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群文阅读教学中的“组元策略”

2020-09-10 07:22黄开科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教者群文议题

黄开科

对于习惯了讲解单篇课文的教者来说,该如何自主、自觉地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我认为,如何“组元”是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教材,从文本题材、人文主题、艺术手法、文体特征、作家以及阅读策略等多个维度进行“组元”。所谓“组元”,是指根据议题挑选出一组“结构化的文本”,这也是一线语文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起点。

从题材的角度“组元”,黄爱老师以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一的第一单元为例,挑选了《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三篇课文,设计了名为“相同的孤独,不同的人生境界”的议题。在《沁园春·长沙》里,作者“独立寒秋”,给人一种壮志凌云的孤傲之感;在《雨巷》中,作者“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给人一种迷途的孤寂之感;在《再别康桥》中,作者“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给人一种离别的惆怅与落寞之感。这位教师设计的议题很典型,能让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孤独”,探究其中不同的意蕴,既异中寻同,对含有“孤独”情感的一类作品有更深入的体会,又能同中求异,感悟不同的人生境界。

从人文主题的角度“组元”,有的教者把杜甫的《春望》、杜牧的《泊秦淮》、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串联成群文,通过寻找诗歌的侧重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究其中的“爱国情怀”;有的教者以“思乡”为议题,把杜甫的《春望》、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组合成群文,通过开展名句欣赏活动,带领学生探究了其中的思乡之情。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虽然是按照文体形式来“组元”的,但是其中也蕴含着自成一统的人文主题,比如,《沁园春·长沙》中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烛之武智退秦师》中烛之武的英雄壮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梁任公先生的热心肠,都与我国的优良传统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以“爱国旗帜”或“优良传统”为议题组合群文。

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组元”,笔者在讲解白居易的《长恨歌》时,就带领学生研讨了李、杨二人“仙山相会”的结局,并有意识地引入《孔雀东南飞》“鸳鸯和鸣”的结尾、《窦娥冤》的“六月飞雪”情节以及人们所熟知的牛郎、织女每年七夕相会的传说,让学生探究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大团圆”式结局。这种大团圆式的结局在中国古代戏曲作品中比比皆是,作者意在借这种浪漫主义的想象,表达对悲剧主人公的同情,表达人们向往光明、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我们可以以“大团圆式的结构艺术”为议题对类似的作品进行群文组合。

此外,古诗词多用意象表情达意,如梅、兰、竹、菊、月、山等。于是,我们可以以“一样的明月,不一样的情怀”为议题,串起曹操的《短歌行》、杜甫《旅夜抒怀》、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引导学生探究相同的“明月”意象里隐藏的不同情感;可以以“一样的江山,不一样的追求”为议题,串起陶渊明的《归园田居f其一)》、李白的《蜀道难》、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了解“山”意象里呈现的不同情怀。当然,古诗词中还有一类“行为意象”,如“登高”“饮酒”“赏菊”等,有的教者就以古典诗词中的“登高”这一文化现象为议题,串起了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杜甫的《望岳》、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将议题定为“一样的登高,不一样的致远”。

综上所述,在“组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文本的题材、内容、人文主题出发,也可以从文本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语言风格、体裁特征出发。当然,在“组元”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注意群文的同和异。群文的“同”,指题材、主旨、艺术手法、文体、作家等有相同之处,没有这个“同”,群文就不能被组合到一起;但是,群文之间又要有“异”,或是在题材,或是在主旨,或是在艺术手法,或是在文体,或是在作家等方面有所不同,没有这个“异”,文章组合在一起就没有了“开放性”,文本太过雷同,便无法构成一组“结构化文本”。梅培军老师说,群文阅读强调的是“群相”,也就是在“同一议题”之下,强调文本之间的特殊性,强调“和而不同”,群文阅读的“组元”形式也正是在这种“和而不同”中去找寻文本之间展示出来的学科知识或阅读策略性的知识。

其次,群文要围绕“议题”来选择,要挖掘群文中的课程要素。所以,在“组元”的过程中,教师最好选取那些能够体现课程要素的文本。每一篇文章的内涵是无比丰富的,但群文阅读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我们只能选取那些能体现某一议题或某一课程要素的文本或文本片段。在这一方面,王荣生教授的“定篇”“例文”“样本”“用件”的理论就非常适用于指导教师挑选群文阅读教学的文本。比如,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习景物描写的技巧,就可以选择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文中的第四、五、六自然段段,而不必揪住“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文眼”去细究;我们要引导学生了解“婉约派”词的选材特点,那么,就应该选择柳永的《雨铃霖·寒蝉凄切》,而不是他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我们挑选的群文必须符合设计好的“议题”或课程要素。

最后,在“组元”的过程中,教師还要注意文本的数量要适中,难易程度要适中,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有的教师以“诗中的奇思妙想”为议题,挑选了金逸铭的《字典公公家里吵吵闹闹》、刘饶民的《月亮》、金子美玲的《海浪》、妮科乐·福尔法罗的《我的宠物家庭》等儿童诗,很明显,这些作品不符合高中阶段的学生的认知特点,无法有效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针对“诗中的奇思妙想”这一议题,教师可以选择李白的《蜀道难》、李商隐的《锦瑟》、孟浩然的《夜宿德江》、白居易的《琵琶行》等。这些诗歌都是以瑰丽的想象、奇特的描写而著称的,难易适中,非常适合高中生阅读。

总之,群文阅读教学给一线教师带来不小挑战,要求教师对高中语文教材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并坚持不断地阅读、反思、归纳、梳理、整合,在实践中慢慢地进步。

本文系合肥市2019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编号:HFGl9026)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安徽省肥西中学)

猜你喜欢
教者群文议题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让政治议题“活”起来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