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与发展之路

2020-09-10 17:53陈思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媒体

摘要:21世纪,电视民生新闻热潮袭来,各大电视台纷纷加入民生新闻的队伍。电视民生新闻在全国普及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本文从民生新闻的根本含义出发,剖析电视民生新闻显露出来的问题,希望据此找到电视民生新闻该走的道路。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新闻品质;媒体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9-0166-02

一、关于电视民生新闻

“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1]于是大众关于话语权的意识逐渐增强,他们需要能为他们发声的“话筒”,当“民声”和新闻媒体碰撞与结合时,就诞生了民生新闻。

电视民生新闻,也就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报道群众生活、为百姓利益服务的新闻,用新闻的形式将百姓的生存状态及背后映射出的现实问题表现出来。

随着大众利益的多元化以及话语权意识的觉醒,站在民众角度,关注民生问题的民生新闻迅速崛起,且收视率一路飙升,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栏目进阶成为一个电视台的品牌栏目,收获品牌效益,提高电视台的竞争力,进而带动整个电视台的发展。

二、电视民生新闻“变质”

电视民生新闻由于报道题材贴近百姓,所以天然擁有群众基础这一大优势。于是,全国各地都开始开发民生新闻栏目,当民生新闻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一些弊端和问题也开始日益凸现。

(一)新闻来源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

电视民生新闻的热度逐渐提升,各大电视台纷纷加入民生新闻队伍,于是诞生了众多民生新闻栏目。然而,综观这些民生新闻栏目,会发现同质化现象极为严重。

首先,各台的民生新闻报道框架、形式类似。一些民生栏目在名称方面就很相似,如《直播北京》《直播南京》《大刚说新闻》《百晓说新闻》等。有的栏目名称甚至雷同,如安徽台有一档节目叫《第一时间》,温州台也有一档《第一时间》。播出的时间也都集中在18:00~19:00,导致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基本相似。

其次,节目的编排手法、内容设定也极为相似。一些电视台看到别的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很成功,于是开始“借鉴”。久而久之,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忽略了本地的实际情况,从“借鉴”演变成了“模仿”,甚至可能出现同一地域,同时播放多档类似的民生节目的情况,这会使受众审美疲劳,让栏目口碑变差,收视率下降。

最后,栏目报道的新闻事件相同。由于新闻资源有限,而民生栏目众多,所以会出现不同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播报同一事件的情况,毫无新意,报道内容高度重合。也有部分记者自身素养不够,看到别的栏目播报这条新闻,于是跟风采集信息,没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新闻责任心不强,不能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的剖析。再加上近年来新媒体迅猛发展,网络传播速度比电视媒体更快,很有可能在报道之前,这些内容就已经在网络上得到了广泛传播[2]。

(二)报道琐碎片面,肤浅甚至低俗

虽然民生新闻讲究贴近百姓生活,但是不是所有贴近百姓生活的事情都可以成为新闻。各大平台充斥着琐碎平常的小事,各种民生新闻反复聚焦水管漏水无人受理、下水道堵塞污水横流、邻里之间人际纠纷、市井奇闻等事件。这些报道大多数都停留在问题表面,缺少深度,更没有揭示深层的原因和背景。这已经成为目前电视民生新闻的通病,如果不作出改变,将会背离电视民生新闻的初衷,受众的关注度也会降低。

电视民生新闻越来越火爆,导致各个栏目、各个电视台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在众多栏目之中吸引受众的目光,提高收视率,部分栏目开始降低新闻标准,选择报道一些低俗的内容,迎合受众的低俗趣味。更有甚者通过报道一些所谓的猛料,如用现场直播的噱头,播放婚外恋、婆媳矛盾等敏感、暴力甚至属于个人隐私的事情,满足部分受众的窥探欲望以提高收视率,导致民生新闻偏离了新闻原先的轨道,走向低俗化。

(三)媒体定位错误

民生新闻如果打着帮百姓维权的旗帜,很容易导致媒介职能错位[3]。部分民生新闻栏目将自己包装成为替百姓伸张正义的形象,帮百姓调解矛盾、解决困难,以这种形式报道的民生新闻,实际上已经不能算是新闻了。媒体不是执法部门,只具备舆论监督的作用,如果长此以往,让百姓利用媒体解决各种问题,将会导致媒体职能错位、话语权失衡,甚至是偏激问责。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媒体并非刻意不履行自身的职责,而是因为媒体人本身素养不达标,导致传递出的信念有偏差。

三、电视民生新闻的回归与发展

今天,面对大批低质量电视民生新闻泛滥的局面,媒体人需要冷静下来,认真思考电视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标准。民生精神的内涵应该是关注人民的生存状况,反映民生、民情、民意。民生新闻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说,是一种能够反映鲜明时代特色的新闻类型,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应该是它最本质的要求,应该关注现代社会转型时期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揭示社会现象,反映社会问题,但这并不代表民生新闻节目应该世俗化,纯粹聚焦家长里短、街谈巷议,甚至降低新闻品格,流于庸俗。

民生新闻发展到今天,内容质量以及收视率已经大不如前,但是要想持续发展,媒体人需要创新加转型,提升栏目的核心竞争力,作出严格规范和要求。

(一)强化内容为王意识,创新新闻形式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不但对新闻源的需求激增,对新闻内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媒体要想找到突破口,必须发挥自身的权威优势,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

创新新闻形式[4],传统的民生新闻节目发展至今难免会导致受众审美疲劳,首先应结合当下新媒体时代的特色,如最近农民直播带货非常火爆,可以在节目中用直播连线的方式进行采访。一方面,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被采访对象的情况;另一方面,也能带动农民获得经济收益,树立良好口碑。其次,可以加强地方特色,如将方言运用到节目当中,增强亲切感。最后,还可以灵活利用当地的文化特色,如把一些传统习俗与节目相结合,引起受众共鸣,在做节目的同时,帮助年轻受众树立传统文化观念,让民生新闻渗透受众生活的每个角落。

(二)提升新闻品质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更需要有效信息。与以往不同,人们不再单纯地接收信息,而是多了一些更加主动、更加理性的新闻诉求。片面的、重复的新闻报道已很难吸引受众关注,这样的新闻就无法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

所以,电视民生新闻在关注、报道老百姓身边事的同时,也要合理地与国家政策相结合,从百姓的角度解读国家的时政新闻,让老百姓参与其中,使老百姓有参与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升收视率。同时,作为新闻媒体,除了报道事件本身,更应该揭示事件背后的问题,向受众传递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念,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三)培养优秀的记者与主持人

在新媒体发展速度极快的当下,电视媒体的竞争压力更大。要想保持竞争力必须树立自身的独特品牌形象,而要树立品牌形象必须培养一批优秀的记者与主持人[5]。

培养优秀记者。记者是与事件、与群众接触最密切的人,记者采访功力的深厚,会决定一个栏目的新闻质量。长远来看,会影响受众对栏目的印象与看法。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传播的速度极快,而新闻讲究时效性。这要求记者充分利用当下可以利用的网络工具,在保证新闻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保证时效性。同时,要求记者有极高的政治素养以及专业素质,能正确引导舆论,报道出积极、真实的民生新闻。

主持人也是一样。如扎根荆楚大地的一档十几年的民生新闻栏目《经视直播》的主持人江涛。他的主持风格独特,言辞犀利,评论一针见血,拥有自己独特的新闻解读视角,深受大众喜爱,这是他与其他主持人不同的竞争优势。由于主持人风格独特,《经视直播》的栏目风格也与众不同。培养一个具备自身特色的主持人,可以使一档节目更加吸引受众。尤其是在当下新闻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让报道形式丰富有趣,要根据当地的受众情况对制播方式作出调整等,从多个角度提升节目的关注度。主持人还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报道、分析民生新闻的同时,需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且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力求传递出来的每条信息真实可靠。

总而言之,不论是记者还是主持人,所有媒体人都应该扮演好自身舆论监督者的角色,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坚守媒体人的底线,不可逾越。

(四)利用新媒体优势,推动民生新闻的发展

在新媒体发展极快的环境中,想要继续发展民生新闻,媒体人必须跟上发展的步伐,作好转型准备,同时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强化自身。而新媒体的巨大优势就是受众可以随时参与其中,这要求电视民生新闻打破自身的局限,利用新媒体与受众加强沟通,让受众通过民生新闻传递自身的想法,这不仅可以加强与受众的联系,还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四、结语

电视民生新闻应该坚持本地媒体的特色,保持亲民性,提高节目质量,真正使内容、形式、经营管理有所创新。同时,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结合新媒体的优势,使电视民生新闻得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树林.浅析民生新闻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J].新闻研究导刊,2016,7(22):263.

[2] 黄超.融媒时代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提升策略探析[J].新闻前哨,2020(07):72.

[3] 金璇.民生新闻做好报道深度的措施探討[J].西部广播电视,2020(03):37-38.

[4] 李森.电视民生新闻的采访策略思考[J].传媒论坛,2020,3(15):76+78.

[5] 李玮.媒体融合下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发展趋向[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6(03):74-78.

作者简介:陈思(1995—),女,湖北黄冈人,硕士,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猜你喜欢
电视民生新闻媒体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少数民族地区电视民生类新闻采访策略分析
媒介融合下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重农抑商与社会稳定发展研究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浅谈电视民生新闻的优势、问题与发展前景
从“杂货铺”到“精品店”:电视民生新闻的定位探析
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