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新闻道德委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020-09-10 05:23汪震宇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新媒体

摘要:新的传播形势下,新闻道德建设和新闻道德委面临种种挑战:机构建设不足;经费和资源有限;权威性不足;社会举报式监督效果有限等。具体对策有:强化宣传部对道德委的管理和指导;在制度上强化道德委的权威性;借鉴现有阅评制度;加强道德委的机构建设;加强宣传,扩大道德委的社会影响力;与高校等学术机构合作交流进一步增强专业性。

关键词:新闻道德委;新闻道德建设;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3-0140-02

2015年12月29日,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全国和省一级新闻道德委员会工作架构初步形成,新闻道德委员会将把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和从业人员纳入监督范围,通过接受举报投诉、开展新闻评议、加强日常监测等方式,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治理新闻界突出问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1]。本文基于笔者的工作实践和对新闻业界的观察,结合新的传播和时代形势,对新闻道德建设和新闻道德委面临的挑战及如何克服提出相应对策。

一、新时代下新闻道德委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的应运而生带来了新闻传播领域的大变革,媒介性质和功能不断转变,报纸和广播电视不再是新闻传播的主要阵地,以微博、微信、短视频为代表的社交平台逐步成为大众获取新闻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媒介的变革也给各级新闻道德委员会处理违规案件提出了新的挑战。分析新媒体的媒介特性与新闻传播及其伦理建设之间的关系,制定较为完善的、符合新媒体传播特点的道德伦理规约并执行,是新闻道德委员会日常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当前,新闻道德委工作面临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新媒体的存档性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界限。传统媒体时代,报纸和广播电视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留存周期,周期一过未被发现的伦理失范问题便会随着媒体内容一同脱离社会视野。如今,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数字化是新闻传播的主要形式。数字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特点之一就是存档性。数字化为各类新闻内容长时间甚至永久保存提供了条件[2],这就造成若干年前的伦理问题可能借由新的事件而引发,形成“旧的案例,新的传播”,这让新闻道德委不仅要处理新发生案件,也随时面临着需要处理存档在网络中的其他早期的伦理案件,如此大大增加了新闻道德建设的工作难度。数字化突破空间界限,也意味着各地新闻道德委的地域管辖范围大大拓宽。笔者在处理重庆市新闻道德相关案例时发现,部分对记者的投诉是外地受众投诉重庆本地媒体,这就是空间界限被打破后给新闻道德建设工作带来的新挑战。

其二,新媒体的社交性打破了公共与私密、专业和业余的界限,也打破了新闻道德建设仅监督新闻工作者工作和公共空间言论的界限。作为社交媒体的用户,新闻工作者发布的内容不可避免地同时具有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特点,其职业身份与私人身份的界限在社交媒体场域中变得模糊。新闻工作者的私人表达可能会与其职业身份发生冲突,造成其在公私混合的社交媒体中发表舆论导向错误的言论。虽然笔者在工作中尚未发现针对新闻工作者社交媒体账号的投诉案例,但经调查发现,重庆市部分新闻工作者在社交媒体账号发表过度情绪化或不文明的言论,在重大舆情事件时表达私人观点的现象并不鲜见。对于新闻道德委而言,如何约束并引导新闻工作者正确运用新媒体是一个亟须解决的新课题。

其三,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全民记者成为了新闻传播队伍中的重要力量,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传播节点,传者和受者的界限变得模糊。与此同时,UGC(用户生产内容)网络新闻传播成为我国网络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个人化、社交化、社会化和娱乐化等基本特征。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新闻价值观、网络平台利益驱动、新闻报道实践方法等原因,UGC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存在着虚假新闻、标题党、新闻侵权等诸多问题。如何通过约束或引导等手段提升用户的媒介素养和新闻伦理意识是新闻道德委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其四,新媒体的信息过载性使新闻实践很容易突破传统伦理界限,给新闻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媒体环境下信息量丰富,传播模式由传统的一对多传播模式转变为依赖于用户社会网络的复杂转发模式。为了吸引用户打开新闻并转发,通过抓眼球的标题或情绪化的故事吸引用户关注成为了新媒体传播的制胜法宝。新媒体中的受众更容易被个体或群体情绪所左右,缺乏识别真相的能力,加之个别新闻机构或自媒体的失范行为比较隐蔽且难于调查。如何平衡经济背景下获取流量和新闻专业主义的关系,对新闻道德委的鉴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五,新时代对新闻道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该论述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新时代新闻传播规律的重视,对新闻道德建设亦具有指导作用。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构建理想网络生态和网络秩序,除了依法依规,自律也很重要。自律在引导新闻工作者正确使用社交媒体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新闻工作者的自律组织正是各级新闻道德委。

二、当前新闻道德委存在的问题

各地新闻道德委员会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各类问题。这些问题,也使得各级新闻道德委无法有效应对上述复杂的新闻道德建设局面。

(一)机构建设不足

盡管新闻道德委的建设受到高度重视,但新闻道德委的主要成员是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的领导,新闻道德委的工作仅是兼职,除了会议和对疑难案例的处理,其投入到新闻道德建设方面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同时,新闻道德委工作人员还要参与新闻工作者协会的其他工作,专职人员的短缺和对新闻道德工作的时间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新闻道德委的工作效率。

(二)经费和资源有限

新闻道德委员会目前的经费来源渠道单一,难以满足处理大量投诉举报案件的工作需求。新闻道德委组织各项活动需要经费,尤其是受理投诉案件后展开调查研究需要经费支持,经费和资源短缺必然限制处理案件的质和量。拓宽新闻道德委获取经费和资源的渠道成为了其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三)权威性的不足

目前,新闻道德委制定的自律规约较为宽泛,以指导意见为主,缺乏实操性的条款,在新闻行业内影响力低。其次,规约缺乏相应的制裁措施,使得新闻道德委成为没有任何实际约束力的机构,无法调动有效的社会资源治理新闻道德失范问题,这也是新闻道德委缺乏权威性的体现。

(四)社会举报式监督效果有限

虽然新闻道德委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公布了举报电话,但不少投诉电话与新闻道德建设工作并不相关,往往涉及订阅报刊经济纠纷、节目编播等其他领域内容,占用了工作人员大量时间。

三、新闻道德委建设对策

总的来说,新闻道德委员会存在的问题是行业内道德规约制度化不足造成的。新闻道德委的组织结构、资金来源、职权范围、人员构成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这严重影响其工作效率。为了解决新闻道德委员会当下的问题,可以参考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类似机构的运作方式和理念,同时结合新媒体传播特征,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

经过调研,结合我国的实践和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经验,本文提出以下新闻道德委员会的建设对策:第一,强化对新闻道德委的管理和指导,宣传部门的兼职领导要切实参与新闻道德委的工作。通过宣传部门领导的参与,提升道德委的协调和管理能力;第二,在制度上强化新闻道德委的权威性。对单位考核、评奖、新闻工作者职称晋升建议建立新闻道德委出具评估调查报告的制度,赋予新闻道德委作为自律组织相应的监督管理职责;第三,借鉴现有阅评制度,以新闻道德委为基础设立专门的伦理阅评组,由新闻道德委定期对主流新闻媒体的伦理规范出具阅评报告。对越轨媒体或新闻工作者,建议由新闻道德委在相应范围内予以通报,并且与新闻单位考核考评挂钩。一些国家的实践证明,只要给予新闻行业自律协会管理监督权限,自律组织不仅能够有效遏制新闻出版单位的道德伦理问题,甚至能够取得比行政和司法更有效的净化媒体的效果;第四,加强新闻道德委的机构建设。建议给予充分的经费,并配备足够的事业编制或公务员编制的专职人员,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对于现有的借调、招聘人员,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尽可能转化为专业的工作人员;第五,加强宣传,扩大新闻道德委的社会影响力。应举办各类培训或交流活动,让新闻工作者和人民群众认识到新闻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新闻道德委应定期出版伦理报告和对新闻工作者开展伦理规范的培训,还应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种手段传播自身和新闻伦理知识、典型案例;第六,通过研究增强专业性,加强与高校等学术机构的合作交流,举办各类业界和学界会议扩大社会影响。新闻道德委可筹措经费面向业界和学界展开课题招标,课题以各地社科联名义发布、以增强对各级单位的吸引力。各级新闻道德委还可定期举办各类研讨交流活动,研究疑难案例和国内外最新动态。

四、结语

本文从新媒体环境和新时代舆论工作要求为新闻道德委带来的挑战及新闻道德委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试图提出完善新闻道德委员会工作的对策。面对媒介变革带来的挑战和难题,新闻道德委的机构建设、权力范畴、经费来源以及组成人员专业性等问题亟待解决。新闻道德委员会要在新闻道德伦理建设中扮演自律网络的连接者,需要来自宣传职能部门、新闻机构和社会人士的共同努力,而解决机构所面临的难题、发挥机构的效用正是本文尝试讨论并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高方.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正式成立[J].传媒,2016(01):85.

[2] 李全生.論网络负面新闻的传播特点[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31(02):91-92.

作者简介:汪震宇(1976—),女,安徽旌德人,本科,主任记者,研究方向:新闻学。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