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厚禄不换一卷书

2020-09-10 07:22周铁钧
阅读时代 2020年11期
关键词:士绅沧浪诗话

周铁钧

乾隆年间,江苏常熟有座“恬裕斋”藏书楼,楼主瞿进思学识渊博、文采出众,但他漠视功名,惟倾情读书、藏书,是远近闻名的“书痴”。他读书前要洗面更衣、净案焚香,在集市遇到心仪的典籍,必不惜重金买下。有一回,他在书摊见到一套宋版《两汉书》,摊主要换一套宅子。瞿进思就真的用祖宅换了回来。“一套宅换一套书”在当地传为奇谈。

《铁琴铜剑楼书目》记载:1765年6月的一天,“恬裕斋”楼下茶肆来了四位衣着华丽的士绅。那时,家有藏书楼多要开一间茶肆,收入用以书楼日常开销。客人除了付茶资,有的还租一册书,品茗静读,犹如当今的阅览室。但租书要主人去取,不允许读者上楼翻阅。

四位士绅落座,一个管家模样的人掏出五十两白银撂在桌上,言称要上楼选书。瞿进思看他们举止言行并非歹人,且给的银两几乎是茶肆半年的收益,便点头允诺,但只许上去两人。

瞿进思和管家陪同一位被称“钱爷”的中年人上得楼来,只见一架架线装古本高低错落、摆放有序。钱爷浏览期间,不时取下一册,翻阅几页,又放回原处,似乎对这些典籍善本并不感兴趣。

忽然,他发现嵌在北墙的小书架上置一扁方蓝布包,就近前欲取,瞿进思急忙拦阻:“不劳您动手,我来、我来。”

瞿进思拿下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露出套封古卷,拔象牙封签,展缎面封皮,钱爷拿起古籍翻看几页,双目放出光采:“实乃宋刻孤版,弥足珍贵!”说着,他将目光转向瞿进思,问:“藏家可愿转让此卷?”然后伸出两根指头,“我出两万两。”

瞿进思却淡淡地言道:“此是镇楼之宝,不能沽以金银。”

钱爷闻听此言,又伸出两根指头,管家见了,走到瞿进思面前:“二十万两!你还不卖?”

瞿进思仍无动于衷。钱爷撂下书卷,两腮抽动几下,转身下楼,喝道:“取朕的皇袍!”楼下的两个士绅闻听,忙跑到门口高喝:“护驾——”!

原来,这是乾隆皇帝第四次下江南,慕名微服来“恬裕斋”览籍阅典,他要买的古卷是南宋严羽著的《沧浪诗话》。他早就仰慕这部诗词理论名著,这次终于在“恬裕斋”看到原版,不料给出天价瞿进思也不肯出手,急得他只好亮明身份,并言道:“藏家将《沧浪诗话》贡奉朝廷,官封三品大学士、赏银30万两。”管家冲瞿进思喝道:“还不拜谢龙恩!”

瞿进思俯身瞬间,脑海闪过父亲临终前的情景——他从枕下拿出个蓝布包,说:《沧浪诗话》乃绝世孤本,尔要珍视如命,传代继藏……想到此,他叩拜道:“祖上有遗训,要世代以命护此书,草民实难从圣谕。”

见乾隆面色越发不悦,瞿进思想了想,又说:“圣上眷慕此古籍,何不派人原文抄录?”

高官厚禄换不来一卷书,乾隆又不能明抢豪夺,聽了瞿进思“抄书”的主意,只得“顺坡下驴”地点点头。不久,朝廷派来两个书法高手,在“恬裕斋”抄了40多天,把《沧浪诗话》分录为“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册。

多年后,瞿进思的儿子瞿绍基接管书楼,他苦心经营,丰存厚储,并将书楼易名“铁琴铜剑楼”。翟家藏书延续了两百余年,新中国成立后,书楼第五代主人翟济苍将典藏的万余卷(套)古籍全部捐给了北京、上海和常熟图书馆,让珍贵的古版善本有了完美的归宿。

责编:马京京

猜你喜欢
士绅沧浪诗话
沧浪之水
骚体诗
现代诗话研究中诗话的分类问题
丁酉端午前重读《渔父》吊屈原
诗话札记
岁末感怀
浅析清末立宪运动前后的士绅政治转型
清代贵州团练与地方政治
对于士绅在“双轨政治”中的作用的分析
近代民教冲突中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