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研究

2020-09-10 20:25李莎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危机积极心理学

摘要: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本研究将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以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为研究对象,探讨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发的影响因素,以逻辑分析为基础,进而提出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干预路径和对策,旨在为大学生心理机制的有效建立提供可行性依据。最后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提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的手段和具体对策,更好的促进高校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时有发生,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给家庭、社会和学校都带来了重大损失。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和扩散性的特点,不仅会给学生学业带来影响,也会对校园环境及社会安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对高校突发事件中学生群体心理危机进行干预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现状

(一)缺乏心理危机干预意识

在高校中,学生和教师对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定位和认知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多数教师将危机干预局限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身上,防范危机意识缺乏,大多数注重解决心理问题、消除心理危机及心理障碍,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难以取得良好的心理危机干预效果。

(二)专业人员缺乏,专业化水平较低

教师是连接学校和学生的桥梁,是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主体,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过程中,教师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方法过于单一和陈旧,很多都是兼职的心理老师,缺乏专业的知识和相关培训,专业水准有待进一步提高,很大程度上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危机干预内容也过于注重对心理问题的解决,而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需求。

(三)缺乏应对危机的教育与培训

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内容单纯注重消极层面,注重对问题的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干预内容都围绕着心理问题的发生和治疗,对心理危机预防和危机应对的专题培训较少,内容较为单一。尽管学校组织了多种多样的活动,但存在形式化问题,学生参与性较低,干预效果不理想。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影响因素

当代大学生处于大变革、大发展的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教学方式、社会阶层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面临的压力和竞争日趋激烈,其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时有发生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家庭因素

家庭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深受家庭及家庭成员的影响,原生家庭是否健全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培育十分重要。

(二)学业压力

大学阶段,无论是学习环境还是教学方式都与中学阶段截然不同,大学不再是教师一味的灌输模式,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面对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很多学生思想开始松懈,旷课、沉迷网络等现象屡见不鲜,而面对考试就会出现考试恐惧综合症等心理问题,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就业压力

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是学生学习多年的最终目标。大学生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充满憧憬和向往。但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竞争激烈,大学生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其就业压力大。就业困难生自身心理压力大、若得不到教师、家长的高度重视和合理解决,容易产生心理危机。

(四)人际交往问题

由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来自不同的地区,在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从而容易产生矛盾。有些学生经常会出现自闭、敏感和冲动的情绪,不能与同学融洽相处,导致人际交往出现障碍,进而出现厌倦学习、厌恶同学的负面情绪。

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对策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其他学科教学中

在高校各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使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突显其教育功能,多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索,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些对于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都有着重要作用。

(二)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

积极心理学强调对心理危机的积极预防,完善的心理档案能够记录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心理活动过程,是评定和监控大学生个体心理行为的重要依据。作为高校管理者,在大一新生入校后,学校应给每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成长档案,通过心理普测、心理摸排等方式,多途径多渠道掌握每一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心理普测结果显示异常学生及时进行回访,跟踪其心理动态变化,以便能尽早发现存在心理危机倾向的学生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其内心积极品质和力量,防止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的建立有利于深入了解大学生心理活动状况,家庭、社会、学校三者之间能更好地配合,從而形成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合力。

(三)注重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

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单纯注重消极层面,即围绕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干预工作。积极心理学打破传统模式,即变被动干预为主动预防,注重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复杂,涉及到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影响因素,因此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也需要多方共同配合和努力。对大学生自身而言,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应多传递正能量,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也要引入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相关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目的。

结语

积极心理学以独特的视角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心理学下的心理危机干预注重挖掘大学生内心的积极力量和品质,主动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引导人们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这对促进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博文.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6.

[2]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万锐.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理健康自我教育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8.

[4]王亚军.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构建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4.

[5]伍翔.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工作探索[J].兰台世界,2015.

[6]徐竹君.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现状[J].教育现代化,2018.

[7]袁忠霞.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心理教育模式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6.

[8] 赵红霞主编.大学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李莎(1989-),女,汉族,籍贯:湖南益阳,工作单位:湖南城市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英语教学

项目结题:本论文用于2019年益阳市社科联课题研究项目结题。课题编号2019YS031

猜你喜欢
心理危机积极心理学
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学生的问题分析研究
关于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探索
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以及应对策略浅析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专业化干预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警卫官兵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