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西方比较角度进行高中雕塑艺术欣赏之研究

2020-09-10 07:22姜勇
高考·中 2020年12期
关键词:比较研究高中教学

摘 要:雕塑艺术在古老的东方历史悠久,在美术史中的地位也相当重要。东方雕塑与西方雕塑艺术遥相呼应,共同铸就了世界雕塑艺术的灿烂辉煌。本文从东方雕塑入手,尝试从东西方比较教学的角度探讨东西方雕塑艺术的区别与联系,揭示世界雕塑艺术的迷人魅力。

关键词:东西方雕塑;比较研究;高中教学;艺术欣赏

在世界雕塑艺术的历史长河中,优秀作品浩如烟海。现行高中美术鉴赏课本中雕塑部分分别选取了一些在东西方具有代表性的雕塑作品予以介绍。在西方,古希腊、古罗马乃至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艺术是主流,近代欧洲的雕塑也与之一脉相承。欧洲诞生了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雕塑大师。像米开朗基罗、罗丹等等。提起雕塑,人们脑海中往往会跳出古希腊的断臂维纳斯、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等著名雕塑作品的形象。以至于人们往往认为雕塑就是发韧于西方的艺术形式,西方人也更擅长。相对来说,东方雕塑则显得不那么突出。其实,雕塑艺术在古老的东方历史同样悠久,在美术史中的地位也相當重要。它们中也不乏艺术精品,与西方雕塑艺术遥相呼应,共同铸就了世界雕塑艺术的灿烂辉煌。本文就从东方雕塑入手,尝试从东西方比较教学的角度探讨一下东西方雕塑艺术的区别与联系。

一、东西方雕塑的历史比较

如果从纯粹地理位置上来区分东西方的话,地处北非的埃及在公元前几千年就已经发展出规模宏大的纪念性雕塑,如著名的狮身人面像和巨大的法老雕像,当之无愧成就了当时世界雕塑艺术的高峰。与之相比爱琴海沿岸的古希腊以及亚平宁半岛的古罗马雕塑的辉煌从时间上是远远落后于古埃及的。自西向东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代中国这四大文明古国都逐渐发展出自己各具特色的雕塑艺术。单纯从这一点上来说,东方雕塑的历史远比西方更悠久。

二、东方雕塑的特点

相对于特征鲜明的西方雕塑艺术,由于亚洲历史悠久,地域辽阔,环境复杂,使得东方雕塑的特点更具多样性。这有点类似于欧洲人与亚洲人的外貌特点。西方人高鼻深目,特征明显。东方人则普遍面貌较平。在西方人看来,东方人好像长得都是一个样子,他们很难分辨出其中的差别。但亚洲人自己却很清楚彼此的不同。东方雕塑中既有狮身人面像和秦始皇兵马俑那样规模宏大、振撼人心的宏篇巨制,也有精雕细刻、巧夺天工的精致小品。总的来说东方雕塑和东方其它艺术形式一样更加注重内省,即探索人的精神世界,籍由雕塑所展现出来的涵义则更加隽永。亚洲的纪念性雕塑往往庄严肃穆,与西方注重展现人之外在活力的做法大相径庭。

三、东方雕塑的优秀代表

除了古埃及宏伟的纪念性雕塑,古巴比伦时期的雕塑艺术也不容小视。来自亚述王国的《受伤的母狮》则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这幅浮雕作品线条流畅生动,传神地表现出身负重伤的母狮垂死挣扎的惨状。其写实能力之高超甚至不由让人想起古希腊著名雕塑《拉奥孔》。虽然人兽有别,但人和动物在临死前的痛苦无助和绝望挣扎又有着极其相似的表现,藉由古代雕塑家深入的洞察力和惊人的写实能力,使之穿越千年依然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散发出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古印度的雕塑则主要体现在形态各异,美轮美奂的佛教造像上。随着佛教向东传入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雕塑艺术。其中最著名、规模最大的佛教雕像非唐高宗时期开凿的卢舍那大佛莫属。卢舍那大佛其实是武则天企图君临天下的象征。大佛线条优美,神态安详,慈眉善目中又透出自信和威严。通过化身象征光明的卢舍那大佛,武则天把世俗权力与宗教崇拜完美结合在一起,其意义和作用不亚于古埃及法老的那些巨大雕像。

四、东西方雕塑艺术的异同

这个话题比较宏大,我们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释。1、东西方的思想差异。中国人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终极追求应该是与自然融为一体,即所谓的“天人合一”。而西方从古希腊时代起就强调个人价值和独特个性。乃至古希腊神话中的各位神灵也都是人的样子,拥有人类的各种缺点和贪欲。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人处于主导地位,自然只是人类活动和加以利用的背景。2、东方重传神写意,西方重客观真实。东方的哲学更富有弹性,讲究中庸之道,往往不刻意去强调作品表现的绝对真实,通常会留有余地。比如中国绘画中的“留白”,以及“画龙点睛”的故事,都能给予我们这方面的启迪与思考。而古希腊人崇尚健美的人体,通过极端写实的雕塑热情讴歌人体中蕴含的生命活力。对他们而言,含糊是不可接受的,必须把人物的每一块肌肉、每一条血管纤毫毕现地客观表现出来才是对人的尊重。3、表现手法上东方重线条的表现力,西方注重团块造型的厚重与张力。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亚述王朝的浮雕作品《受伤的母狮》,其艺术魅力主要源自线条。而中国的绘画艺术更是把线条的重要性推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古人总结的十八描就是其中重要代表。与之类似,中国雕塑也非常注重线条的运用,很多时候不是靠体积而是靠悠长的线条传神达意,刻画形象。所以东方人更喜爱浮雕似的浅尝辄止。而西方雕塑则相反,作品往往突出体量感和压迫感,再加上逼真的形象,可以达到震撼人心的作用。4、东方雕塑喜欢施以色彩装饰,而西方雕塑则尽力排除色彩的干扰。无论是秦始皇兵马俑还是敦煌石窟中的彩塑罗汉像,以及民间庙宇中常见的四大天王形象,均施以彩绘。色彩是帮助中国人烘托气氛,增强作品艺术感染力的有力武器。而西方则普遍排斥在雕塑中过多运用色彩,讲究单纯与质朴,追求作品的崇高感。5、表现题材上东西方雕塑皆以表现人物、动物为主。由于习俗差异,东方人普遍喜欢厚葬,所以陵墓雕刻的地位比较突出,比如著名的秦始皇兵马俑和狮身人面像。其次是宗教雕塑,在这方面东西方都很发达。为了表现人们对宗教信仰的虔诚,无论东西方的雕塑家都展现出巨大的创造力和热情。6、从雕塑的用途上来说,东方雕塑一般与纪念、宗教等特定目的密切相关,普遍建造、放置于特定场所,普通地点很难见到。而西方除了为以上目的建造的雕塑以外,雕塑作品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也很常见,逐渐形成一种环境装饰物。

五、东西方雕塑比较教学实例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从相同主题或题材中选择具有显著差异的有代表性的东西方雕塑作品通过全方位比较使学生从以上各方面和角度去理解东西方雕塑的区别与联系,尝试探索形成东西方不同文明的本源性问题。要尽可能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和知识面,思接千载,纵横万里,站在全球和全人类的高度去理解文化艺术,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雕塑艺术以及其它各类艺术形式的精髓。比如講到宗教雕塑,我们可以把龙门石窟中最宏伟的卢舍那大佛与米开朗基罗著名的《大卫》像相比较。它们的相似点都是气势宏伟,有着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卢舍那大佛依山而建,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大卫》像则高3.96米,连基座总高5.5米,为大理石雕像。卢舍那大佛我们前面已经介绍过,是佛教文化传到中国后又经过本土改良的佛陀形象。它面目慈祥温婉,神态平和又不失威严。线条的运用在这尊雕像上极为出色。勾勒出中国人心中所崇拜的心怀慈悲、普度众生的佛的形象。《大卫》像则是勇敢反抗外族侵略的健美青年形象。整个雕像体魄雄伟强健,肌肉起伏有力,外轮廓刚毅健美,脸部显示出高尚、勇敢、坚强的神情和不可战胜的气概。整个雕像集西方人体艺术之大成,手法高度写实,仅在某些局部比例做了夸张,是完美诠释人体艺术美和男性美的典范。卢舍那大佛与《大卫》像体现出东西方艺术家对于美的不同理解与追求。他们分别运用各自所擅长的方式方法创造出自己心中完美的艺术形象。虽然趣味大相径庭,却又殊途同归。艺术可以超越民族与文化的隔阂,在人的心灵层面相互沟通。这两尊跨越千年、相隔万里的雕像永远绽放着艺术光芒和迷人魅力,让我们不禁为前人的惊天气魄与创造力而心生感慨。

东西方艺术各具特色,交相辉映。雕塑艺术更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本文仅从东西方比较研究方面对高中雕塑艺术鉴赏教学提出一些粗浅看法,希冀大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美]肯拜尔世界雕塑史[M]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9:31-35

[2]丁方凝固的美:东西方雕塑艺术比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55-56

[3][英]修·昂纳、约翰·弗莱明世界艺术史[M]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2015:86-91

作者简介:姜勇;性别:男;出生年月:1976.4;籍贯:山东聊城民族;汉最高学历:大学本科;目前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比较研究高中教学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探讨
“藏匿”与“炫耀”式景观中植物种植的美学比较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