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人教版)

2020-09-10 07:22姜静焦黎王智群
高考·中 2020年12期
关键词:导图宇宙生命

姜静 焦黎 王智群

摘 要:“地球的宇宙环境”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位于本册教材的章节之首。“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学好开堂第一课,有个好的开始,对日后地理的学习,尤其是在地理学习兴趣的提高以及学习热情的保持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着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心对本节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始终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核心素养的落实,尤其是综合思维的与空间素养的培养的思想,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以便为我们的日后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二、前期分析

(一)课标分析

要求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1]“运用资料”是行为条件,指学生会阅读、分析各类天体的图片以及“太阳系模式”示意图等图文资料;“描述”是行为动词,指学生可以用语言形象地说出地球存在于一个什么样的宇宙环境;[2]“地球”、“宇宙环境”是所需学习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开篇,也是本册“太阳对地球关系”、“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等章节具体展开学习的前提基础;同时与“天文学基础”这一选修教材中的内容息息相关,是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宇宙观的重要一环;这一节的主要知识点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行星地球”。

(三)学情分析

1、知识分析:进入高中之前,没有对宇宙环境的相关知识进行过系统的学习,但在初中学习“地球与地图”的相关内容后,已经具备了一些关于地球的形状、大小、自转和公转的相关知识;同时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在平时的生活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月球绕地球运动、地球绕日运动的生活经验。

2、认知能力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搜集处理分析信息、阅读与思考的能力,也初步具有科学探究的意识。

3、情感与价值观分析:相比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对本节知识会有较高学习感兴趣;同时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等形成的重要时期。

(四)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图片,能说出天体的概念及类型,正确判断天体,说明宇宙具有物质性和运动性的特点,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2、通过阅读材料、画思维导图,能清晰说出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识记太阳系、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的构成,掌握学习一定学习方法,发展综合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结合资料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发展合作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2、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法

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图文阅读指导法、多媒体演示法、思维导图法

(二)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思维导图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电影《流浪地球》的视频片段3[3];

2、提问“我们的地球在哪里呢?(引导学生得出在“宇宙”中)那么宇宙中又有什么呢?有传说中的嫦娥、牛郎和织女、外星人么?”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电影片段,提供强烈的视觉冲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电影片段、神话故事尝试与学生生活经验发生联系的,搭建知识与经验之间的桥梁。

(二)天体的学习

1、提问:白天我们从天空中可以看到什么?晚上我们从天空中可以看到什么?当你躺在草地、操场上仰望天空的时候你最常常做些什么呢?

2、用多媒体呈现一些通过某些空间探测手段所得到的图片以及视频,教师进行总结、点拨

【设计意图】通过环环相扣的提问,引导本小节天体概念的知识的学习;通过让学生进行适度的遐想,使学生身心处于一种稍微放松的状态,利于发散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通过具体形象的资料让学生感知宇宙中存在的许多肉眼不可观测的物质,形成对天体、宇宙等抽象概念的完整认知。

(三)地球与太阳位置关系、太阳系的学习

1、教师指出在很久以前就有先知们探究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提供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资料

2、播放地球与太阳位置关系的视频,让学生思考两者的位置关系

3、提问:绕日运行的天体以及绕地球运行的天体分别有哪些?

4、让学生阅读课本P3-P4页,思考太阳系、地月系的组成,尝试用思维导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5、小组交流讨论并展示各自组的思维导图

6、教师进行点评,提供标准的思维导图

【設计意图】通过视频直观感受地球与太阳的位置关系,对太阳系、地月系的构成形成初步的认知;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独立阅读材料得出答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让学生自己画思维导图,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与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生生之间的协作能力。

(四)学习方法指导及银河系、总星系的学习

1、对思维导图的作用进行简单介绍并提供常见的思维导图样式

3、通过牛郎织女分隔在银河两岸、隔银河相望的传说进一步提问:银河系的组成又是什么样的?

4、让学生继续阅读教材,尝试画出目前我们所能观测到的的宇宙的思维导图。

5、教师展示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与策略;通过画思维導图,进一步强化对知识的掌握。

(五)过渡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太阳是我们生存的重要的能量来源,下面我们就来继续探讨下太阳系。

(六)八大行星的的了解及地球普通性的学习

1、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本P6页,找出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2、将八大行星进行简单的分类,说明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与归纳总结能力

(七)探究活动之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1、提供八大行星的相关资料

2、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地球有生命存在的原因再小组讨论

5、进行总结,画出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资料分析解决问题,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归纳总结、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总结与升华

1、霍金曾猜想外太空还有其他形式的智慧生命存在,还参与“突破聆听”计划,寻找智慧的外星生命。那么,大家设想下,这个计划中寻找地外生命的依据是什么?他们最好到何种地方寻找呢?

2如果该计划在今后持续进行,你认为是否能找到地外生命呢?你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以开放性的问题为切入点,对本节“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这一重点知识进行巩固与升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基于此得到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

(九)拓展性作业

《十问:霍金沉思录》有几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1、宇宙中存在其他智慧生命么?

2、我们能在地球上存活么?

3、我们应该去太空殖民么?[4]

大家通过阅读该书籍或搜集其它相关资料得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并形成书面材料上交。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引导,而又不局限于此,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

五、教学评价

(一)过程性评价

对学生在回答问题的点评以及思维导图的点评

(二)结果性评价

采用开放性的课后作业作为本节课的一个学习反馈

六、反思

同行教师、专家指出,运用神话传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电影片段及学生日常生活经历与本节课的知识点建立联系,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与总结,通过科学猜想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与探究,提供拓展性作业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这是本节设计的亮点,基于此教学既能达到教学目标,又能起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刘晨,黄飞凤,廖伟业.“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人教版)[J].地理教育,2019(09):15-17.

[3]任思梦,毛学刚.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的地理教学思考[J].中学地理教考,2020(04):35-37.

猜你喜欢
导图宇宙生命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宇宙第一群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这宇宙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宇宙最初的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