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旅游营销模式的创新研究

2020-09-10 04:55朱慧吕雯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自媒体

朱慧  吕雯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日常生活已然迈入网络化时代,自媒体也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在旅游营销模式方面,给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今人们在旅行出游的时候,一般都会通过互联网了解有关该地的旅游信息,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给旅游产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文章以江淮生态大走廊为例,探讨自媒体时代下的旅游营销模式发展现状,为未来江淮生态大走廊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自媒体;旅游营销;江淮生态大走廊

中图分类号:F274;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1-0282-02

一、江淮生态大走廊概况及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

1.概况

江淮生态大走廊牵涉到扬州的高邮市、刊江区、广陵区、江都区以及宝应县5个县42个乡镇,计划总投资为250亿元,总覆盖面积大约是1800平方公里。将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列为扬州呼应国家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以及南北水调战略工程,2016年江淮生态大走廊被列入国家规划中。扬州处于江淮交汇处,担负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以及70%淮水入江的责任。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和省委最新要求的核心工程,也是扬州朝绿色发展方向和转型的必然要素,更是为全国发展大局服务的重要战略。

2.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

生态旅游业建设秉承绿色发展理念,一方面保护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通过生态文明倒逼产业绿色化以及绿色产业发展,给人民群众以及子孙后代积累大量的生态财富。近年来,生态旅游业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九大”代表大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保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且一定要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据调查,江淮生态旅游业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湖水监督管理不到位。部分市民将湖水进行区域划分,并进行养殖围网,注重自身经济效益,导致湖泊发展受限,有关部门对其监督管理较为轻视,因此需加强监管,促进退养环湖工程。

第二,“散乱污”问题严重。江淮大走廊地区中存在23座污水处理厂,其主要建设原因是企业“散乱污”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在污染层面,沿湖、河的砂石场、船厂、家禽养殖场等等污染物的排放对沿线环境污染带来了不良影响。

第三,环境基础设施差。江淮某部分地区污水、污泥存在现象严重,环境基础设施运作频率不高,设备管理运营体系差,没有良好的保护机制,造成环境基础设施因多方面原因使用性能差。

第四,水资源污染严重。城市雨污、黑臭水体污染问题严重,尤其是在邵伯湖心区域、高邮湖心区域、宝应湖心区域三个区域中,水污染面积较大,河水质量达不到标准,湖体缺乏综合整治管理。因此,国家严格落实“断面长”负责制和水环境全域补偿制,为断面水质提供重要保障。

二、自媒体影响下的江淮生态大走廊发展模式的构建

1.构建思路和原则

自媒体影响下江淮生态大走廊旅游发展模式的构建思路是:自媒体营销带有成本低、交互性强、传播范围广的优势。

第一,要加强区域协作,促进共建机制。同时还要统筹全局,加强内外交流协作,打破地域局限,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二,改善传统观念,实现产业创新。优化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产品,完善江淮大走廊交通条件,尤其是旅游周边的交通路线。开展多元化的营销途径,实施协作营销。

2.安徽省生态旅游业发展

立足全国生态旅游业发展角度分析,安徽省旅游业在生态旅游业层面的发展极为不平衡,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规划不到位、旅游产品单一,边远区域景点没有得到良好开发,尤其在休闲度假、养生等层面上承载力过高、效益高的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差,造成节假日期间大量游客汇集在观光点,景区压力加剧。

近年来,在“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的发展理念带动下,安徽生态旅游业发展速度逐渐提升。因为其具备生态旅游资源富集、产业发展基础好等优势,主要体现在森林覆盖率、湿地面积层面上;由于如今安徽省展开了旅游饭店和低碳旅游景区的项目,交通上实施统一换乘、居住上减少接待量、饮食上要求蔬菜净物上山等措施,同时开展了环境质量认证,对景点实行封闭轮休,实时进行生态整治。安徽省旅游企业在技术和设备上的使用都坚持以“节能减排”为核心,对污水、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并且黄山被我国列为首批“低碳旅游試验区”。

针对安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我认为江淮生态旅游发展也充分借鉴安徽旅游业实施措施,坚持“以人为本”、“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性的综合整治,保障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保障条件和保障措施

江淮地区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要具备一定的保障条件和保障措施。

第一,要加强对环境基础设备投入使用力度和养护管理力度,对相关设备管理使用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制定合理性标准,对设备整体进行全面检测,防止因微小事物带来的危害,提高环境基础设备养护管理的重视,增加使用寿命。

第二,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体系,对相关工作人员设定规范性标准,在环境整治过程中,能严格按照整治标准实行,提高工作质量,为环境治理质量提供保障。

三、江淮生态大走廊生态旅游问题对策

1.提高市民、游客的生态意识,促进其实践化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问题,就必须要对市民、游客进行生态环境教育,从而提高市民、游客生态意识促使其实践化。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市民、游客的生态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水污染、废气排放等问题,并且从根本上掌控市民、游客心理态势,在思想上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实践化。

2.对污染问题制定专项方案

由于部分企业中存在“散乱污”的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对该类型企业要进行专项方案管理制定,规划好整体环节中的每一个过程以及后期发展问题。一方面要制定生态环境红线管控标准,另一方面提高审批要求,严惩环保隐患问题较大的企业,保障产业政策符合标准。同时要对“散乱污”类型企业进行地毯式摸排,进行清单式监管,制定专项整治管理方案,加大监管力度,为专项方案的有效性实行打下良好基础。

3.构建健全运行保障机制

加强对江淮生态大走廊地区的环境基础设备和环境质量的调查,实时进行分析,将列入需污水、污泥整治的区域进行有关处理,不仅要加大管网建设,建立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还要在农村建立无害化厕所等等。

四、自媒体对江淮生态大走廊旅游业起到的作用

江淮生态大走廊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自媒体对其营销模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分别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旅游区域建立O2O营销模式

一般来讲,O2O(线上线下网络电商平台)通常是利用线上技术来实现线下服务的一种网络营销模式,并给游客、市民建立全方位、系统性的服务。自媒体时代下的江淮生态大走廊旅游业通过O2O营销模式网站的建立,实现了旅游资源推广力度的提升,增加了旅游产品的吸引力。现阶段,手机APP中的微信被大众广泛使用,旅游企业结合微信设立了微信O2O营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涵盖了食、住、行、游、娱、购六方面的旅游要点,游客只需要利用微信平台对旅游企业公众号进行关注,就能实时掌握该区域具备的特色和服务项目,并且游客还能把部分较优异的旅游规划传播给其他熟悉的人,在一定层面上促使江淮生态旅游业资源推广。

2.旅游市场需求变化

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公众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人们能利用微信、QQ、新浪微博、小红书等等自媒体平台分享获知旅游资源信息。站在江淮生态大走廊旅游业的角度上,能通过自媒体平台对其旅游资源进行推广,增强资源吸引力,从而带动江淮地区经济效益,促进区域发展;站在游客角度上,能通过自媒体平台获取江淮生态旅游业中具备的旅游项目,查看旅游路线,熟知旅游景点特色等等;站在企业发展角度上,能在相关企业旅游APP平台上了解该地市民、其他游客对旅游资源的各方面评价,基于不完美的评价,对企业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和完善,为了更好地满足旅游市场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实现自身发展价值,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3.推动生态旅游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自媒体背景下的江淮旅游业营销模式打破了传统营销模式,采用网络宣传手段,在节省成本的同时减少了对宣传单的使用。并且江淮生态大走廊具备充足的农业资源,该资源的开发符合现阶段城市化发展的热点需求,结合了生态、观光、休闲三方面,满足了游客观、感两方面需求。江淮生态大走廊水资源丰富,毗邻长三角经济核心,蕴含巨大的旅游消费市场。

五、结语

综上所述,江淮大走廊作为扬州呼应国家“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工程,其生态旅游发展备受社会关注。随着现阶段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迈进了网络时代,网络化的旅游营销模式成为社会发展潮流。本文通过对江淮地区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并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研究江淮生态大走廊,分析自媒体时代下旅游营销模式的创新作用,为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研究增添不一样的色彩。文章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恳请相关专业人士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李煜.生态旅游文化话语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

[2]王格.产业融合视角下江淮生态大走廊旅游开发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

[3]王桂琳.新形勢下环境政策在生态旅游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4).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自媒体
智能手机时代隐私权的保护
自媒体对高中汉语教学的影响研究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自媒体对大学生旅游动机的影响
自媒体时代网络创业策略分析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自媒体时代我国公民新闻的审视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