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探寻解题突破与思路

2020-09-10 07:22于欣
高考·中 2020年12期
关键词:解题思路教学探索高中数学

于欣

摘 要:高中数学解题思路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高中数学教师,因为高中数学中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相对复杂,并且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十分困难,因此,教师就需要为学生整理解题思路,从而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所学知识内容,并使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内容灵活运用,并且,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从而导致无法为学生明确解题思路。那么,本文就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探寻解题思路,以及如何突破传统解题方式进行论述,希望可以为高中数学教师提供有效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思路;教学探索

在新课标改革过程中,教育部门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为学生设立合理的教学方式,同时要为学生探寻出,适用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就根据这一指导方向,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遇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为学生整理解题思路,以及如何突破传统数学教学方式对解题思路探索的影响。笔者就根据多年教学总结经验,通过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现状,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有如何为学生探寻出适用于学生的解题思路,来帮助高中数学教师进行探索[1]。

一、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现状

在笔者总结过程中发现,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出现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一味的利用教材,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并且教师的教学重点都是讲解知识点概念,同时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快速理解所学知识内容,因为高中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另一个纬度的知识,教师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灌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将所学知识内容消化,进而导致学生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从而使教师无法为学生设计合理的解题思路,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改变教学方式,不要对学生进行传统高中数学教学,更不要将大把的精力浪费到讲解知识点上,因为学生还没有对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就不要想学生可以通过“灌输”来明白知识点内容,高中数学教师当务之急,就是停止对学生的“灌输”,同时要与学生建立良好联系,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来了解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薄弱之处,进而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之后再为学生整理明确的,并且适用于学生的解题思路,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内容,使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当前,高中数学教师若想探寻出合理的解题思路,并且使解题思路适用于学生,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使学生敢于将问题向教师提出来,与此同时还要与学生建立良好联系,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展现出来,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所学知识内容牢牢掌握,教师也可以在与学生进行对话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如何理解的,使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具备问题意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带入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这样不仅学生可以直观的理解题目内容,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比如,当教师进行到《数列》这一课程教学时,就可以将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加入到教学中,例如学生十分关心的手机分期还贷问题,因为现在的高中生,每人都想拥有一台自己的手机,可是碍于各种原因,学生的梦想都无法实现,然而手机分期贷款又套路重重,学生只敢远观而不敢接触,所以,当学生遇到这种问题时,就会对问题产生极大兴趣。这样,不仅学生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也会因为问题十分贴切实际,而产生问题意识,甚至会主动向教师进行提问,此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来为学生设立明确的解题思路,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后,不仅数学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还会逐渐消除与教师之间的隔阂[2]。

三、解题思路的联想方法

3.1細化法

因为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相对复杂,并且学生在教师的“灌输式”教学过程中,也无法将所学知识内容消化,这就导致学生无法掌握所学知识的重点,只会对学过的公式进行简单解答,当教师列出与其相同的公式时,学生又会“一头雾水”不知从何做起。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将知识分化,从而为学生设立相关解题思路,使学生深入了解到所学知识内容。比如,当教师进行到《圆锥曲线方程》这一课程教学时,因为这一课程所包含的知识点较多,教师就可以利用细化法,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为学生设立知识点中的解题思路,并引导学生将解题思路发散,这样当学生遇到与其相关的知识内容时,就会“游刃有余”,并且可以快速的将问题解答出来。

3.2类比法

数学知识之间大部分都存在一定关联性,并且很多数学问题都十分相似,因此,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关联性,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发散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一些相似的数学题目为学生展示出来,当学生深入了解后就会“恍然大悟”,并具备独到的解题思路。比如,当教师进行到《函数的极值》这一课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导数,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导数来找到函数的水平切点,之后通过切点,来计算出函数的最值,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后,学生就会发现知识的相通性,从而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建立独到的解题思路[3]。

3.3数形结合法

因为高中数学的内容十分抽象,然而学生还难以理解抽象的东西,因此,就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发散能力。所以,高中数学教师若想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利用数形结合法,来帮助学生了解到所学知识内容,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配合教学白板,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所学知识内容。比如,当教师进行到《极限》这一课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立教学内容,利用曲线与导数的结合,来引导学生了解所学内容,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白板,将知识概念直观的展现到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在直观的了解到所学知识内容时,就会主动利用学过的解题思路来进行分析,不仅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了,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反映,来为学生制定出正确的解题思路,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3.4解题思路的培养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来为学生整理解题思路。若想要解题思路得到突破,就需要培养学生自主解题能力,因为仅仅依靠教师带领学生去总结解题思路,这种方式只会让学生产生惰性心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出现这种想法,“没关系的,反正还有老师帮我整理。”,这样不利于学生综合发展,同时教师还要避免“题海战术”的情况出现,因为“题海战术”不仅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还会使学生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解题思考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这样不仅学生的学习压力可以降低,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可以有效开展,让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双赢[4]。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方式还是存在一定问题,因此,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改变教学方式,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方式,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转变教学观念,不要一味的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讲解,要重点关注所学知识内容的解题思路,让学生通过解题思路,来了解到所学知识内容,这样学生才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将所学知识内容牢牢掌握,并且将其灵活应用,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也使学生成为综合能力极强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 蔡佳君.试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好家长,2018(59):162-162.

[2] 杨维.高中数学解题思路的有效引导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8):239-240.

[3] 王玲.试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东西南北:教育,2018(21):449-449.

[4] 冉茂生.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J].南北桥,2018(21):10-10.

猜你喜欢
解题思路教学探索高中数学
初中数学解题教学的创新方法初探
高中数学解题思路探讨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数学课堂中德育溶合的探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探索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