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生病”背后的特权

2020-09-10 07:22毕长虹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0年25期
关键词:学习障碍家校合作生病

毕长虹

摘要:本文是一例小学儿童由于逃避学习而产生心理问题躯体化的案例分析。该生由于不善与人交往以及父母的溺爱,产生了遇事依赖与逃避的心理,对学习形成消极态度。本文通过具体案例,深入剖析该生产生学习障碍的原因,与家长合力制定出相应的辅导方案,使该生提高自我成就感,变得乐于沟通、勇于承担责任,在学习方面更加积极。

关键词:学习障碍;心理问题躯体化;家校合作;教育干预

一、“玻璃小人”特权的开始

我们班有个小男生,小小的个子,小小的声音,小小的玻璃心……“玻璃小人”这四个字完全概括了这个孩子。为什么呢?因为他很“脆弱”。作为一个男孩子,性格如此的“脆弱”,甚至说是不能正常地与他人交往,对待一点点小问题就以哭的方式来回应,这该怎么办呢?所以,每每听到“玻璃小人”又哭了的时候,我都不禁要想,我要怎么去处理这件事情?怎么样让“玻璃小人”的胆子大一点?怎么样教他与别人正常交往?怎么样教他独立处理问题呢?

最近,我发现“玻璃小人”的成绩下降了很多,而且各科的家庭作业总是不能按时完成。有一天,他的家庭作业本没带,我立即喊他来办公室,问他是不是作业没写,可想而知,我并没有问出什么。于是,我打电话问了他爸爸,爸爸给我的回答是昨天晚上写作业了。这时我想,我太急躁了,还没等孩子解释就批评了他。这个孩子本来就没有自信心,对待这样的孩子我一定要耐心鼓励,多相信他一些,帮助他建立自信心。于是,当别的孩子没带家庭作业时,我总是严格按照班规,要求立即重写。但面对“玻璃小人”时,我更多选择了相信他,给了他特权,希望他第二天把作业带来。可惜事与愿违,我的“特别关照”不仅没能提高他的成绩,建立他的自信心,反而使他的成绩更加下滑。

二、“生病”获得了更多的特权

最近一个月,“玻璃小人”不知为何总是呕吐,早上一到学校就去厕所呕吐。在联系家长带他去医院看了以后,父母给我的回应是“玻璃小人”有些浅表性胃炎,吃些药就好了。可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种现象仍然存在,他每天来学校就是呕吐不停。而且每当我与他讨论学习与家庭作业的时候,“玻璃小人”就会立即报告身体不舒服……当事后喊他来办公室询问情况时,他都表示身体很不舒服,需要立刻回家休息。看着他这么脆弱的样子,我又一次给了他特权,暂且放下作业不谈,联系家长带他回家休息……一天,早读课结束了,“玻璃小人”还在厕所里没有出来,我让同学去男厕所看一下,结果同学回来报告的是他先是在厕所里呕吐,没有东西吐了就用手抠自己的喉咙。听到这个消息,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他逃避老师查作业的一种方法,他希望利用自己的“生病”来逃避学习,逃避写作业,逃避惩罚。我的“特权”竟然成了他偷懒欺骗的“铠甲”。

三、“生病”背后特殊的含义

我开始反思问题的根源。首先,我进行了一次家访。我发现“玻璃小人”身上出现的问题和他的家庭有一定关系,爸爸妈妈对他很是宠溺。五年级的孩子了,在家里什么事情也不做,都是父母包办。关于他的学习,爸爸妈妈也恨不得帮助完成。并且,父母由于害怕他被欺负,几乎很少让他和周围的孩子一起玩,他在家里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在房间打游戏。长期以往,“玻璃小人”也就不愿意和同龄人玩耍了,遇到问题时也有了依赖性。

在家访后,我又找了“玻璃小人”以前的老师进行了一些了解。通过了解,我知道在三年级的时候,他曾经患过肠炎,在家休息了两个星期再来学校时,落下的课程与作业让他无法接受。自此以后,他就时不时以身体不舒服为借口缺课,而此时,家长和老师也并未意识到他这个行为背后更深的问题。所以,我建议家长带孩子去专业的心理医院咨询一下情况,医院就诊后得知这是一种典型的“心理问题躯体化”现象,也就是借躯体症状来表达精神不适,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社会人际关系造成的,是表达与应付社会和个人烦恼的手段。个体有意无意地借着躯体症状获得好处,通过疾病达到不上学、获许病退,避免指责和批评,免除某种责任和义务,寻求别人注意和同情等等。在升入高年级后,更大的学习压力与人际交往压力让“玻璃小人”无法接受,内向的他又没法用正确方法把压力释放出来。与此同时,我也给了他一种错误消极的心理暗示,使他认为只要“生病”就可以获得“特权”,某种程度上这促使了他这种以“生病”的状态逃避问题的现象愈演愈烈。

四、打破“生病”背后的特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与家庭教育。”可见,在影响孩子成长过程中,学校与家庭教育要达成一致性。 所以我想,如果想要从根本上改变“玻璃小人”的逃避与依赖心理,一定要从家庭、学校两方面入手,不仅作为老师的我要改变,也要联合家长一起改变对“玻璃小人”的教育方式,打破他“生病”背后的特权。

于是,我和他的家长一起制定了“玻璃小人”的学习目标,对他提出明确的要求。首先,在家里,“玻璃小人”必须自己独立完成家庭作业,遇到不会写的题目时,父母不得帮忙,要多鼓勵孩子自己去搜索资料,寻找答案。另外,在家里,必须让“玻璃小人”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作业,如果不能完成,第二天由他自己到学校承担后果,没有“特权”可言。并且,家长也至少一周要带他出去玩一次,让他和同龄人多多接触。

在学校,我鼓励他上课多多发言,每当他答对的时候,我都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肆表扬他,增强他的学习自信心。不过,所有学习上的要求一点儿也没有商量的余地,比如课堂作业当天不能按时完成的话,无论多晚,都要等到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后才能回家。另外我也悄悄和各个学科老师沟通,在不放松要求的前提下让老师们多多鼓励他,给他正面积极地引导,让他多多感受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在与同学交往方面,我给他换了一个比较活泼的同学,让这个同学带着他多参加集体活动,从而帮助他减少人际交往上的压力……

我坚信,在未来的道路上,“玻璃小人”会一点一点地克服自己的不足,希望以后他能让自己的独立与坚强成为面对困难时真正坚不可摧的“特权”!

参考文献:

[1]马昕.症状背后——那些被忽视的心理冲突[J].心理与健康,2018(05):12-13.

[2]秀娟.小学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探析[J].当代家庭教育,2019(35):15.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禄口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学习障碍家校合作生病
“生病”的一天
春转夏,你的肌肤生病了吗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心理视角下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别怨天气热,身上爱出汗,可能是你生病啦!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