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追求

2020-09-10 07:22金一好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0年25期
关键词:价值取向高中音乐

金一好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普通新课程改革对高中音乐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因此,为贯彻新课改的要求,高中音乐教师应积极探索高中音乐课程价值取向,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理解,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价值观念。

关键词:探索与追求;高中音乐;价值取向

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表达和情感力量的艺术形式,有着巨大的美感能量。因此,音乐教育就本质上来说就是情感和审美教育。另一方面,音乐教育的情感性和审美性是独特的,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可替代的,它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信息化浪潮的强劲势头席卷全球,人们逐渐被高智能科技支配,其情感越发显得冷漠。长此以往,势必导致人类缺乏活力,缺乏感情,缺乏关于人生和世界的整体认识。而高中音乐教育是一种基础音乐教育,也是一种音乐文化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形成热爱音乐的情感意向以及基本的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同时,也为爱好音乐的学生通过选修的途径提供一个进一步发展的平台,为在音乐方面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情感,对学生正确认识和学习音乐,树立良好的生活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1、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完美人格

音乐课程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徑,相比于其他学科而言有着不同的教学方法。音乐课程教学需要从感性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育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因此,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学会通过音乐来提高学生的审美,影响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形成完美人格。例如在进行《京剧》教学时,京剧是我国传统国粹,中国戏曲经历了八百多年的革新与发展,现存剧种有三百多种,京剧乃其中佼佼者。在京剧中,不仅有各种各样的曲调,同时还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不同的行当其所呈现的表情和表达的含义也不尽相同。例如,净行为威重、粗犷、豪爽等特殊性格的男性人物,其中又可细分为花脸(铜锤、黑头)、架子花脸、武花脸等。丑行为反派人物或诙谐、滑稽的人物,其中也可细分为文丑、武丑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行当的表演以及曲调等去鉴赏音乐,影响学生的情感,从而让培养学生的审美和情感,进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

2、通过音乐教学,增强学生实践创造能力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音乐作为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更多的是需要学生通过表演、歌唱、创作等结合,并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感觉与反应。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学生音乐的相关知识,还应重视艺术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切实表达出自身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掌握效果。例如在进行《民歌VS创作乐曲》教学时,民歌不受专业作曲技法的限制,而是人民群众自发的口头创作;其歌词、旋律并非固定不变,在长期流传中会不断得到加工而有所发展及变化;依靠人民群众的口耳相传,不借助于记谱法或其他手段进行传承;不体现作曲者的个性特征,但具有新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特征。因此,首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鉴赏不同地区、民族的民歌民谣,然后让学生对音乐进行描述,用肢体动作表达音乐内容;最后让学生以自己家乡的特色创作表现自己家乡的民歌或民谣。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深入体验和感受音乐,并增强学生的实践创造能力。

3、通过音乐教学,弘扬音乐文化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在理解多元文化的同时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而这些文化是其他物质无法替代的。作为中华民族,我们的音乐文化就是是音乐文化中的“母语”,“弘扬民族音乐”与“理解多元文化”是辩证的统一关系。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和弘扬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同时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地区和民族的音乐文化。《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还指出: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珍视人类文化遗产,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价值观是高中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最重要部分。

4、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导向下,教师必须不断探索高中音乐课程价值取向,追求更高境界的音乐艺术,通过音乐教学来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操,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进而形成正确的音乐价值观,促进学生在音乐学习以及成长之路上能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育燕.探索与追求——新课标导向下的高中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研究[J].中国音乐,2020(05):178-183.

[2]薛丹丹.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黄河之声, 2020, 000(008):132-133.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文成中学

猜你喜欢
价值取向高中音乐
基于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
关于大学生价值取向变化的研究分析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