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主流媒体上的重庆形象研究

2020-09-10 07:22邓昕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城市形象重庆

摘要:本研究基于2010—2019年这10年间澳大利亚4家主流媒体The Australian、The Age、The Sun-Herald、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登载的与重庆相关的167篇新闻语篇,分析重庆在澳大利亚官方舆论中的城市形象。认为澳媒主要通过重庆商业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潜力、城市文化与生活氛围、宜游自然环境及设施等议题呈现渝形象,但缺少对渝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报道,以及对自然景观背后蕴藏的人文历史内涵的诠释。

关键词:重庆;城市形象;澳大利亚主流媒体;新闻语篇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0-0012-02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7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话语与权力:国际舆论中的我国城市形象建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7SKG117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全球市场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一国所辖城市的发展状况日益被作为衡量该国经济实力、社会进步及文明程度的关键指标。学者苏永华认为,作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之一,城市形象是人们对城市的感知或印象,且其主要由一国主流媒体所形塑[1]。在跨文化传播领域,城市故事能否讲好传通,不仅仰赖书写者的专精叙事,更需站在“他者”角度,研究好境外媒体在“异域形象作为文化他者的理论假设”[2]下对中国城市展开怎样的集体想象。

重庆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国家中心城市,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常被国际舆论热议。评估境外媒体眼中的重庆形象,有助于借一窥之见,探究西方国家主流文化对中国城市形象的生产机制。

当下围绕境外媒体如何建构重庆形象的研究较为缺乏。倪炜的《<纽约时报>中的重庆经济、文化与社会形象研究》探讨了美国舆论中的重庆形象。然而跳出美国宰制性媒介话语框架,其他国家官方媒体如何架构重庆议题尚具讨论空间。因而本文将目光投向常被忽略的大洋洲国家澳大利亚,考察该国官媒对重庆的形象建构特征。研究选取The Australian(《澳大利亚人报》)、The Age(《时代报》)、The Sun-Herald(《太阳先驱报》)、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悉尼先驅晨报》)这4家主流澳媒,抓取涉渝新闻语篇167篇作为语料进行分析。

二、澳媒涉渝新闻语篇议题框架

2010—2019年,澳媒涉渝新闻语篇量呈缓慢上升、多有跌宕的总况。年度语篇量在30篇内波动,2010年为最低点(4篇),2015年数量最多(28篇)。澳媒对重庆的关注主要缘于近年来渝在经济增速、城市扩容、科技研探、交通区位优势发挥、宜游品牌塑造、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尤以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和商投环境、宜游风光和民情氛围等为热点议题。

学者肖伟指出,就认知范式角度而言,媒介机构中传播者所建构的符号世界给受众带来的影响十分显著[3]。传者构建的议题框架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接收者的抵抗式解码,形塑了人们头脑中的有关认知。一个城市的形象必然由诸多复杂交错的要素组成,然而能够呈现在媒体上的并非这些要素的集合。在架构重庆形象时,澳媒以渝经济发展状况、开放程度以及在渝商业投资前景(30.5%)、城市文化与生活氛围(11.4%)、宜游景色及设施(10.8%)这3类议题为主,以其他议题如重庆的国际交通区位优势及市内交运基建状况、城市规模与人口数量、工业制造能力与品牌、科技研发能力与成果、政策制度与政府形象、环境保护措施、城市历史与记忆、突发事件等为辅,架构起重庆形象。

统计显示,最受澳大利亚官媒关注的涉渝议题是重庆经济发展状况、商业投资环境与潜质。研判指标主要是重庆近年来受到瞩目的经济增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庞大的人口规模及消费市场。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在2014年以一名叫作“萨力克”的旅华商人的口吻发文,在题为Fly in,suit up and prepare for action(《整装待发,准备行动》)文中称:具有非凡经济发展和建设速度的重庆,在1990年只有10座高层建筑,现今则发展到1600余座。2015年,The Age在China’s middle-class reality check(《中国中产阶级现实检视》)报道中写道:在中国,从北京到重庆这样的新移民劳动力流入城市,具有巨大的地区发展空间和内需潜力。

澳媒还积极报道了澳大利亚在渝金融投资、贸易往来、生产合作等方面的实践举措。例如,澳大利亚奶酪销售商贝加奶酪因长期看好中国市场,便将打开重庆市场作为开启中国市场的首要步骤。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的消息称,贝加奶酪几经努力,最终与重庆商社集团签订供应和分销合约。澳直言该合作项目的寻求缘于重庆具有超大城市规模和消费能力,且重庆商社集团在渝经销量占重庆零售市场50%的份额。类似报道呈现出重庆强大的招商引资能力及渝财团实力和国际知名度。

澳媒相关表现与近些年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科技进步、人口规模扩大带给澳大利亚的发展压力密切相关。作为大洋洲的重要国家,澳迫切想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谋得发展席位,而不想像展现出“佛系”发展态度的大洋洲邻国新西兰那样,面临“掉队”危险。澳渴望与亚洲正取得瞩目成就的中国、印度等国扩大贸易往来的机会,亦盼望通过经贸领域合作,在先进科学技术创新与研探方面向中、印两国取得真经。2019年,澳媒在题为Boost for China science ties(《促进与中国的科学联系》)的报道中表示,在全球化背景下,澳愿不断加强与中国的科学联系,尤其在提升澳科学研究能力及寻求科研成果得以商业化的机会方面。再加上,由于世界范围内人们普遍的物质交往必须依赖交通运输的畅达,作为中国西部重点中心城市、中欧班列(渝新欧)铁路交通运输要道的起点城市,重庆基于自身在国际交运格局中的区位优势和良性运营,释放出强大的经济发展潜能,吸引了澳各界关注。澳大利亚在机遇与挑战面前流露出的危机感,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其官媒涉渝语篇中。

三、澳媒涉渝新闻话语态度倾向

在抓取到的语篇中,持有正面、客观报道立场的文章占绝大多数(95.2%),负面报道仅占4.8%。

随着重庆日益发挥出作为中欧班列(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出发站点的交通运输区位优势,澳在其官媒The Age、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上连发数文,报道重庆作为重要的物流通商站点之于澳大利亚对华、对欧贸易所具有的关键作用。除此之外,“宜游重庆”在澳媒体上也得到了展现:从美不胜收的重庆江景、如船航行的重庆大剧院,到风行墨尔本的重庆火锅、小面和抄手,重庆被澳媒称为亚洲区域内能够为游客提供最独特经历的城市。

四、结语

在城市形象建构趋于同质化的当下,包括重庆在内的城市,应注重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两方面下功夫。

所谓“人无我有”,即重庆等城市可注重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挖掘、突出城市的文化差异性,这可以说是打破当下国内“百城一面”的最佳策略。重庆地处祖国大西南、四川盆地东南部、倚临长江,有骄人的自然生态,融合别具一格的巴蜀文化和云贵文化。基于这些特质,在向世人展示自然景观时,应加强对得天独厚的文化品性,如积蕴深厚的历史沉淀、直爽泼辣的风土人情、博大包容的人文品格加以挖掘和融入,以凸显城市的开放性和接纳性,让重庆的自然与文化相得益彰,城市的宜游、宜居形象更加耐人寻味,留给国际友人想象和寻味的空间。

就“人有我优”而言,重庆应自信地向世人展示近些年来在经济增长、工业制造(包括传统工业及新型电子设备)、先进科学技术研发方面所取得的成绩。重庆作为中欧班列(渝新欧)国际铁运大通道上的起点,打造自身强大的“交通枢纽型经济”,不仅能够促进地区的产业发展,还能为国家“一带一路”宏观政策布局下长江经济带尤其是中上游区域经济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科研院所在学术研究领域所获成果亦频频成为国际主流国家的媒体议程。

此外,澳媒的涉渝新闻话语很少以重庆作为消息来源地,城市形象建构主动权为澳媒所掌握;语篇态度以中性立场为主,兼有少量积极、消极的话语建构。结合重庆的自塑形象,本文建议,重庆对外传播的开展应将自身近些年在科技研发能力、技术技能水平方面所获成就融入议题框架中心区域,從“以科技作为经济增长根本驱动力”的维度向世人展示重庆作为我国中心城市的招商引资实力和优势资源聚集能力;另外,将渝厚重的文化、历史、艺术底蕴融入对有形自然景观的展介中,为渝之宜游形象的塑造注入别具特色的人文主义精神内涵。

参考文献:

[1] 苏永华.城市形象传播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2-3.

[2] 周宁.异想天开:西洋镜里看中国[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12.

[3] 肖伟.新闻框架论:传播主体的架构与被架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7.

作者简介:邓昕(1983—),女,辽宁沈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传播理论、城市传播。

猜你喜欢
城市形象重庆
新媒体传播下地铁广告中的城市形象建构
蒙古族传统纹样对地域城市形象塑造的意义
2020年重庆成绩单
重庆之旅
数说:重庆70年“账本”展示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微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植入与传播策略研究
微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植入与传播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