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诗词鉴赏课的困惑及解决办法

2020-09-10 07:22彭远利
高考·中 2020年12期
关键词:困惑办法诗词

彭远利

摘 要:中国的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璀璨的明珠,诗词教学是高中教学环节中不可忽略的。学生在诗词教学上存在很多困惑,如不了解诗词常识和作者、读不懂诗歌、找不到鉴赏角度、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针对这些困惑,我的解决办法是:开展活动,提高兴趣;立足现实,把握常识;知人论世,把握诗风;抓住意象,注重炼字;多加练习,层层表达。

关键词:诗词;困惑;办法

引言:中国是一个诗情画意的诗歌大国,诗词是古代文学宝库里璀璨的明珠,唐诗宋词更是明珠中的明珠。“新课标”要求我们的学生在五方面获得发展,其中一方面就是感受·鉴赏。诗词鉴赏是高考必不可少的题型,近两年全国卷的分值为9分,约占总分值的6%。让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鉴赏不仅可以在高考中得到较满意的分数,而且能让我们的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作为一名从教7年的老师,尽管我读研时的方向是唐宋文学,擅长诗词教学,在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我却发现学生存在很多困惑,现就其存在的困惑及其解决办法作相关论述。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从事教师职业快7年了,文学专业毕业的我,信心满满地想要上好诗词鉴赏课,然而事与愿违。每次诗歌鉴赏课都让人大失所望,这段时间我认真地进行和总结和反思,有以下困惑:

一、没弄清楚诗词常识

通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到必修4诗词的学习,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对诗词的界定和有关常识还是不清楚,经常张冠李戴。比如问他们这首诗歌的体裁是什么?有的会说是田园诗,有的会说是抒情诗。足见他们对诗的体裁、题材和表现方式都没有弄清楚。再如,还有部分学生对诗歌的颔联、颈联不分,也不知道如何看一首词的上阕和下阕。更甚是有学生把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混为一谈,狭隘地认为表现手法就是修辞手法。

二、对作者一知半解

当学生看到一首诗词时,往往会忽略作者,认为这和了解一首诗词没有太大的关系。多数同学对诗词作者都是一知半解,没有完完全全地了解他们。我们在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时,我问学生们对苏轼有何了解,他们基本上都是就其出生、名字、派别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来作答。至于苏轼的心态、思想和一生坎坷的经历,知道的人寥寥无几。在学生的心里苏轼所有的词作都是豪放的,他们根本没有去思索他还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沉吟低唱。就连他们最最熟悉的杜甫,他们也是简单地认为杜甫的诗歌就是忧国忧民、沉郁顿挫,却没有想过他也有“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和“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清新自然。对“诗圣”的了解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不是很熟悉的作者呢?

三、读不懂诗词

在诗词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好像“丈二的和尚”读不懂诗词在写什么,作者表达的情感如何。事实上,这种“读不懂”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不懂诗词中景物与诗人感情的对应关系;二是不懂诗词中某些字词运用与诗人感情的对应关系。至于第一方面的读不懂,主要是学生没有把握好意象。“意”是指作者的心意,“象”是指诗词中所用的物象,意象即意与象的有机结合。意象是作家心灵的产物,很多学生在学习诗词鉴赏时,忽视对意象的解读,以至于他们不解诗词内涵。另外,学生们在鉴赏一首诗词时,往往忽视了对某些重点字词的解读。比如,我在上柳永《望海潮》时问学生:“怒涛卷霜雪”中哪个字用的好?有学生回答我是“怒”字。我又追问:那如果我们把“卷”字换成“推”字怎么样,很多学生不假思索地表示赞成。总而言之,学生们还读不懂诗歌,看不懂作者的意思,体会不出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把握不准意境和主旨。

四、找不到鉴赏角度

尽管在必修1接触到诗词时,我就教了学生诗词鉴赏五步法,但学生学到必修5仍不知如何下笔。在处理诗词鉴赏的课堂练习时,很多学生都在那里发愁,说找不到可以鉴赏的角度。我又重复给学生讲述了诗词鉴赏五步法,但是学生仍然不知所措。

五、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

有些同学大体上能读懂诗词的意思,但是让他们口述或者动笔写下来的时候却不如人意。在上柳永的《雨霖铃》时,我让学生来鉴赏“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只有一个同学主动举手回答,虽然答题方向和意思都对,但是听起来不像是在鉴赏,干巴巴的,完全没有鉴赏语言应有的诗情画意。结果学生干脆来了一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最开始还以为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差。于是,我就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写在本子上,再起来表述,结果同样令人失望。足见学生们在表达自己对诗词鉴赏时的观点上,还存在很大的问题,还需要不断地改善和提高。

抽丝剥茧,终会见日明

针对诗词教学中存在的上述困惑,我拟定了以下解决方法:

一、开展活动,提高兴趣

大部分学生对诗词鉴赏存在困惑,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对诗词不感兴趣。因此,我们学在今后的教学中用不同地方式来增强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爱好。“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为此,我们可以举办诗词朗诵比赛,开展诗词读书会,可以做有关诗词的手抄报,也可以播放一些诗词宣传的影片等来引导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诗词,这样才能让他们轻松愉快的学习。

二、立足现实,把握常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不断地对诗词常识进行讲解和复习。例如:了解诗词的基本类别,包括体裁、题材和表现方式等;进一步区分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异同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词方面的相关术语。比如反映诗词风格、诗词结构、诗词表现手法、诗歌语言特色、作者情感等的规范性的语言。

三、知人论世,把握诗风

我们想要读懂一首诗词,必须知道作者的相关知识,比如作者的风格、创作背景等等。每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遇到的事情不一样,心境就不会一样,所以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也不一样。百姓安康的盛世和哀鸿遍野的乱世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更是不一样。所以我们必须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及其生平经历。

四、抓住意象,注重炼字

我们在诗词鉴赏时要分析意象并咬文嚼字。意象是解读诗词的关键,它和作者的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诗词中意象表达了作者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体验。在长期的文化积淀过程中,意象已经和情感具有了对应关系。正如“日暮”“夕阳”“秋天”“流水”等意象往往代表着生命的短暂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因此,学生们必须了解典型意象的意义及其内涵。此外,还要注意诗词中炼字的部分。古代诗词因字数的限制,作者在安排用字时都十分讲究,一个字用好了,可以使整片诗词“活”起来,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些字词来解读作者的心情。

五、多加练习,层层表达

学习诗歌鉴赏要学会找到适合的切入点,进行表达。我们除了可以从意象和炼字角度出发外,还可以从诗词的思想内容、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篇章结构等方面勤加练习。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在课堂和课后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让他们大胆地说、尽情地说,使他们最终能够轻而易举地把内心深处所体会到的东西付诸于语言或者文字。

结语:尽管我们在诗词教学中还存在很多困惑,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按着“抽丝剥茧”的方法,一步一步地解决现如今存在的各种困惑,并及时地对我们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采取相应地措施,对症下药,我们的诗词教学成果将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俞平伯.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2]缪钺.宋诗鉴赏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3]张仲谋.宋词赏析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沈祖棻.宋詞赏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猜你喜欢
困惑办法诗词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好办法 坏办法
小学国学教育之我见
达赖的“困惑”与解惑之道
我们有办法
想办法抓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