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有点死亡”对应的是“确诊的官僚病”

2020-09-10 07:22马涤明
清风 2020年11期
关键词:民政周先生部门

马涤明

山东潍坊市坊子区黄旗堡街道农村户籍老人周先生今年63岁,从2017年开始领取养老金;但今年4月份再去领取时,却发现少了半年的。周先生到民政所打听,被告知:户口已经注销了,你已经死亡。记者询问周先生的户口是否被注销时,工作人员答复:没有注销,只是疑似,“是这个人疑似有点死亡了,就给暂停了。”

报道说,周老汉被气得差点背过气去。而民政、社保等部门的工作人员这么“不会说话”,分明是傲慢作风的反映:对民众也太不尊重了,换了跟上级领导说话,也这样“直来直去”?

“是这个人疑似有点死亡了。”听完这话,真让人怀疑该公职人员的小学语文“疑似”是体育老师教的。当地社保中心对“疑似死亡”问题的解释是:“是市里给我们下发的这个名单,我们再往街办发去核实,当时下发的这个名单有很多人出现了这种情况,名单里面显示的是已经死亡,但实际上是没有死亡。”而这种问题,一直以来就比较常见,往往是相关部门在信息对接过程中,因为实际情况总在发生变化,导致出现了“疑似信息”的问题。

因各种原因导致信息错误或工作上出现失误,都可以理解。不能理解的是,“有很多人都出现这种情况”的信息失实问题,居然半年时间仍未得到核对,而任其繼续“疑似”。部门人手有限、村代办员反馈不及时等“客观原因”是否真实存在、能否成为理由,我们不知道;但我们完全可以从“你已经死亡”“这个人疑似有点死亡了”的轻慢态度上,对相关部门及相关人员给出“确诊”结论:官僚作风病太严重了——这个问题,一点都不存在“疑似”。

服务群众方面,明知有问题存在,并已经给服务对象造成很大麻烦和困惑,却不主动查找问题,及时改进,没人上门来找,就“认为”没问题。这是不少窗口单位的一种通病,也是机关官僚作风的典型表现。比这种情况更恶劣的是,群众找上门来,也被推三阻四,以各种理由敷衍,往往是媒体不曝光就没人重视。

本是一些简单的问题,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应该办的事,有时候似乎必须找媒体、找纪检才好使,否则即便门好进、脸好看,但“事”未必好办。反“四风”、纠正机关官僚作风已经深入开展了一段时间后的今天,这种问题仍时不时成为新闻热点,甚至有时会蹿上“热搜”,这比问题本身更让人困惑。

媒体介入后,“疑似有点死亡”的周老汉终于“被复活”。但我认为,这并不代表全部问题彻底解决:相关部门应该做好的工作、应该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只能靠“媒体推动”?整肃作风活动已开展了一段时间,而当地一些部门似乎仍是“局外人”的样子,这又是什么问题?如果某些深层问题得不到重视,只是就事论事地处理一下,恐怕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民政周先生部门
一图读懂“粤省事”民政服务专区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戴着耳塞生活的人
“北京通—民政—卡通”开始发放
细腻不等于多情
礼必须到
89家预算部门向社会公开
关于加快民政事业社会化的实践与思考
年终总结
大部门体制改革周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