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收费并轨制度研究现状述评

2020-09-10 14:07王亚丽姜亚鹏唐晓丽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0年2期
关键词:述评研究生教育

王亚丽 姜亚鹏 唐晓丽

摘要:为回顾研究生教育收费并轨制度实施绩效,文章对收费并轨制度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回顾,并提出了未来努力方向。文章认为,未来研究应着力解决如何减小区域间、阶层间、院校间、学科间差异对收费政策边界的影响,如何将弱势群体利益表达融合到政策制定与实施中去,如何降低收费并轨制度局限,提升政策实施结果可预期性等方面。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收费并轨;述评

研究生教育收费并轨制度落地已逾5年,有必要回顾一下该制度的影响了,因而本文试图对研究生教育收费并轨制度研究现状进行一个整体回顾。

1.研究生收费并轨相关研究现状回顾

既有文献的研究方法大体分为实证与规范两类。早期研究多为理论分析,主要讨论教育收费意义与必要性,其后则集中在定价基础、影响因素等实证研究中。具体研究方法方面,规范分析主要有文献研究、模型推演,实证分析主要有案例分析、统计分析以及计量检验。所讨论话题集中在制度出台的背景与意义、制度实施的可行性,以及制度实施绩效等方面。共引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作者的文章中:洪柳(2018)、薛敏(2014)、魏静(2014)、胡伟力等(2013)、马红梅(2009)、廖琪(2007)、毕鹤霞(2006)、王效仿(2002)、张维军等(1999)、方展画(1999)。

1.1核心概念界定

本研究核心概念主要有研究生收费并轨、研究生教育收费并轨制度实施限度、教育场域等。(1)研究生收费并轨。研究生收费并轨指包括硕士和博士在内的研究生教育收费由原有自费与公费并存的双轨制变为全部收费的单轨制,是研究生教育利益分配调整机制;(2)研究生教育收费并轨制度实施限度。制度实施限度指制度指导实践的局限性,虽然制度总倾向于体现特定目标改进方向,但也存在盲区与无效区,不仅影响制度实施效率,还可能影响制度制定方的制度合法性认可(Molson,1993;景跃进,2004)。但应当说,实施限度并不能否定其价值,反而可能成为政策价值分析的重要向度。研究生收费并轨政策限度主要体现在制度实施的有效性与非预期性,主要表现在四个维度:基于滞后效应限制的时间限度、基于调整范围限制的边界限度、基于制度实施主体限制的职责限度,及基于制度实施预期受限的目的限度(刘 复兴,2003;钟启泉,2001;王绍光,2007);(3)教育场域。场域是关系交织的社会场合或领域,它并非一般意义的有界地域或领域,而是通过力量、生气和潜力来描述各参与体位置间客观关系的网络(Bourdieu,1992)。场域内个体、群体、监管方等个体在场域中竞合,场域通过个体间的互动来确认边界。教育场域是由教师、学生、监管方、出资人及再次方等参与者形成的客观关系网络,它以知识的生产、传承和消费为依托,以社会与人的发展为目标。

1.2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历经数年酝酿,2013年2月28日,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文件明确,从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按照“新生新办法,老生老办法”的原则,向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多数研究基于以下背景出发进行:①对于研究生收费政策效率与公平的价值判断亟待解决。公平与效率是研究生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首先,研究生教育收费分担了教育成本,体现了市场的公平性。研究生教育不属义务教育范畴,是具有较强私人性质的“准公共产品”,研究生教育受益方包括国家、社会、受教育者本身及其家庭,投资与收益则要求受教育方及其利益获得者理应承担部分成本;其次,研究生教育中公费生与自费生并存的局面事实上造成教育机会不公,显著影响了来自贫困家庭学生接受研究生教育,影响了高教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教育的效率(王效仿,2002;李春玲,2003);②高等教育市场竞争秩序亟待整合。随着研究生招生人数日益扩大,尤其是多种类型研究生的出现,研究生教育竞争日渐激烈。这一激烈竞争不仅反映在学生对于教学水平高、生育好的院校、师资力量雄厚的院校偏好,更体现在学生对于学校收费制度的接受程度上。研究生教育收费在教育市场引入了淘汰制,受学生欢迎,为学生提供优质资源,又叫高性价比的学校才能在竞争中胜出。

(2)研究意义。①理论意义。首先,甄别高校研究生收费实施影响因素,探寻提升研究生教育投入产出比的理论基础;其次,促进研究生收费的效率与公平兼顾;②实践意义。首先,双轨制实行多年积累了经验,有必要科学评价收费标准,制定适应国情的收费政策,促进收费制度更趋合理化(李凌,2013;陈晓宇,1994;卢晓东,2006);其次,改善高校研究生招生生源结构,优化区域差异、专业差异,促进完善教育投入公平性;再次引导合理的教育投资,在教育支出在居民支出占比日渐上升的今天,避免出现“过度教育支出”。

1.3研究生收费政策推行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研究生收费并轨必要性研究有教育发展论、教育消费论、教育投资论,以及教育成本分担论等几个学说。关于研究生教育收费并轨可行性与必要性的研究。①教育发展论认为,研究生教育双规制曾做出重要贡献,但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完善,收费双轨制实行恰逢其时(李凌,2013;卢晓东,2006);②教育成本分担论、教育投資论、教育消费论、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投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劳动力市场竞争力,促进社会进步,因而,包括社会、政府、学生及其家长、企业等用人单位在内的获益者,理应共同承担成本(Johnstone,1986;Schultz,1958;汤敏,1995);③与前述不尽一致,准公共产品论认为,作为准公共产品,研究生教育具有准公共产品竞争性、排他性特征,学生、家长承担成本外,高校及政府也应承担部分成本,其分担形式分别为政府的财政拨款、受教育者的学费缴纳(Bruce,1986;毕春春,2009)。

1.4研究生收费政策实施路径与绩效研究

关于研究生收费政策实施路径研究集中在定价理论基础、影响因素,以及实施范围等方面,其核心是定价方式与实施范围的确认。

收费定价的理论基础研究方面,①成本定价论认为,应根据成本及供求关系定价。学费是准公共产品的保留价格,是高等教育成本的一部分,政府、受教育方与社会相关利益方应共同承担教育成本,高等教育收费不能完全市场化,学费缴纳不应等于或高于教育成本支出(王善迈,2015;王序坤,2015);②比较收益论则提出,收费标准只与教育未来获益的现值及学生平均培养成本有关(吴昌南、李传喜,2014);③支付能力论提出,收费标准制定须考虑受教育者支付能力,既不使个人负担过重而放弃学业,又不至由于个人分担比例过小而导致教育成本得不到弥补,因而应从生均成本、国家投入、专业差别、地域差异等方面避免因教返贫(王善迈,2015;王莎,2009;李海洋,2010);④差别学费论进一步提出,学费标准应根据高校所处地域、专业及学生经济条件有所差异(沈春明,2016;卢晓东、张维军,2016)。从产品角度讲,研究生教育收费应在很大程度上服从与其供求关系。教育产品提供方地区差异、专业差异、教育质量差异、市场声誉差异均会对其市场定价产生影响。收费标准应体现教育成本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呼应,较高的预期收益应付出较高的成本。为实现教育机会公平的目标,这意味着差别化学费政策是必然的,用以体现研究生教育提供者的市场定位与受教育者本身的保留价格。

收费标注影响因素研究方面,部分实证研究认为,办学水平、可支配收入、国家财政投入和生均成本(何志红、阳志锋,2009;李海洋,2010)、经济发展水平、专业差异、学生需求与未来收益(王莎、胡弼成,2009),其中尤以生均成本为最关键影响因素。

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绩效分析方面,①首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中,居民经济收入中教育消费成为主要,而研究生教育需求弹性不大的情况下,实行多年的双轨制为教育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李凌,2013;陈晓宇,1994;卢晓东,2006);②其次,教育机会在城乡间、区域间、阶层间、院校间及学科间的差异在追求公平的同时,诱发了新的不公平(李春玲,2003;王效仿,2002);③再次,实施范围存在局限。教育费用占家庭支出重要比重,研究生教育收费增加高校收益,减轻财政负担的同时,可能加剧学生负担,导致因教返贫的社会失范,影响了准公共物品定价目标的达成;④最后,收费并轨制度实施结果可预期性尚待检验,政策稳定性受到社会质疑。

2.研究生收费并轨研究现状评价

既有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对研究生教育收费并轨的理论基础、现实原因、影响因素、定价依据做了深入讨论。大量文献认为,收费并轨制度虽有待完善,但变革方向是积极的,推进改革完善才是题中应有之义,收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财政困境,创新了资源配置方式,拓宽了教育入学机会,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3.研究生收费并轨研究未来拓展方向

历经5年收费并轨招生实践,目前研究话题应从并轨必要性、可能性转向有效性研究。研究生收费并轨有不足之处,但变革方向是进步的,对待教育收费政策的理性态度必然是逐渐优化与变革而不是走老路。因而,以下问题有待深入讨论:①如何减小区域间、阶层间、院校间、学科间差异对收费政策边界的影响,达成公共物品定价目标?②如何将弱势群体利益表达融合到政策制定与实施中,减少因教致贫等失范行为?③如何降低收费并轨制度局限,提升政策实施结果的可预期性?

上述问题多体现在研究生收费并轨定价实践中,我们认为,问题核心在于如何在制度实践中保证受教育方、施教方及监管部门三方行为的公平、公正与效率。监管方财力不足条件下,受教育方承担学费是必要的,但是实践中按照单一模型进行的收费定价又可能诱发对公平、公正的争论,因而,未来研究有待于深入政策形成内部,秉承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进一步强调以下研究话题:①深入制度生成过程内部,从利益集团视角深刻理解教育场域中政府、高校、学生的行为,鼓励利益集团参与政策制定与实施,全面了解收费政策的总体评价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置于政策有效性分析的视域下对收费政策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促进收费政策的改进与完善;②研究生教育产品供求关系分析中引入教育活动与周边环境的互动;③提升收费并轨效率,避免资源错配,形成教育利益良性分割;④强化教育消费中各方权责对等,限制政府强制权,增强高校自治权,还学生参与权、知情权与消费权。

具体研究路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1)研究思路的改进。应从研究生教育收费本质分析入手,①首先,分析研究生收费并轨的局限。利益集团的支持是政策目标达成的关键,未来应以研究生教育供求双方诉求耦合来提升研究结论的可操作性,从研究生教育供求双方动机差异出发,积极观察教育活动过程与周边环境的互动,推进考生志愿选择与高校研究生教育供给的耦合,强调研究生教育供求双方的匹配,政策设计和执行应深入考察政策边界、政策局限、滞后效应、监管边界、投资效率测量;②其次,以“微观——宏观”的思路改善演化机理分析不足问题。既有研究集中在高校研究生报考志愿描述性统计上,对研究生报考志愿选择机理分析不足,导致对策可操作性不够强。未来应从理论上对影响研究生收费的因素进行客观分析,找出关键因素,内生地讨论研究生报考志愿的优化,将基于不同区域类型高校、不同支付能力类型学生、不同类型专业进行分样本检验,进而实现从微观高校研究生报考志愿选择入手,延伸到宏观高校志愿分布结构,形成良性教育利益分割;③拓展研究样本,重视异质性因素的影响,提升研究结论普适性。应着力改善既有研究多以985、211类重点院校为观察对象的不足,以院校差异、专业差异以及家庭状况差异来对研究生收费并轨对考生报考率影响进行进一步分解,推进研究生教育多层次发展;④推进多方博弈中的权责明确与利益对等。政府、高校、学生博弈能力差异导致教育收费政策运行带来的利益分配不均,要实现教育利益分配平衡,就要增强高校自治权,还学生的消费权,保障学生知情权、话语权、参与权与监督权,维护公平、公正,遏制权利寻租,优化定价机制,避免逆向选择,减少实践中的資源错配;(2)研究方法的改进。①一方面,应着力以动态分析改善目前研究动态史观的不足。既有研究多从静态角度出发,以单维时间线索,观察独立匀质对象,造成研究效率不高。本研究综合运用规范与实证分析,以动态分析改善既有研究动态史观不足。既有研究多从静态出发,以单维时间线索观察同质对象,造成研究效率不高;②另一方面,应综合运用规范与实证分析,实现研究结论的可操作性。不但要积极运用文献研究法、博弈模拟与模型仿真法等规范分析,更要积极运用田野调查、数据可视化分析、统计描述、计量检验、演化分析等实证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1]洪柳.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基于全国882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8(11):23-32.

[2]杨钋,刘霄.研究生收费前贫困资助政策的瞄准和减贫效果分析——以首都高校研究生为例[J].教育与经济,2019(02):78-87.

[3]洪柳.改革开放40年我国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变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21(01):45-50.

[4]洪柳.研究生收费政策与奖助体系对研究生学业影响研究[J].教育学报,2019,15(01):89-98.

[5]毛笛,毛建青.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全面收费的实证研究——基于91所“211高校”的数据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01):16-20+43.

[6]陈谦.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并轨实施路径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8(01):73-76.

[7]洪柳. 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基于全国882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实证研究[J]. 高教探索, 2018, 187(11):25-34.

基金项目:本文为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场域中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云南省硕士教育收费并轨的制度局限分析与改进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感谢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企业生态位视野中的在华外资空间布局优化研究:演化、收敛与引导(18XJA790003)”、昆明理工大学东盟研究中心项目“基于空间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经贸网络完善研究”(2018tz106)”、昆明理工大学“微观经济学”金课建设项目、昆明理工大学“微观经济学”一流本科课程项目、昆明理工大学“课程思政”教改专项课题“基于教学相长的经济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共同体建设研究”,对本文的支持。

猜你喜欢
述评研究生教育
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研究述评
现代朱子哲学研究述评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美国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中国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国内科技投入研究现状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