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A视阈下多模态话语在日语语法中的教学研究

2020-09-10 07:22季江静
现代教育探索(万知) 2020年1期

季江静

摘要:日语语法教学在高校日语专业的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虽然传统的基于班级授课制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主心、以教室为中心的知识传递模式的教学模式仍然普遍存在,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与日语语法教学相关的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将多模态话语模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日语语法教学模式就是一次有效的尝试。本研究将以高校日语语法的教学为例来探究多模态话语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POA理论体系;多模态话语教学;演剧;日语语法教学

一、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时代下的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正在进一步得到深化,高校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越来越达成共识。以多模态话语教学来指导我国高校的外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关于POA理论体系

POA理论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及其团队主要针对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学用分离”的问题,历时十余年探索创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外语教学理论体系,即“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该理论体系目前已经更新迭代到第五代,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一)教学理念

包括“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关键能力教育说”。

(二)教学假设

涵盖“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学习”和“以评促学”。

(三)教学流程

由“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阶段构成[1]。

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流程中教师要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实践研究表明:POA理论对于提高我国高校英语的教学效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具有广泛地推广应用价值。目前,POA理论已被借鉴到海外孔子学院,被运用到汉语教学中,提高汉语教学的有效性,使得更多的汉语学习者能够快速有效地使用汉语交流。

可见,POA理论体系不仅适用于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同样可以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及非通用外语日语的教学实践中。

三、多模态话语教学模式的研究及现状

作为视图的工具和认知的工具,知识的可视化(Knowledge Visualization)是一种传递复杂信息的图解手段,是指可以把以文字呈现的知识通过可视化的图片、图形等形式比较直观地呈现出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当前的语言教学研究愈来愈呈现出“视觉化”和“听觉化”等倾向,相关的语言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也逐渐将人类交际中使用的话语、手势、脸部表情等要素都归入其中,越来越呈现为一种“多模态化”的趋势。

多模态话语理论是20世纪末兴起的新兴学科,在初始发展阶段具有浓郁的符号学印记。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是以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的,是指将表达过程中需要的所有符号看作不同的模态【人类通过感官(视觉、听觉等)跟外部环境(人、机器、物件、动物等)之间的互动方式】[2]。用单个感官进行互动的叫单模态,用两个的叫双模态,三个或以上的叫多模态。

中国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开始于2003年。例如,李战子(2003)的研究表明:“在英语教学中,对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具有积极意义”[3]。张德禄、王璐(2010)的研究指出:多模态话语是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4]。张德禄、丁肇芬(2013)的研究表明:不同的模态组合在课堂教学中分别具有不同意义潜势,动能实现特定的意义和交际目的,所以多模态外语教学中的模态选择不是选择一个个独立的模态,而是选择模态组合[5]。例如,“口语与图像”组合(教师讲,同时PPT呈现图像);“口语、手势与文字”组合。

在教育领域中,知识可视化或知识可听化不仅可以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们在进行教学输出时的信息传递,还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们获得外界信息并进行知识建构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日语语法课程的教与学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多模态话语教学理论研究存在理论不成熟、多学科适应性差等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6],需要进一步发展。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对知识可视化尤其是多模态话语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更多更深入的研究,以充分发挥其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四、POA视阈下多模态话语教学指导日语语法教学的可行性

日语语法教学在高校日语专业的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虽然传统的基于班级授课制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主心、以教室为中心的知识传递模式的教学模式仍然普遍存在,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与日语语法教学相关的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相应地,日语语法教学也应该跟从时代的脚步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迈进。例如,文秋芳(2019)的研究指出外语教育工作者必须张开双臂,拥抱语言智能技术发展的新时代[7]。

通过对前人文献的考察,发现传统的日语语法教育模式表現为:单纯地注重对语法句型的讲解,往往容易忽视培养学生对句型灵活运用的能力;教师单方面的满堂灌的单一教学模式使得日语语法课程显得枯燥无趣,容易使学生们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对高校中的日语语法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的探索势在必行。

多模态话语教学模式的输出方式主要包括图片、视频、音频、概念图、思维导图等方式,将知识可视化技术应用到日语语法教学,是指将原本相对比较抽象、难懂的日语语法知识以视觉化、听觉化等方式来实现教学输出,日语语法知识会以更加具体、直观和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采用这种方式对于教师方面对于日语语法知识的传授、学生方面对于日语语法知识的学习方面都会有积极的效果,更有利于不断提高学生们运用日语知识的水平和能力。因此,将POA理论与多模态话语教学相结合应用于日语语法教学具有可行性及必要性。

五、POA视阈下多模态话语教学的实施方法及注意点

(一)确定多模态话语教学模式在日语语法课程实施的途径

确定课程实施的步骤,具体包括:

1.分析日语语法课程的目标与内容。

2.选择课程实施的途径。

3.设计教学方式并进行教学实施。

4.评价教学效果。

(二)实施多模态话语教学实践的注意点

1. 教学模式输出方式的选择。

2. 学生识读能力和视觉素养的培养。

3. 教学效果评价方式的选择。

六、POA视阈下多模态话语教学的实施效果

笔者在2017-2019三年间将POA视阈下多模态话语教学模式应用于日语语法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除了使用现代化的可视化技术将日语语法知识点呈现给学生们完成知识输入外,学生自身通过演剧表演、演讲、上台授课等方式完成了知识输出,不仅使用日语表达,同时使用了PPT、音响、手机等辅助条件以及各类可视化道具,极大地增强日语语法课程的视觉效果,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学生们不仅掌握相关的日语语法知识,同时也提高自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日语会话能力和日语水平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七、POA視阈下多模态话语教学模式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

POA视阈下多模态话语教学模式在日语语法教学方面的推广,会推动传统的日语语法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的转变,将引来更多视点来关注中国国内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学习现状,同时,利用Canvas网上教学平台,加强网络课件、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建设,建设基于电脑等数字设备、通信网络的现代E-Learning学习平台,弥补面对面教学的不足,可以为把《日语语法》课程打造成精品课程、金课而不断努力。同时,争取经过几年的努力,达到能够进行远程教学的目标,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这将极大地有利于推动对于非通用外语日语人才的培养。

基于POA理论的多模态话语教学模式的日语语法教材的编纂也会带来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此外,由于多模态话语教学模式的输出方式包括图片、视频、音频、概念图、思维导图等,这些方式充分发挥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势,采用全新多元的教学模式,将为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搭建理想的平台。教学模式设置完毕后,每次教学周期进行时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任务进行相应调整即可重复使用,不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可以带动日语其他教学科目的教育方式的改革,属于绿色教育资源模式,具有深远的可持续发展价值。

八、POA视阈下多模态话语教学的实施前景展望与未来目标

(一)实施前景

本研究的教学实践将会持续开展下去,在POA视阈下多模态话语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

1.聘请国内外名校相关专家莅临并举办与多模态话语教学相关的高质量学术讲座,逐步提高本研究团队成员的学术修养并不断扩大其学术视野,进而使多模态话语教学模式更加多元化,增加多模态话语教学模式的深度与广度。

2.教学内容安排会更加先进、科学,及时吸收多模态话语教学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广泛吸纳国内外先进的与本研究相关的教学经验和教改成果,使本研究日趋完善。

3.为进一步检验多模态话语教学的实施成果,将组织学生到实验基地进行教学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的理论建构,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目标。

(二)未来目标

未来通过POA视阈下多模态话语教学模式在《日语语法》课程上的继续应用,可以逐步实现以下目标:

1.为国内外日语语法研究者补充和丰富日语语法教学相关的理论和数据。

2.为我国国内日语语法教材的编写提供支持和例证。

3.为中国国内日语学习者的跨语言交际提供参考。

九、结语

在以往传统的高校日语语法的教学中,日语教师们通常采用文字的形式来呈现日语语法知识点,与此相对,在高校日语语法教学中引入多模态话语教学模式后,日语语法知识的讲解不会显得枯燥无趣;细小零碎的语法知识整合成系统、一目了然的富有画面感的思维导图的形式;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把教师单方面“满堂灌”的形式变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式”的课堂模式。

多模态话语教学模式通过自身所具备的特点和性能,将日语语法知识以选择适当的视觉、听觉等模态为媒介来辅助学生们获得信息、完成知识建构,从而有利于学生们通过发挥主体作用更好地进行日语语法学习、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多模态话语的日语语法教学模式会有助于不断提高学生们对本专业学习的热爱度和积极性,这些对于提升日语语法教学的效果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将多模态话语教学模式应用到高校日语语法的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有助于学生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是日语语法传统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延伸,同时也是新时代教育现代化给予日语学习者的便宜之处。

参考文献:

[1]文秋芳.“产出导向法”的中国特色[J].现代外语, 2017,40(03):348-358+438.

[2]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95.69(1):186-188.

[3]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 2003(05):1-8+80.

[4]张德禄,王璐.多模态话语模态的协同及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J].外语学刊, 2010(02):97-102.

[5]张德禄,丁肇芬.外语教学多模态选择框架探索[J].外语界, 2013(03):39-46+56.

[6]程瑞兰,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在中国研究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以期刊成果为例[J].中国外语, 2017,14(03):36-44.

[7]文秋芳.新中国外语教育70年:成就与挑战[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9,51(05):735-74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