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服务探析

2020-09-10 11:26王飞彪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产融金融服务供应链

王飞彪

摘要:当前国内大宗商品金融服务日趋完善,随着大量的大宗商品风险管理衍生工具的上市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风险管理意识增强,同时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大宗商品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正在向标准化服务快速发展。

关键词: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衍生品服务;期货;场内外期权;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金融服务产业

目前国内的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向客户(核心企业)提供融资和其他结算、理财服务,同时向这些客户的供应商提供贷款及时收达的便利服务,或者向其分销商提供预付款代付及存货融资服务。(简单地说,就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

一、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就目前大宗商品的供应链金融在国内已经有了很大的创新型服务。众所周知,银行资金是现在金融市场上面成本最低的,国家也不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银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但是由于一些痛点,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上面的态度是比较谨慎的。比如,一家银行需要对每个合作核心企业的信用资质进行把控,一旦核心企业所属不同行业,或者所属的行业是银行所不熟悉的领域,对银行都是极具挑战性的。一旦出现风险,银行就会变得非常被动。无法提前预知风险,资产无法处理等问题是银行一直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最终的结果是:银行为了控制风险,会放弃不熟悉或难以把控的领域,客户由于银行的严苛无法获得融资。

在此背景下,一些大型物产公司、贸易公司等大宗商品企业已经有足够的能力为国内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不仅是单纯的融资问题,还附带代采、代销、套期保值、仓单互换等综合性服務。之所以有这样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我们国内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和企业风险管理意识的加强,相比与国外,我们正在走出一条自己国家特色的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服务。

二、海外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服务发展借鉴

从国外供应链金融的服务主体角度,主要有三类模式可以参考:金融主导型、产融结合型以及信息协同型,通过这三类模式比较,有几处对国内现阶段开展大宗供应链金融具有借鉴意义。

1.金融主导型。金融主导型即金融机构通过掌控产业链上下游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来主导提供融资服务。金融主导型的典型如:苏格兰皇家银行MaxTrad平台。

MaxTrad是供应链金融线上化的领先者,被用于实现对供应链的有效监管和控制,以及提供国际贸易与供应链相关的金融解决方案。该平台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包括:自动处理贸易交易、管理应收账款与预付账款等。

大型跨国企业能够通过MaxTrad Enterprise与供应商在全球范围开展合作,而中小型企业同样能够通过MaxTrad Express获得开展全球贸易的支持。

2.产融结合型。产融结合型即产业资本渗入或掌控供应链金融,常见的有核心企业主导、物流企业主导两种。产融结合型伴随着精细化的生产与物流管理和规模化的企业集团运作发展起来。

在这类供应链金融模式中,核心企业或大型物流企业借由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优势地位,整体把控上下游的价格、订单、货物等关键信息,并结合自身或金融机构的资本优势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产融结合型的典型如:联合包裹公司的UPS Capital(UPSC)。

UPS为大型进货商和众多供应商提供物流服务,而UPSC以此切入物流与商贸链条,为供应商提供存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供应链金融服务,并在之后逐步将业务拓展至信用保险、中小企业贷款、货物保险等其他相关金融服务。

3.信息协同型。随着信息技术在金融、产业、物流等领域愈发深入的应用,供应链金融的第三种模式,即信息协同型开始浮出水面。

在这种模式中,第三方平台通过领先的信息技术和供应链解决方案,成为联系各方的重要服务纽带。信息协同型的典型如:PrimeRevenue(PR)。PrimeRevenue是一家美国供应链项目服务商,其云平台为供应链中的买方、供应商提供有针对性的、定制化的金融服务。PR和企业应用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SAP Ariba创建了一个闭环系统,通过结合各方关系、转账以及财务数据,链接采购与融资,并为买方与供应商提供现金流的优化方案、促进交易双方的合作关系。

如果从产业和科技的发展历史看,金融主导型、产融结合型、信息协同型可以视为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科技资本先后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阶段性典型。

时至今日,这三种模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交融之势,通过总结国外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可以意识到仅仅依靠传统金融手段无法推动供应链金融的长足发展,供应链金融并不是供应链与金融的简单结合,而必须结合行业场景深度应用信息技术,才有可能实现供应链金融的突破。

具体而言,三种供应链金融模式有可能逐渐趋同,因为金融离不开产业,而两者都离不开信息技术。

加强信息技术和其他前沿科技的应用,可以使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更好地实现匹配,并带来数字化的文件管理、交易跟踪、权利确认等方案,以及实现智能授信准入和高度自动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当通过技术手段有效降低了风险,对风险进行补偿的融资成本就能相应降低,对供应链的资金供应也就有可能更为普遍和便捷。

所以没有深入产业就没有供应链金融。虽然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是供应链金融破局的关键,但是只有根植于具体的场景才有发展的空间。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服务商,都必须深入产业,充分了解其内在的规律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才有可能提供更优质的差异化服务。

这也意味着,除了少数资源极为庞大的金融机构或产业集团外,大多数服务商都应聚焦于有限的若干产业领域,控制成本投入与风险暴露,提高专业性和服务质量,从而实现自身收益和行业影响力的最大化。

三、国内当前遇到的问题

一个是资金成本的问题,还有一个是融资主体,货物标准化的问题,供应链金融是目前供应链管理中很好的创新性服务,能够帮助供应链整体降低资金成本、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和竞争力,对中小型企业有着巨大的帮助。不仅在资金周转上更迅速,更能在中小型企业发展、创新、变革的重要节点,能够提供非常好的支撑。目前主要是指,银行向客户(核心企业)提供融资和其他结算、理财服务,同时向这些客户的供应商提供贷款及时收达的便利服务,或者向其分销商提供预付款代付及存货融资服务。

众所周知,银行资金是现在金融市场上面成本最低的,国家也不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银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但是由于一些痛点,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上面的态度是比较谨慎的。比如,一家银行需要对每个合作核心企业的信用资质进行把控,一旦核心企业所属不同行业,或者所属的行业是银行所不熟悉的领域,对银行都是极具挑战性的。一旦出现风险,银行就会变得非常被动。无法提前预知风险,资产无法处理等问题是银行一直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最终的结果是:银行为了控制风险,会放弃不熟悉或难以把控的领域,客户由于银行的严苛无法获得融资。

四、关于几個解决方案的解析

未来供应链金融模式应该有新的变化和切入点。比如传统模式是1个平台+1家银行+1个核心企业+N个上下游企业。这种模式的缺点是核心企业作为核心,所有的资源和业务就集中在核心企业周围,一旦核心企业出现风险,那么整条供应链面临崩溃,不只是上下游,包括银行都会损失惨重,这也是前些年供应链金融类的核心企业暴雷的原因。

未来可以考虑采用:1个平台+N个金融服务机构+N家核心企业+N个上下游企业的模式,平台作为服务模式的串联方,整合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整合服务。这里面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的重要性就提升了,既要能提供给各方信息化的支撑,平台的运营方更能承担部分责任,能控制风险,这也需要平台运营方具有非常丰富的行业经验。

五、结束语

在出现普适的标准化解决方案之前,就需要尽可能多的主体参与进来,既要加强供应链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通行业信息流动的屏障,又要鼓励发展提供不同类型服务的机构,满足中小企业多样的金融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洋洋;我国供应链金融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J];财富时代;2019年10期

[2]姜超峰;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趋势[J];中国储运;2019年12期

[3]陈彦蓉科技加持 供应链金融方兴未艾[N];金融时报;2019年

猜你喜欢
产融金融服务供应链
H银行“非金融服务”平台运营策略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聚焦产融结合,打造能源金融创新新品牌
产融聚合应变
工行为农民工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青海省设立4957个惠农金融服务点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大康牧业变身鹏欣系“产融”平台
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研究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