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探索与实践

2020-09-10 02:53程志通吕勇张旅阳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0年25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课程思政

程志通 吕勇 张旅阳

摘要:本文分析研究了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若干重要方面,结合印刷专业重要课程胶印实训课,阐述了胶印实训课的思政元素,并尝试把思政元素结合到具体的教学中,探索了把思政和课程相结合的实施路径,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完善课程评价标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工匠精神。

关键词:胶印实训;课程思政;职业素养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在如何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中提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明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和全方位育人。这要求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高校应积极改进和更新传统的课程设置,打破各个专业课程之间的“育人壁垒”,构建各门课程与思政理论相互融合的育人体系。本文积极研究高职院校中开展“课程思政”应当注意的重要方面,并以“胶印实训”课程为例,对实施课程思政进行路径探索和实践,努力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

1 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应注意的重要方面

1.1明确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广大师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较低,课程设置不足,思政教育效果不好。高校首先应明確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做好思政教育工作。《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中,第一个就是更加注重以德为先。立德树人是高校办学的初心,也是一项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的方向。所谓“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所谓“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要培养学生德行一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职业的崇高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帮助学生完善品格以及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

1.2 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执行力

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包括:思政教育内容、思政教育的对象、思政教育的不足。

思政教育内容应该贴合大学生的实际生活,针对问题开展教育工作,课程思政在充分结合课程自身特点的同时,融入于课程相关的思政教育内容。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对象就是高职院校的学生,高职院校相对于本科院校,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较低,对于课堂知识的吸收能力也较弱。应该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科学定位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同时,对于班级学生的不同,也应相应调整。例如,对于受原生家庭影响较大的学生,传统的思政教育效果有限,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融入心理疏导等方式[1],切实针对学生的思政问题采取对策。高职院校应针对自身院校的学生思政教育不足之处特别制作一些思政课程。例如,某高职院校学生的爱国思想不坚定,院校可以通过与某些文化单位,军事媒体等合作,开发思政专用的手机端软件或网站,迎合大学生的喜好,让他们在平台中学习思考和抒发自身的见解。

思政教育的执行力在于确保思政教育内容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达到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和执行的目的。思想政治课不是单纯的宣传课,而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执行力应该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1.3 确保思政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往往存在内容较为滞后或教材案例缺乏新颖性等问题,时代特征不明显,传统的思政课程的教学方式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师一般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授课,不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也是很多学生感觉思政课内容乏味,没有学习兴趣和动力的原因。思政课程内容应紧跟时代,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热门事件,促进理论知识与热门事件的结合;尽量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可以借助生动的语言,视频音频,也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2],使高职院校学生更愿意主动参与思政学习。不断促进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保证教学的新颖和特色。

2 胶印实训课的德育目标设计

2.1 胶印实训课程的特点

胶印实训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印刷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内容重点放在胶印机部分,教学上立足各机构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是学生将印刷设备理论知识联系实际,获得生产知识、印刷机械操作技能和管理知识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胶印机种类及机构组成、原理及调节方法。基本掌握胶印机各机构简图的读图能力。使学生了解印刷设备的基本类型、功能和特点,熟悉印刷设备的工艺要求、设备组成和分类,掌握胶印机的主要原理、结构特点和调节方法,具备评价、选择和使用胶印机的能力。

胶印实训课的主要特点是教师通过讲授和实践操作带领学生认识胶印机的各个机构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并布置任务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胶印机,重点体现在操作的规范性和工艺上的精益求精,从而体现工匠精神。

2.2 胶印实训课的思政元素

紧密联系胶印实训课的特点,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把它们融合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中。

2.2.1 凝聚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工匠是指具有高超技艺的人,具备吃苦、钻研、踏实认真的精神,工匠精神是生产者对生产的产品有一种精雕细琢、追求极致完美,打造精品的一种态度[3]。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高职院校承担着输送大量技术人才的任务,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让他们把这个精神发扬光大。胶印实训课正是这样一门精益求精,注重实践技能培养,不断提升实训质量的课程。胶印实训课与大国工匠精神有内在紧密的联系,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需要大量拥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和员工去追求产品的完美品质。

2.2.2 提高环保意识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很多学生对于环保方面不够重视,觉得课堂学会技术技能最重要,其他都是次要的,环保意识严重缺乏。但在胶印实训过程中,环保却非常重要。胶印会涉及到油墨、润版液、洗车水、PS版等,里面难以避免存在一些有毒成分,不当存放或者随便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胶印过程中原稿、胶片、印版、油墨、洗涤剂等是印刷的重要元素,每一样都有它的作用,它们组成了印刷成品的一部分,但同时,印刷完成后成为了固体、气体、液体的废弃物留在了印刷车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不仅仅需要教会学生每个印刷元素的作用和功能,还应同时教会学生每种材料存在的污染,应如何存放,以及事后如何处理。

2.2.3 增强安全意识

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胶印机的运转速度更快,功能更强,自动化程度更高,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高速运转的胶印机如果操作不规范,也容易引发一些安全事故。此外,设备由于高速运转也容易形成静电,稍有不慎,容易发生触电事故[4]。印后加工工序中可能会接触到的一些设备,如:烫金机、模切机、切纸机、装订机等,这些设备装有刀片等锋利部件,如不遵守操作规程,容易造成意外伤害。胶印实训过程中使用的油墨、稀释剂、润版液等,通过皮肤接触,或者挥发进入人体,也会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十分钟重要,在上课前学生要穿上符合实训要求的衣裤鞋,牢记一些涉及安全的操作规范,课中教导学生注意和重视正确操作步骤并养成习惯,课后注意清洁和整理,全过程提升安全意识。

2.2.4 提升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主要包括这个岗位和行业所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行业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职业操守和行业从业人员非法律约定的职业道德等[5]。具体到胶印实训课上来说,就是要具备完成课程实训内容的能力,遵守实训课的规矩规范,培养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和实训习惯。以下都是职业素养的体现:胶印实训课中工具仪表是否摆放整齐,工作服是否穿戴,使用耗材是否注意节约,实训课后是否打扫清理等。

3 胶印实训课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3.1  提高教师自身思政水平

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实施的主体,对学生文化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有着突出影响。教师自身综合素质高低,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形成的好坏。要在课程中增加思政元素,教师不仅仅要牢固掌握所教课程的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要在思政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全面要求自己,包括道德修养、职业素养、职业态度、职业习惯等方面。在授课的过程中,应积极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责任和担当意识。只有教师自己拥有高尚情操,以身作则,才能潜移默化地教导学生。反之,如果教师表里不一,道德修养不高,职业素养不强,却教导学生要做有道德有素质的人,这样绝不会成功。

3.2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规定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教师进行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检查和评定学生成绩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综合胶印实训课的特点和德育内涵,教研室对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操作规范性,安全防范的课时,增强学生的安全观念、社会责任意识、环保意识。

3.3将职业素养纳入课程考核中

胶印实训课主要通过项目化教学,通过学生完成项目来进行考核。除了项目完成效果之外,还要增加对学生职业素养、工艺规范方面进行评价,其中项目完成效果占30%,职业素养和工艺规范占70%。项目完成效果可以根据学生对上课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操作设备的过程和完成程度来打分。职业素养和工艺规范可以根据一些标准化的细则制作出评分表,进行打分。从而将思政元素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中去。

3.3.1 职业素养与安全意识考核

职业素养与安全意识考核重点考查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是否做到了安全操作、是否注意和保持工位的清洁、是否注意节约耗材等方面。

3.3.2 操作工艺规范考核

通过重点考核操作规范性,对每一个机械操作步骤是否到位进行评分,让学生尽量准确和完美地完成每一个步骤,在实践过程中慢慢培养他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4.课程思政实施效果与总结

通過对两个印刷专业班级进行分组,一个为实验组,也就是实行课程思政授课的组,另一个为对照组,也就是按照传统方式授课,不实行课程思政的组。通过为期1年的考察,发现实行课程思政的班级学生在整体上的分值都比对照组高,其中工匠精神和安全意识提高的效果最好,之前所设计的实施路径还是比较成功的,需要继续坚持。而环保意识的提高不够明显,环保意识这方面还需要花更多心思,研究更多有效方式去培养和提高学生。总的来说,课程思政确实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也是值得我们不断思考总结和完善的。

总而言之,要实践好课程思政,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思政水平,将思政与课程结合制定课程标准,纳入课程考核,将思政教育细化到每一节课,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学生,同时通过教学和实践平台,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与时代结合,不断更新和完善专业技术,融入新的思政教育内涵,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从而培养出政治正确、理念先进、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

参考论文:

[1] 关欣.浅析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J].科教文汇,2020(483):133-134.

[2] 张星.保持引领力,增强吸引力,提升执行力——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政治性、趣味性、实用性的有机统一[J].文教资料,2012(15):178-179.

[3] 孙静,董娅丽.论工匠精神培养与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才智,2020(3):13.

[4] 高昊宇,白慧,房雅娟.高校印刷包装专业实验室安全工作探析[J].新西部,2020(2):122-124.

[5] 花有清,楼蔚松,应一镇.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电工实训教学改革[J].湖北农机化,2018(7):41-42.

[6] 周大勇,杨璐.通过社会实践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路径探索研究[J].智库时代,2018(48):112-113.

作者简介:

程志通(1984.10-),籍贯: 浙江永康,性别 :男,最高学历:研究生,职称:实验师,研究方向:实训管理、高职教育。

吕勇(1983-),男,浙江永康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印刷包装材料及工艺。

张旅阳(1988.11-),籍贯:辽宁大连,性别 :男,最高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研究方向:网络空间安全,单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浙江省高校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编号:FG2019155),主持人:程志通。

作者单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教育国际化视阈下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之职业素养培育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