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教师应如何贯彻全纳教育

2020-09-10 07:22刘群谭成清
当代体育 2020年14期
关键词:全纳体育教师体育

刘群 谭成清

全纳教育反对歧视与排斥,提倡容纳所有学生,倡导人人参与,注重共同协作,它满足各类學生的不同需求,是一种不分类、无排斥、零拒绝的教育理念。简单来说,全纳教育就是让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和普通学生一起接受普通教育,通过学校这个平台让所有学生融合在一起,共同接受教育的过程。全纳教育自1994年提出至今已20余年,仍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本文通过分析提出全纳教育在具体推广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同时为体育全纳教育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旨在让当代体育教师厘清自己的职责与义务,使全纳教育更好的融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之中,进而推动体育全纳教育的发展。

1 全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大众观念陈旧,理解片面

人们对全纳教育的认识浅显,仍存在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唯一标准的现象。关于平等观,全纳教育讲究教育的公平性,主张更多的关注被排斥的学生,对于一般未能深入了解全纳教育内涵的教师、家长和学生来说,全纳教育是对普通学生的一种不公平。关于教学观,全纳教育提出特殊学生能学好普通课程的观点,认为教师不需要为特殊学生设置专门的课程,但因每位学生都有其独特性,每个人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人们不接受全纳教育所提出的这种观点,认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性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满足每位学生的不同需求,而不是让学生被动的去适应课程。事实上,全纳教育在课程观中指出,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有问题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支持,简单来说就是为部分学生提供额外的帮助和支持,这与人们的观点并不相悖。

1.2 专业特教师资相对匮乏

为响应全纳教育的号召,特殊学校开始实施相关变革,尽可能将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转向普通学校,但问题是社会和普通学校并没有为之作好准备。目前特殊教育学校尚且存在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较低,教师培训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就更别说普通学校的教师能对特殊教育有多深入的了解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当特殊学生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教师就不能及时或者说没有能力为学生提供额外的帮助和支持了,而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内容的创新性就更难以得到保障。

1.3 相关制度政策与教学设施不完善

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出台的相关制度政策不完备,再加上体育资金匮乏导致学校缺乏完善的全纳教育体系,场地器材等方面也难以得到保障。例如,普通学校缺乏盲道、环形软化运动场地及相关运动器材设备等,这无疑为特殊学生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限制。

1.4 课程设置难以兼顾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的需求

全纳教育的课程设置事实上无法兼顾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的需求。首先,在普通班级里特殊学生的特殊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不管我们说的多冠冕堂皇,在教育过程中“排斥、歧视、分类”始终存在。其次,教师可能没有充足的时间或者说并不具备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特殊服务与帮助的能力。再者,教师为了满足部分学生的特殊需求,无疑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甚至牺牲一些普通学生的学习时间为其提供特殊服务。

2 对全纳教育的思考

2.1 对“零拒绝”原则的思考

曾经在曼彻斯特有位大学教授凯瑟琳·兰斯威克科尔说过,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在普通学校经常会遭到排斥或歧视。在他的调查采访过程中很多在普通学校就读的特殊学生清楚地向他表示普通学校的确很好,但是在那里他们经常遭到他人的嘲笑,时不时还会被人欺负,比起普通学校他们更喜欢原来的旧学校。由此可见,盲目推行全纳教育将会导致系列问题的产生。首先,特殊学生一般存在身体或心理障碍,与普通学生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因而在学习和生活中他们经常遭到同学的拒绝和排斥。另外,比起普通学生他们在完成学习或相关任务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种能力上的差距使得特殊学生更加自卑和敏感,对其身心发展十分不利。其次,教师的期望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我评价等方面,教师为了保证教育的公平性通常对特殊学生的要求会相对低于普通学生,但对于特殊学生来说这种所谓的“公平”无疑会让他们的自尊心再一次受到打击。此外,尽管教师从理论上都明白要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但教师的行为难免具有其倾向性,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对不同的学生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和反应。所以,如果我们在推行全纳教育的过程中不与学生当事人进行沟通交流,一味的将学生“强塞”进普通学校,不仅没有充分的给到特殊学生人权、平等和尊重,反倒是本末倒置,给特殊学生强加压力,致使他们更加自卑与敏感。

2.2 对过于“极端与理想化”的全纳教育的思考

全纳教育的观点事实上有些过于极端和理想化,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崇高的道德追求。严格来说,全纳教育并不是一种万能的特殊教育模式,至于它提出的“零拒绝”原则实际上也并不能保证特殊学生能够得到直接有效的教育,不得不承认的是全纳教育的价值与追求的确十分崇高,令人神往,但每位特殊学生都有其独特的需求,普通班未必对于每个学生而言都是最理想的安置,这种忽视特殊学生内心真正的想法和需求,一味为了“公平”而“公平”的行为是极为不可取或者说不负责的。

3 体育教师贯彻全纳教育之道

3.1 全纳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结合

通过研究与分析,我们知道全纳教育与特殊教育二者之间并非谁取代谁的问题,若特殊学生本人表示不愿意继续在普通学校学习,或其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出现较多问题并无法得到较好的处理时,我们就不能强行将学生安排在普通学校进行学习,或者说应尊重学生自身的意愿。如果特殊学生自身愿意并能较好的适应普通学校的学习与生活,这时候我们应鼓励和支持其在普通学校就读。

3.2 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特教水平

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当深入理解全纳教育的内涵,做到有教无类,将全纳教育的理念贯彻于教学过程之中。积极主动的涉猎特殊教育相关理论知识,学习特殊教育学原理、残疾人心理特征与调适、残疾人的残疾类型特征、特殊学生学习评价、体育运动对不同残疾类型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情况,掌握特殊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体育辅助器材的使用以及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同时对特殊学生的发现、诊断、评估、干预与康复训练、个别化体育教学计划制定等方面的知识也要有所了解。为了满足特殊学生的体育需求,体育教师需要掌握针对特殊学生的体育教学技巧,善于将各类学生的体育需求进行整合、分类与归纳,并探索出特殊体育教学的规律,而后针对学生的个性,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此,体育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不断学习、积极开拓进取,提高自身特教能力(其中包括语言与肢体表达能力、课程设置能力、课程计划实施与学习过程评价能力、体育游戏创编能力,与特殊学生群体沟通交流等能力)。

一般来说,有特殊教学需求的学生在心理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这类学生通常敏感、脆弱且自尊心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体育教师注入情感,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爱和帮助这群学生。在了解了特殊学生心理和个体体育需求之后,体育教师应对教学组织以及课堂管理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不断地对特殊学生进行正面引导,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让他们感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逐步达到以体育运动消除特殊学生自卑心理的目的。此外,教育所有学生是所有体育教师的责任与使命,作为体育教师我们除了要明白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必然性以外,还应积极的接受这种来自个体之间的差异,尊重有特殊需求的学生,给到他们特别的帮助与支持。

3.3 关注特殊学生心理健康,重视沟通交流的作用

全纳教育的支持者认为,特殊学生离开特殊学校即可脱离“特殊”的标签,从而使其摆脱嘲笑、歧视及排斥。但由于特殊学生心理发展存在其特殊性,所以并不是所有特殊学生都适合进入普通学校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和生活。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不考虑学生自身的需求,盲目的将特殊学生送进普通学校就读,并不能帮助他们撕掉“特殊”的标签,只是让他们换个地方让人嘲笑。杨梅和袁李兰指出学生只有在与兴趣爱好相同或者说和自己“一样”的伙伴一起学习和玩耍时,才会感到更加舒适与快乐。那么同样,对于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而言亦是如此。

全纳教育实施的有效性其实并不在于我们将多少特殊学生安排进了普通学校,而更多的是关注特殊学生得到的教学质量的好坏。比起“在哪学”全纳教育更注重“怎么教”,更在乎学生所处的环境是否是他们学习的最佳场所、所需的特殊需求与服务是否能够得到满足。因此,我们不能盲目的将特殊学生置于普通学校,应更多关注特殊学生的个体需求,根据学生及学校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全面衡量,最后再作出抉择。同时,教师应改变固有的观念,加强与特殊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多听听他们内心的声音,避免给特殊学生强加并不属于他们的想法,做到真正的尊重与平等对待。此外,我们还应加强教师全体对全纳教育的理解,增进普通学校与特殊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促进全纳教育的发展。

4 总结

综上所述,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当深入理解全纳教育的内涵,做到有教无类,将全纳教育的理念贯彻于体育教学过程之中。积极主动的涉猎特殊教育相關理论知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特教能力及综合素养,接纳并尊重有特殊需求的学生,给到他们特别的帮助与支持。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入真情实感,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爱和帮助有特殊需求学生,多听听他们内心的声音,从而做到真正的尊重与平等对待。

通讯作者:谭成清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全纳体育教师体育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公平高效:冰岛全纳教育模式及启示
全纳教育视野下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缺失及提升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
我国学前全纳教育师资培训刍议
时代呼唤“全纳性”的幼儿教师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