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服饰保护与传承创新性研究

2020-09-10 20:25张小游 豆丹丹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保护传承

张小游 豆丹丹

摘要:苗族服饰在不断的历史变迁中形成和发展,生活环境的不同造就了独特的着装方式,使苗族不同支系的风俗习惯得以显现。苗服作为苗族文化的载体,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随着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以及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依赖的生态环境正在迅速变化,苗族服饰文化已经出现断层现象,有的地区甚至濒临消亡。本文从保护苗族服饰层面出发,分析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正视当下苗族服饰所面临的现状,提出服饰保护与传承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苗族服饰;苗族文化;保护;传承

苗族有一百余个支系,服饰则有百余种,从精细华美的施洞苗服饰到原始粗犷的南丹苗服饰,风格款式各异。苗族服饰在运用织、绣、染的一种传统工艺技法的过程中,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苗族服饰花团锦簇,流光溢彩。因此,苗族服饰在我国苗族服饰中最为雍容华贵,工艺最为精湛,造型最为独特,文化积淀最为深厚,于是有了有“文化藏在身上、史书从头读起”之说。

2006年云南省保山市申报的苗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继,贵州、湖南多个区县的苗族服饰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服饰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播苗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载体,展现了苗族人民丰富的生活状态和民族信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以及商业化的冲击,苗族服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商业冲击。因此,只有以苗族服饰为主体,将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与保护,采取现代化的途径,结合当下的时代文化背景,让其散发新的生命活力。

一、保护苗族服饰的重要性

服饰是一个族群文化符号的外在表现,也是维系民族认同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作为与苗族文化和审美心理相映衬的苗族服饰,它饱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苗族人民互相认同的基础。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苗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因为历史的缘故,任何一部史料都未曾记载苗族服饰的相关内容。虽未记载,但通过对苗族服饰图案符号的分析,苗族服饰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虽然苗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学,但是凭借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仅仅依靠世世代代口传身授,将流传千年的故事、先民居住的城池,迁徙漂泊的路线等浩如烟海的事件融进服饰文化当中。同时也一针一线绣进衣冠服饰,世代传承,时刻铭记。因而,苗族服饰有“无字史书”和“穿在身上的史书”等美誉,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苗族儿女,极具民族意识和艺术才华,他们不仅将文化传统倾注于口头文学,更将它倾注于服饰图案之中。苗服一直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银饰和刺绣上的图案、造型体现了苗族人民独特的审美意识,映照出苗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民风民情、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是他们“穿在身上的图腾”“记在衣上的史诗”。因此,苗族人将服饰作为史书,使其以特有的方式发挥着类似文字的功能,深切地表达历史并作为苗族群体的标志世代相传,对苗族文化的传承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苗族服饰面临的现状

苗族服饰,是中国所有的民族服饰里最多姿多彩、样式最多,跨越时代最久,绣花和银饰最华丽的民族服饰,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大奇葩。而随着时代的变革和社会的变迁,人们对苗族服饰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也在不断改变。当工业文明带来物质商品便利的同时,也对传统的技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款式新颖、价格低廉的现代服装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民族服饰。各少数民族文化尤其是苗族服饰在和汉族世界民族的融合中发生了转变,因此服饰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苗族服饰不再符合大众化的审美需求。如今,苗服面临如下的现状:

(一)苗族服饰样式及形制的现状

其一,服饰材料的改变。现代苗族服饰传统的手工元素基本上被混纺布、化纤布和机器刺绣所代替,机绣代替了手绣,服饰的差异性逐渐消失,越来越多的苗族妇女在日常生活中少穿或不穿作为支系标志的民族服饰,而从市场上购买大众化的成衣,苗族服饰仅出现在节庆、婚礼、祭祀、丧葬、社交等场合。而苗族人民特有的蜡染元素和手工刺绣已极为少见,传统元素逐渐缺失;其二,苗服款式不伦不类。短款太短、长款太长,一些款式在搭配上严重失调,有甚者分不清楚哪些是花苗服饰,哪些是白苗服饰;其三,颜色搭配上普遍存在不是大红就是大绿、大蓝的情形,盲目追求新、奇、异,设计缺乏传统和美感。因此,这些因素限制了苗服地发展,相较于时尚多样地现代服饰,苗服显然不能满足人们审美与实用相结合地心理,从而降低了人们的消费意愿。

(二)苗族服饰氛围的淡薄

在苗族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社会背景下,苗族服饰在实用性上起着遮体保暖的作用,是民族生活的需要;在文化性上是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反映了民族心理需要。但在外来文化主导的背景下,一方面大量现代服饰深入当地生活,影响着年青一代的审美观和服饰偏好。另一方面当地外出打工人员较多,在外界社会环境和自我求同心理的双重影响下,他们都进行了"改装"(即改穿現代服饰),并进而影响他人。久而久之,当地苗族文化日渐式微,穿着苗服的氛围也渐渐淡薄。

(三)苗族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层

由于苗族没有文字,世代口头传承成了苗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但现代教育主要依托于学校进行,因此传统口耳相传的作用大打折扣。与此同时学校教育对苗族传统文化的介绍也少之又少;年轻人几乎不能从课堂上获得苗族传统文化的知识,大多凭感觉对接触到的文化表象进行理解,容易产生错误认识。同时,随着老一代苗服工匠的离去,传统的苗族服饰也变得黯淡。由此可见,传统和现代的两种教育方式都没能很好的承担起苗族文化传承的工作,苗族服饰文化在青少年这一代出现了明显的断层。

三、苗族服饰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有效途径

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口的频繁流动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依赖的生态环境正在迅速变化,苗族一些传统文化已经出现断层现象,有的甚至面临消亡的危险。然而,在民族文化和传统技艺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终将会为传统和现代寻找到一个契合点,使传统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获得淋漓尽致的发挥,形成工业生产所不能替代的独特艺术风格。

(一)政府加强扶持和引导

就苗族服饰的发展保护问题,苗族地区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苗族学会(协会)首先应当作为一个宣传者,要加强对苗族服饰产业的扶持和引导。引导组织成立苗族服饰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和苗族服饰公司,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使苗族服饰生产与销售真正实现规范化、规模化、市场化。由此,“从立法角度,建议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必须将立法和加强行政部门职能相结合,认为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加大宣传,才能有效地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

(二)构建人才吸引机制,培养民间艺人

经过上百年发展,手工制作的精美苗服越来越少,并融入了更多现代元素,原因在于苗族传统工艺的衰落与老一代苗族人的离去。而新一代人的文化的传承在于匠心之道,从手到口,由口到心,匠人延续着对生活的感知和人生的体悟,穿梭于人间烟火之中,以一种艺术的方式,雕琢出岁月的物件,工于创新,精于传承。由此可见,手工艺人是苗族服饰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其传承技艺的积极性对苗族服饰的保护传承至关重要。因此,相关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苗族协会要举办苗族服装设计制作人员培训班,从苗族传统服饰文化、基本特点、文化元素、设计理念、审美艺术等对设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族文化变得日趋商品化,故激励苗族服饰手工艺人传承苗族服饰也显得极为重要。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非遗”保护意识

可通过申报“民间文化传承人”、申请“非遗文化保护”、开展“苗族服装设计大赛”“苗族时装表演”等多种形式加大对苗服的宣传力度;或通过苗族传民间节日和重大节庆活动,创立苗族服饰文化节,以“节”留宝;或建立博物馆,更规范地保存苗族服饰;或借助互联网,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新模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从而,向社会各界宣传“非遗”的保护理念和保护成果,充分发挥民间力量,让“非遗”保护深入人心,形成社会参与保护的格局,做好优秀苗族服饰文化的传承。除此,倡导多使用传统元素和传统款式,在傳统的基础上创新,在正确审美的基础上出新、出奇、出彩,引领苗族服饰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也可通过把苗族服饰的元素生活化,使服饰文化在日常化、生活化的发展中得到保护。

(四)增强苗族服饰的品牌意识

通过开展学习培训等方式,增强品牌意识和价值观念,对一些优秀的苗族服装款式要申请商标注册,实行品牌保护,形成苗族服装市场化、优秀服装品牌化的生产经营理念,避免以往出一个新款式大家就蜂拥而上的无序竞争的情况。可将苗服相关知识写入法律,并以法律形式固定保护下来,健全文化权益法律保障。

(五)加强苗族服饰的市场营销宣传

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方式,就是让它处于被需求状态。这样,延续传承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在市场营销宣传下,苗族服饰成为展示苗寨风情的亮点之一。著名苗家银饰、头饰、服饰均可以在苗寨购买。“打造苗族传统服饰的旅游功能是转换其文化功能的主要途径。苗族传统服饰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追求物质文明地精神文化需求,激发他们参与和体验民族村寨旅游活动的欲望,具有潜在的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空间”。可建立介绍苗族服饰的专业网站和拍摄关于苗族服饰的纪录片,亦或者直播带货等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宣传苗族服饰文化。这有利于当地居民发现自身文化的价值,促进保护传承意识。要突破苗族服饰传承的困境,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苗族传统服饰文化与旅游功能的转换。

四、结语

苗族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服饰,既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历史文化的瑰宝。总之,在苗族文化受挤压地当下,苗族服饰也只能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来突破苗服地困境。文化重在传承,也重在创新,苗族服饰作为苗族文化地一种符号,其保护与传承任重而道远,唯有把苗族服饰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才能使苗服在生活化地发展中得以延续。

参考文献:

[1] 黄天玉. 万件民族服饰流淌文化长河. 纺织服装周刊,2014

[2] 李思仪.苗族服饰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西部皮革,2019

[3] 赵燕.苗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大众文艺,2014

[4] 陈宏伟.我国民族民间传统知识的保护探讨--以苗族服饰为例. 当代法学论坛,2008.

[5] 吴彪.安顺苗族服饰传承困境及解决路径探析.教育文化论坛,2014(2).

猜你喜欢
保护传承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