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众开展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教育的效果探讨

2020-09-10 07:22于永梅
国际护理与健康 2020年1期

于永梅

摘要:现如今的社会中,由于各种疾病的死亡率以及发病率正在逐渐升高,其中因意外伤害造成的死亡率也呈上升走势。通过相关的实践表明,在病人生病或受伤前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救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患者争取更多到医院就医的时间。在公众的基础上,对大众进行院前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教育,通过大众正确运用急救知识和技能,来参与现场的急救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大多数的人们都具备一些比较基础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但我国只有医疗机构的相关医护人员和极少数的大众具备简单的急救知识,所以,应对公众开展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教育。

关键词:意外伤害;急救知识;技能教育;普及推广

一、前言

目前我国的医学技术正在不断的发展中,而以系统、科学的方式来对公众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教育,对提升大众的急救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急救知识和技能教育已经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今,有很多比较先进的急救理念被人们所接受和学习。而对于急救来说,时间就是人们的生命。现在我国大多数的院校已将把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教育纳入到学校的课程中,并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一方面。同时也开始对公众开展院前急救知识的普及,通过使更多的人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并将所学的医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可以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二、阻碍现场急救的原因

现如今,在发生意外的伤害现场中,阻碍现场急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原因:

(一)缺乏现场急救的自主意识

在意外发生的现场,会有很多人存在看热闹的心态,同时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作用。也有人认为,救死扶伤不是自己的责任,这是医生的职责。因此,在意外发生的现场需要人进行紧急救援时,人们缺乏现场急救的意识,也不会关心伤者的情况,所以并不愿意对伤者进行有效的急救[1]。

(二)缺少现场急救的相关技能

在意外发生的现场,由于一部分的人并不具备急救的相关技能,如:心肺复苏、包扎、止血等技能,面对伤者就会出现无法应对的情况发生,所以大部分的围观群众只能保持围观的姿态,从而耽误伤者的救援时间。导致伤者病情加重。但其实,急救知识和技能教育并不繁杂,只要人们可以花时间花心思在这方面,就很容易了解和掌握[2]。

三、对公众开展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在校园的教学课程中,开设与急救知识相关的选修课

急救知识中最重要的就是心肺复苏,所以选修课中要有与心肺复苏相关的教学。我们要知道,心肺复苏是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抢救的重要技能。

心肺复苏的相关内容:对于出现心脏骤停的患者,在脉搏停跳5到10秒后就会出现晕厥情况;在脉搏停跳30到60秒后就会出现瞳孔扩散以及自主呼吸逐渐停止的情况;在脉搏停跳2分钟左右就会出现尿失禁、瞳孔固定等情况;在脉搏停跳4分钟后就会出现脑水肿情况;在脉搏停跳6分钟就会产生脑细胞死亡的现象;而在脉搏停跳8分钟后,就会造成不可逆的脑死亡现象[3]。而就目前的医学研究表明,心脏骤停后的4分钟内是抢救患者的最佳时间段。而超过10分钟后几乎没有生存可能。

大多数的猝死患者,一般都是發生在医院外。因此,对于心肺复苏的掌握,在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导学生心肺复苏的相关急救知识时,可在条件允许的状态下,利用医学人体模型来进行现场演示教学,并让学生自主操作,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技能,并学会人工呼吸、心脏按压等基本技能。

采用多煤体课件通过视觉传达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们相互操作,如关节固定手法、人体不同关节的止血方法等,让学生们以直观的方式来学习[4]。这样学生们才可以对学习到的知识印象深刻,也更容易掌握。

除此之外,通过对往届学生对于急救知识选修课的问卷调查,如表1所示。发现有76.5%的学生认为应该通过学校的选修课来普及学生的急救知识,23.5%的学生更希望以专题讲座的方式来学习急救知识。这也充分说明了将急救知识以选修课的形式作为学校教育的一方面,对学生开展院前急救知识的普及,通过使更多的人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并将所学的医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自救互救能力。

(二)张贴急救知识的宣传画报

在医院、小区和公园等公共场所的宣传栏中,张贴急救知识的宣传画报如:季节性易发病症、常见传染病以及流行性病症的预防宣传海报,使公众既能了解一些常见病的预防措施,又能从宣传画报中学习到急救的知识和技能[5]。做到对疾病的早发现和早治疗。通过宣传关于急救的技能教育知识,让公众既能掌握自身的健康,又能起到帮助他人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之中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

(三)播放关于急救知识的视频

在地铁和公交车等地,通过广播或者是视频的形式播放关于急救知识的视频录像,例如关于心脏骤停、中暑、触电、溺水、外伤出血以及食物中毒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处理等,以播放短片的形式让公众掌握急救知识。

(四)发放健康教育手册

针对公众的自学能力,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中暑、溺水、触电、食物中毒以及宠物咬伤等现象,可编成文字性的健康教育手册,可供公众自学,还可把健康手册传阅给他人看,这种方法可以扩展学习急救知识的人群,同时也是普及急救知识的宣传教育[6]。目前我国的医学技术正在不断的发展中,而以系统、科学的方式来对公众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教育,对提升大众的急救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五)社区定期开展教育知识讲座

社区要利用周末休闲时间给社区人们进行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讲座对象普及所有公众,其中除了一些比较基础的急救知识外,还要包括怎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何克服水土不服等问題[7]。让公众通过讲座可以掌握一些急救知识和技能教育等。很受公众的欢迎,公众们反映效果良好。也因此,急救知识和技能教育已经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今,有很多比较先进的急救理念被人们所接受和学习。而对于急救来说,时间就是人们的生命。

(六)利用新媒体

在这个科技发达、信息发展快速的今天,我们可通过微信、杂志、QQ、微博以及电子邮件等形式来为公众发送视频,以供人们对于急救知识的自学,即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现场的培训工作相辅相成[8]。通过先自学,然后再对公众进行现场实地培训的方式,使人们更容易接受。还可建议将急救知识编成画册,使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读物。

四、对公众开展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教育的普及工作

现如今,有很多医院都对公众开展了急救知识和技能教育的普及工作,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9]。首先,由专业的医护人员深入抢险救灾的专业单位进行专业的培训、对于一些急救知识进行讲解并进行现场模拟演习,要对公众介绍一些急救的设备使用方法,并将急救知识教育划作重点,以专业的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讲解,并对急教的重点知识进行实践演习。其次,医护人员利用周末等业余时间以社区讲座的形式对社区人们讲解现场急救模拟训练,以此来培养群众的自救与急救知识和技能教育,与此同时可以提升群众救人的意识。之后由医院的医护人员以及一些特定的医疗机构有医学背景的人利用休息时间对公众进行现场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通过医护人员对公众讲解急救知识的宣传效果,一方面可以使得医院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医疗机构的知名度,实现了双赢[10]。

五、结语

在患者发病或者是受伤之初,且在没有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个阶段中的急救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宝贵时间,同时这一阶段的救護,也是医院医疗服务中的首要环节,但对于一些突发的疾病、或者是意外伤害,常常发生在行车、工作的场所中,所以如果公众能够第一时间就可以发现患者,甚至是在第一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急救,那么就是为患者争取到最佳的抢救时间。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伤残概率以及死亡概率。由此可见,以公众为基础,对公众开展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教育,使社会公众在突发事件的现场中,可以起到正确运用急救知识和技能来帮助患者的目的,为救治患者赢得最宝贵的时间,从而对促进公众的生活水平以及健康质量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我国只有医疗机构的相关医护人员和极少数的大众具备简单的急救知识,而我国的医学技术正在不断的发展中,所以用系统、科学的方式来对公众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教育,对提升大众的急救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申佳,杨瀚.门诊护士对急救认知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 2019,28(22):4202-4204.

[2]韩春莉.大学生意外伤害自救互救能力现状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 2019,37(20):48-49.

[3]史明敏,谢小洁,唐碧云,单鹏飞,张冯江,王凯.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作为非医学类本科通识课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9(04):29-30.

[4]段小峰,周林华.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调查分析[J].教育现代化, 2019,6(78):202-203.

[5]王旌臻,徐萧洪.质性探讨医学生院前急救能力现状及相关教育培养策略[J].天津护理, 2019,27(04):398-401.

[6]尹依璐,陈瑶瑶,陈枥,方闻兰.大学生安全急救知识掌握情况调查——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J].传播力研究, 2019,3(18):234.

[7]刘金金.宣城市市区505名民众急救知识知晓与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4(21):167.

[8]张蜜,孟庆环,李春莉.民办本科院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调查研究与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9(04):20-21.

[9]杨岚.急救知识宣教在急危重症病例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 2019,14(08):106.

[10]江申,卫哲,马东池.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态度与需求调查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39(04):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