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适与永嘉学派研究

2020-09-10 20:25谢海娜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研究

谢海娜

摘要:温州是以永嘉学派事功思想为文化基因的手工商贸重镇,永嘉学派是南宋时期与朱“理学”、陆九渊“心学”鼎足面立的学术流派、是思想史的重要分支之一。在永嘉学派事功思想的陶下,温州人养成了务实进取、开拓创新的性格,“温州模式”名满天下。永嘉学派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原因,叶适是永嘉学派集大成者,通过研究他的政治思想和经济思想,对温州人思想的起源进行探讨,并从中探寻某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叶适;永嘉学派;研究

温州地处祖国东南一隅,历来是蛮荒之地。在唐代,温州的社會经济发展还相对落后,北宋时期,温州还是“僻远下州见闻最晚”。直到北宋末期至宋室南渡之后,温州经济才有了飞跃式发展。被誉为“东南小邹鲁”的温州以科举跻身仕途,蔚然成风,南宋时期,温州进士登科人数仅次于福州,位列全国第二,故有”温多士,为东南最”之称。“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辈读书多”。南宋是温州文化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南宋时期,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全国三大学派,极具影响力。永嘉学派的核心思想是经世致用、义利并举,提倡发展工商业,这一学术思想是温州模式和温州精神的源头活水。现代温州人之所以能因时而动,乘势而起,很重要一点就是得益于永嘉学派的文化积淀和思想启迪。叶适是永嘉学派集大成者。笔者试图通过了解这位永嘉先贤,对永嘉学派的兴盛原因进行多角度的剖析,对温州人思想的起源进行探讨,并从中探寻某些有益的启示。

一、永嘉学派

永嘉学派虽形成于南宋前期,但在北宋中期,温州便有王开祖、林石、丁昌期等人设立书院书塾,教授生徒,三人被合称为“温州皇祐三先生”。南宋时期的薛季宣、陈傅良、叶适为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最具代表性。

(一)永嘉学派形成的政治原因

靖康之变后,宋高宗为躲避金军追击,于建炎四年(1130)正月到三月驻跸温州,这给温州士大夫接近朝廷政要乃至皇帝本人提了机遇。也正因为高宗的驻跸,使原来偏处东南沿海一隅的温州,成为“次郡”。李正民的《知温州到任谢表》反映了这一变化:“惟东嘉之胜壤,乃越绝奥区。当海表之襟喉,为行都之屏翰。暂安九庙,有香火之具严;尝驻六龙,山川之增壮。”“咸淳元年(1265),以度宗潜邸,升(瑞安)府”,治所为永嘉,两浙东路。温州的政治地位进一步提高。同时随着高宗南迁的还有宋代宗、贵戚、文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温州科举的兴盛。另外,一些重要官员出知温州,给温州士大夫带来了重要的政治待遇。

(二)永嘉学派形成的经济原因

“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这是北宋诗人杨蟠歌咏温州郡城永嘉的诗。北宋时期,温州经济发展较快,以造船、造纸、漆器等手工业较为突出。从商税税额还原当时城乡商品经济的大致发展状况,以熙宁十年为例,永嘉县的全年商税税额是二万五千三百九十一贯文,当时全国各县的全年商税税额平均为三千五百八十一贯,永嘉县商税税额则是它的七倍。到了南宋,温州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快速发展。手工业方面,南宋已颇具规模,年造船数仍居全国各港口之首位,成为全国九大造纸中心,南宋时期温州烧制的白瓷,是我国南方最早出现的白瓷之一。随着手工业的快速发展,商业也日趋繁荣。永嘉县在北宋时已成为浙南地区的商业中心之一,南宋绍兴年间更是达到“其货纤靡,其人多贾”的地步。温州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永嘉学派思想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三)永嘉学派形成的文化原因

宋代温州的文化教育比较发达,前人多有称道,尤其是偏安局面形成以后,温州文风鼎盛,名流辈出,成为历史上的文化黄金期。温州的书院在北宋时已初露端倪,南宋时达到鼎盛。书院书塾的繁多与永嘉学术的兴盛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徐绵在《中山书院题壁记》中提到“东瓯之人材,亦莫盛于宋,维时游于程子(程顾)之门十有三人,游于朱子(朱)之门十有六人。登进士科者,一榜无虑数十,登贤良方正、宏词、孝廉诸科者,于今姓名可考,得三百余人。其他行谊之美,学术之光,复难仆数。”这些温州士人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以后,积极参与文化活动,促进了宋代温州学术的繁盛。宋代温州进士总数占全国3.08%,如果单以南宋计,占全国进士总数的高达5.09%,位列全国第二。温州士人在考取科名以后,往往继续深研学问或进行文学创作,进士高科及第的陈傅良、叶适等人成为南宋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永嘉之学成为浙学之宗。

二、叶适的思想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永嘉(今温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生于瑞安,自幼家贫仍努力攻读经书,后考中进士出仕,宦海沉浮,政绩颇有建树。晚年居于永嘉水心村,专心研读经史诸子典籍,力图通过对历史和历代各派思想的考察,从理论上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来。因此,叶适晚年写成的《习学记言序目》五十卷,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历史观和对历代各派思想的看法,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论和学术思想批评史著作。在叶适从政的三十四年中,力图改革社会积弊,希望南宋王朝转弱为强,从而恢复北方失土,可说是贯穿于他的一切活动中的一个中心思想。围绕着这一中心思想,叶适曾分别从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相当全面地论述了他对改革当时社会积弊的一些主张。

(一)叶适的政治思想:在叶适重民思想中,特别值得提出一说的,是他对工商之民的重视。自秦汉以来,崇本(农)抑末(工商)是封建社会一贯的指导思想和实际政策,叶适则认为这种思想和政策是不正确的。他提出精兵和屯田的主张。精兵是减少“特养”之兵,屯田则是把因战乱流离失所的百姓聚集起来,建立堡坞,“春夏散耕,秋冬入保”。叶适十分重视人材的选拔,他认为“任贤使能”是自古以来国家最急迫之事,人材是“立国之命系焉。”(《科举》,《水心别集》卷十三)因此,他对于当时朝廷在选拔人材中存在的各种弊政,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二)叶适的经济思想:讲究“功利之学”,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学习记言》),反对传统的“重本抑末”即只重农业、轻视工商的政策,反对空谈性命。

叶适的这些政治、经济改革主张,在当时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但由于他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在他的一些改革中也带有许多空想的成分。

改革开放后,秉承永嘉学派思想的温州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策源地。温州人发“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探素市场经济规律,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场”的“温州模式个体经济、金融机制、城乡建设等方面出现了众多的革新创举,中国第一个个体户营业热、第一个股份制企业、第一个挂牌的私人金融机构、第一条股份制地方铁路等,都诞生在温州,为中国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远观近40年,“小题大做”“举轻若重”“无中生有”,这些温州涌现的非公经济现象,折射着温州人的创造力、创新力。近看这几年,从风险先发到率先突围,从“信用危机”到“基本修复”,这一历经阵痛的蜕变之旅,从一个侧面折射着温州人永不言败的精神。在当下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关口,“温州模式”如何与时俱进再创新的辉煌,是我们这代温州人必须回答好的时代命题。

参考文献

[1]陈永霖,武小平.宋代温州科举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2]温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简编本.2003(8)

[3]楼宇烈.叶适

猜你喜欢
研究
极限的计算方法研究
“示”部字研究
“示”部字研究
公司研究
与圆相关的两类直线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