高,目前最普遍的是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法治教育仅仅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公共课中得以呈现。而讲授此类课程的教师往往来自非法学教育专业,自身的法律素养不高,能给学生带来的法治教育影响是有限的。家庭教育也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教育因其专业性,理论性强等特点,在家庭教育中多以父母的行为示范得以呈现。然而个别父母自身法律文化素养不高,在工作中为了个人利益而忽视法律规章制度的规定,追求短期效益行为,未能给予学生好的引导和表率,法治宣传、法治教育的不足使得大学生对法治的认知缺乏。

(四)法治实践的欠缺制约大学生法律思想的形成

法治实践是最具实效的教育方式之一,它在公民法治意识、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法治信仰和法治精神的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大学生生活中有紧密联系的实践一般是公共性法治实践和维权性法治实践活动。高校是大学生参与民主实践的重要阵地,校园民主实践是大学生体现自我管理,民主管理的重要方式。例如: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提出,“普通高校学生拥有参加学生团体,以适当方式参与学校管理,对学校与学生权益相关事务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权利。维权性法治实践,即大学生遭遇权益侵害,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争取个人正当利益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大学生参与立法,司法的途径有限,维权意识单薄,绝大数学生遭遇侵权往往不懂得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会采用一些其他方式处理。有限地法治实践影响着法治的体验,大学生法治体验的匮乏便会影响法治精神的养成。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建议

(一)在高校的教育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教育相融合

在高校的各专业中可以适当增加该专业领域内的法律课程。在实践工作中,高校能够按照国家的规定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然而单靠一门公共课提高大学生对法律的认知是远远不够的。开设专业领域内的法律课程既能够让学生了解行业内法律开展的情况,又能通过一些案例引导大学生对思想道德和一些法律问题的思考。国家教育部要求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思政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开展相关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收集一些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和现在的大学生活动中,时刻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将这种思想融入到自己的行为中,那么大学生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时代新人。

(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学习平台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的各个层面。法律法规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保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纳入一些基本法律中,利用法律的权威促使大学生将价值观培育作为自身的法定义务和法定责任进行落实,则能使核心价值观得到更好的遵循,使大学生在遵纪守法的同时培育核心价值观。例如在《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大学生守则》等规范性文件和重要制度中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能为高校的教育活动和教育过程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高校校规在学生管理中发挥着法律般的作用,学生以校规为行为戒尺,以校规指导个人活动,将自觉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等学校学生义务在校纪校规中加以确认,使其成为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工作的基本遵循。此举并非使用强制手段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的目的在于通过培育学生的规则意识、义务意识、形成行为习惯促进潜移默化地内化吸收。

(三)严格执法,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环境

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有序的经济环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培育基础,健康的政治环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培育保障,深厚的文化环境为其提供培育给养,和谐的社会环境能够固化培育成果。而当前,社会层面依法治理的不足影响培育氛围的营造,只有强化治理,严格执法才能创建适宜的社会环境。执法的主体要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和规定行使职权。在执法过程中合法合理合程序的开展执法工作,彰显正义、平等、自由、法治等价值观念,以执法主体的执法实践和执法效果正面呼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语: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大学生群体的素质提升、德行修养在决定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引领着民族的前进。大学生法治精神的缺乏以及价值观培育法制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制约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培育。如何在新的环境中趋利避害,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长效升级便成了一个重要且现实的问题。法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天然的联系,这使得法治能够助力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继而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升级。加强法治教育,强化法治实践,提供法治文化滋养,注重弘扬法治精神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培育自觉注入了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 陈达莉.法治视野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培育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7.

[2] 戴木才.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02.

[3] 王永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目标指向和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3,03.

[4] 刘书林.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J].思想理论教育,2013,03.

[5]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N].人民日报,2016-12-26001.

[6]《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332 页.

[7]教育部颁布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D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702/t20170216_296400.html.

项目来源:鞍山市社科联课题研究立项,课题名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野下的大学生法治素养培养 ,项目编号:as20203007

作者单位:鞍山师范学院高职院

猜你喜欢
法治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治素养现状分析
浅析高职院校法治意识素养的培育和养成
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路径选择
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对策研究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