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髂股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

2020-09-10 07:22李亚楠李艳玲
临床医学前沿 2020年2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李亚楠 李艳玲

摘要:目的: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应用髂股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40例患者,将其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应用髂股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两组治疗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ABI指数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应用髂股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踝肱指数,值得推广。

关键词: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髂股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临床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liofemoral endovascular stent implantation for 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sis obliterans. Methods: Forty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obliterans in the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7 to December 2018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simple randomization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rugs,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liofemoral endovascular stent implantation. The treatment efficacy, quality of life score, and ankle brachial index (ABI)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ABI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iliofemoral endovascular stent implantation in 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sis obliterans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which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their ABI.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words: 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sis obliterans; iliofemoral endovascular stent implantation; clinical effect

一、前言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大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中,尤其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导致其发病率不断上升,患者会出现疼痛、麻木等症状,对其生活及运动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多数老年人伴随有基础疾病,这反而会增加治疗的难度[1]。目前髂股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被应用于临床患者的治疗中,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较好的应用价值[2]。本次研究主要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应用髂股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二、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40例患者,将其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2.7±8.6)岁,观察组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57~75岁,平均年龄(64.5±8.4)岁。

1.纳入标准

患者均符合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诊断标准;均已签订知情同意书且经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年龄 ≥ 55岁。

2.排除标准

严重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的患者;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患有恶性肿瘤或脏器功能严重异常的患者。

通过对比两组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二)方法

1. 对照组

对照组应用药物治疗,给予患者阿司匹林(批准文号:H44021139,广东九明制药有限公司),1天1次,1次100 mg,同时给予其前列地尔(批准文号:H1098023,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将5~10 μg的前列地尔与10 ml的生理盐水混合后静脉滴注,1天1次。连续治疗1个月。

2. 观察组

观察组应用髂股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具体操作如下:通过血管造影对其进行手术治疗,采用肝素进行抗凝同时检测其凝血的时间,对其股动脉进行穿刺后将6 F动脉鞘管置入其中,对其实施造影后采用导丝跨越病变,且将导管换成对侧穿刺的翻山鞘,然后引入球囊导管后对其进行扩张后将支架送入并持续进行扩张,采用定量血管对其系统进行测量后将X线标尺放置于病变部位并对其进行测量,注意在将支架送入患者体内时要先将其空气排除干净,保证其位置的准确性同时注入对比剂。

(三)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两组治疗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3]。

1.疗效评定标准

(1)显效

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其溃疡面基本愈合,ABI指数超过0.9。

(2)有效

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其溃疡面有缩小,ABI指数提高超过0.1。

(3)无效

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及溃疡面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且其ABI指数无变化。

总有效率 = (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观察指标

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对其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主要内容包括生理职能、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职能,每项分值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ABI指数是量其下肢缺血程度,≥ 0.9正常,0.7~0.8轻度,0.41~0.6中度,≤ 0.4重度。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s),t检验;计数资料:(n,%),x2检验。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一)两组治疗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如表1所示。

(二)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生理职能、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职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如表2所示。

(三)两组治疗前后ABI指数对比

观察组ABI指数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如表3所示。

四、讨论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在临床中很常见,它可以由多种因素所致,临床中常见的有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这些因素中糖尿病和吸烟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最大,病情较轻的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但血管闭塞会使其下肢血流出现异常,导致患者出现下肢冰凉、静息疼痛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溃疡或坏疽,这会对其生活及工作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增加其家庭负担[4-5]。

对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临床中可以通过药物、手术等进行治疗,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采用药物缓解其临床症状,而病情严重的患者只有通过手术治疗,但因为其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同时也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应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6]。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目前采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或内膜下血管成型术等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患者的治疗中[7]。临床中大多数患者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得复杂,因其髂骨动脉产生的病变导致患者的下肢严重缺血,所以需要通过手术改善其症状,最大限度降低其截肢的概率,但多数患者年龄较大,其机体功能在不断退化,再加上大部分患者都伴随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很难承受这就会增加其治疗难度。髂股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在血管造影的作用下降支架送入患者的体内,其采用的支架几乎不存在活性生物,其表面光滑,血小板不容易黏附所以患者出现血栓的概率就比较小,并且其支架的柔性较高,可以轻易通过病变,对于长段病变、血管迂曲的患者比较适用,另外它也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手术时间较短,极大程度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改善其下肢缺血的症状。当在治疗过程中,因为支架进行扩张后长度会发生变化,所以在治疗前应先对支架直径缩短后的长度进行了解后再实施手术治疗,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5.00%)高于对照组(40.00%),观察组生理职能(62.5±4.3)分、精力(63.4±3.5)分、社会功能(57.6±5.5)分、情感职能(67.4±4.3)分、生理職能(58.6±5.7)分均优于对照组生理职能(53.6±5.2)分、精力(54.2±4.6)分、社会功能(43.8±4.6)分、情感职能(55.1±5.1)分、生理职能(43.6±6.2)分,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ABI指数(0.79±0.24)、6个月ABI指数(0.75±0.33)、12个月ABI指数(0.72±0.24)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ABI指数(0.63±0.21)、6个月ABI指数(0.52±0.32)、12个月ABI指数(0.54±0.26),由此看来与药物治疗相比,髂股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有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应用髂股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踝肱指数,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高文霞,程敏,仇冬霞.多层CT与DSA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通畅性及狭窄程度的影响[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0,38(02):242-247.

[2]黄天安,金泳海,倪才方,丁文彬,樊宝瑞,印于,俞靖凡.Viabahn覆膜支架植入术急诊治疗医源性髂股动脉破裂出血[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20,17(02):89-92.

[3]时宝林,吴春丽,苗艳霞,张淑云,张跃其,宋石磊.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支架术后认知功能与SPECT血流动力学检测的相关性[J].实用医学杂志, 2018,34(24):4132-4136.

[4]杨琴.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辛伐他汀强化降脂对冠心病患者脂蛋白(a)水平及支架内再狭窄风险的影响[J].罕少疾病杂志, 2018,25(06):14-15+18.

[5]李俊霞,周永刚,程金生,孙建民,魏明岩.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疗效及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15(03):104-107.

[6]张成武.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髂股动脉长段闭塞的可行性及疗效[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5,13(04):93-94.

[7]倪田强,孙顺吉,蹇兆成,刘峰,王鹏,孙业全.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髂股动脉长段闭塞的临床疗效观察[J].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4,36(03):235-237+241.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