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视角下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09-10 07:22孟凡平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摘要:为开展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从“何以必要”、何以可能”、“何以实现”来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体系。在此基础上,从优化参与主体、完善过程控制、提升保障体系出发,分析协同创新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协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激发各教育要素的合力。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内外形势和社环境会出现了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新机遇、新挑战。立足于新时代新要求,“教材+教师+课堂”模式不足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协同共建、人人思政、处处课堂的时代或已来临。内容、技术、客群意识、主体的变化深刻影响并牵引着思政课的革新。

一、何以必要: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创新的原因分析

协同创新源于德国学者赫尔曼·哈肯提出的协同论,协同论是处理复杂系统的一种理论。协同创新强调的是在信息共享和交流沟通基础上达到“1+1>2”的目的。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维主体需要协同创新

在“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多维度的,甚至大学生自身也是自我教育主体。在“大思政”格局的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由相关思想政治教育部门、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教辅人员、后勤管理人员及大学生自我教育主体等多维主体共同参与。

甚至相互掣肘。强化协同创新的“顶层设计”,确立以学校党委为多维主体的核心,协调各主体的思想教育内容和方向。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需要根据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新特点,创新性地运用话语形式,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党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践行者、学生成长成才的贴心指导者。大学生是作为受益者,也是主要参与者,接受来自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各种教育和服务,要在这个过程中和其他参与主体积极互动,完善提升自己。协同理论中系统内元素不是相互独立存在且静止不动的,它们是相互联系且不断变化的。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环节需要协同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系列环节有机衔接的过程。教育者收集、筛选、处理信息,并通过一定的中介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接收、选择、处理教育信息,并对教育信息加以反馈,这些环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有机整体。如何使各环节协调一致,发挥最大功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目标和动力。首先要实现各环节自身的优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中迸发各个环节的优势。还要协调各环节相互关系,使其能够相互协作。这就需要建立协同机制,为各环节的互助合作提供機制保障。其次,要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功能的最大化。发挥整体功能,不是简单的各环节功能的罗列,而是在各环节在互相影响中,实现质的飞跃。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必须通盘筹划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构建利于各环节自身发展和相互协作发展的机制。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向空间需要协同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就是意识形态的生活场域,目前有多种存在形式,如教育教学空间、网络媒介空间、实践拓展空间、社会生活空间等。课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但传统的模式的授课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随着信息技术与新媒体的广泛运用,为了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需求,需要直面大学生所在的不同空间,如宿舍、食堂、 操场、网络等空间,改变单一、平面的空间状况,实现多元、立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应该是个性空间与公共空间的耦合体,在整合与分割中强化意识形态的空间意识,坚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空间生产与再生产。

二、何以可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现实考量

协同创新要求参与主体在开放的系统中共享信息。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备这些特性,具有运用协同创新理论的可能性,这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现实问题的解决。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具有目标的一致性

目标的一致性是主体协同创新的前提条件。目标的一致性能减少子系统之间冲突的数量和强度,使整体效果实现最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共同目标,这是协同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具有信息的开放性

信息的开放性是协同创新的基本条件。沟通渠道畅通、资源信息共享,才能保证和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个整体系统,有各种复杂的信息活动,通过信息调节内部各部分的组成关系进而运行,并与外界环境的联系实现人才的培养。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具有内在的协调性

内在的协调性是协同创新的必要条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环节和空间三个层面中,其内在的出发点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成效。协同创新就是要将各层面的一致诉求整合放大,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育人合力的重要方法。思想政治素养是立场、观点、方法、信念、情怀等的统一体。只有协同教育的各环节,使之环环相扣,各层次层层递进,共推“组合拳”,形成“同心圆”,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的落地生根,不仅入心还要入脑。

三、何以实现: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落地路径

(一)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参与主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主体包括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活动。例如,从事思政教育理论教学的老师、校内党委部门的管理人员、各类直接或间接从事思政教育的辅助人员、宣传人员、研究人员等。在协同创新指导下,既充分调动校内力量,也利用好校外社会力量,使各部门各司其职。

(二)协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控制

协同创新的指导下,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控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切实推动目标优化的过程。实现育人模式、育人效果与育人发展的协同创新等;其次,加强落实价值引领的过程。通过文化氛围的塑造,提升价值认同,推动育人资源的充分开发,促进育人动力的资本积累,实现育人功能的有效转化;第三,有力实施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过程。

(三)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体系

协同创新的体系包括文化条件,制度保障,管理支撑,科技引领,这些方面的创新已经建立了全面的协同创新系统。为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正常有效运行,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精神生产的人本维度——探寻育人体系的均衡衔接和育人实践的路径拓展;绩效评价的科学维度——着眼教育传统工具的创新延续和教育现代载体的有效利用;特定立场的价值维度——着力教育生态环境的科学认识和教育生态空间的科学维护;生态治理的发展维度——关注教育发展的有序扩大和合理安排。

(四)坚持协同创新常态化的长远之道

思想教育领域的协同创新是系统工程,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又使得这项工程时刻处在要不断自我调整和完善的过程中。因此需要坚持“文火慢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的长远之道。要有坚持协同创新一以贯之且与时俱进的立场,坚持发扬好的经验和传统与结合实际不断创新相协同;坚持从顶层设计大处着眼与从大处着眼落细落实相协同;坚持把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把解决当前问题和解决长远问题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入人才培养全方位全过程。

参考文献:

[1]陆庆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2]李晓莉.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016

作者简介:

孟凡平(1988 - ),女,山东泰安人,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基金项目: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科研基金项目(KY-2018-20)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