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的定位

2020-09-11 08:45詹万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教育家 2020年32期
关键词:立德劳动素质教育

詹万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张宏伟/河北省保定市乐凯中学教师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已进入“发展素质教育”阶段,这是中国教育新的历史坐标,也是培养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核心素养是教学改革中常见的概念,也是2017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原则之一。那么,核心素养和素质教育是什么关系?发展素质教育阶段还要不要核心素养?现阶段如何进行核心素养的研究?诸如此类的问题亟需厘清。

“发展素质教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方略

回顾素质教育发展的历史,经历了从“提出”到“确立”,再到“推进”的过程,现已进入“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核心,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方略,这是教育理念的创新,也是教育发展的使然。

素质教育的提出(1985年-1996年)。素质教育的提出,首先基于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20世纪8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人才,特别是高素质人才,提出优先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口号。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1985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闭幕式上,邓小平同志强调:“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同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他再次强调:“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其次是基于应试教育的冲击。恢复高考之后,知识分子求知若渴,全国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风气,知识改变命运,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成为一代青年的追求。事物的发展往往带有两面性,重读书、轻劳动的传统观念开始萌芽。从学校层面看,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愈演愈烈,高考成了名副其实的指挥棒。20世纪80年代末,一场关于基础教育的大讨论在学界展开,我们到底在培养什么人?为什么中国孩子生存能力差?在这一背景下,教育界提出改革“应试教育”,走“素质教育”之路的主张。但是,对素质教育尚没有形成广泛的、认可的定义。

素质教育的确立(1996年-1999年)。1996年3月,中共中央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明确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从此,“素质教育”得以确立。实现这一转变的路径,就是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的手段与方法,考核评定与管理,以及学校德育。在这一时期,教育管理部门、专家、学者主要围绕这些命题展开研究。譬如,1997年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素质教育的提法比较全面、准确地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尤其是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政治课教材要强调落实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承担了“九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围绕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及《纲要》中提出的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展开研究,整体构建了大、中、小、幼纵向衔接,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五要素横向贯通的德育体系,为中央决策和2005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提供参照。总之,素质教育的确立,得到教育同仁的广泛参与,为21世纪课程体系的改革打下基础。

素质教育的推进(1999年-2017年)。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决定》全面阐述了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意义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从三个维度对素质教育进行了阐释。从教育目标来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教育对象来看,要面向全体学生,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学校;从教育内容来看,要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由此,素质教育进入推进阶段。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战略主题,并把“立德树人”写入文件。在素质教育推进阶段,对什么是素质教育,如何推进素质教育进行了部署。

素质教育的发展(2017年—今)。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关于素质教育的提法或者说关键词是“发展”,发展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发展历程的必然结果。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集大成的论述,规划了发展素质教育的蓝图,是全方位、立体化的。发展素质教育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把立德树人融入各个环节,贯穿各个学段,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把“四育”改为“五育”,不是简单的加法运算,因为劳动教育关乎未来人的生存与人的幸福,同时也是对恩格斯提出的“劳动创造人的本身”及“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决定力量”的论断,做出了时代应答。“发展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新的里程碑。

核心素养是新时代发展素质教育基本方略的工具和抓手

“核心素养”是在素质教育“推进”阶段派生出的一个概念,一度成为热搜词。国际社会人才的竞争实质上是教育的竞争,面向世界的教育同样有一个国际接轨问题。核心素养在国外有相近的概念,如“核心能力”“关键能力”等等。但核心素养并不是舶来之物,是教育国际化的本土改造。

核心素养的提出。素质教育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声音。推行素质教育初期,有人提出它会不会打破原来的教育模式而重新搞一套,还有认为素质教育是伪科学,主张素质教育概念本身就是荒诞的、不合乎逻辑的,认为素质是先天的,相当于天赋,而教育是后天的,前后矛盾。一些专家学者站出来回应这种声音,认为人的素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基于国际教育竞争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需要,2010年之后,有的学者主张搞素养的研究,认为素养可以后天养成。参照国外的一些提法,特别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中“核心能力”,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的发布。2014年,教育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给素质教育的落实找到一个工具和抓手。由此,“核心素养”得以确立。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框架体系来看,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大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在此基础上具体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

核心素养框架下的学科核心素养。我国教育宏观育人目标明确,但中观层面的学科育人目标比较笼统,容易造成微观的教学目标只关注具体的知识传授。由此,在2017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增加了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和核心素养一脉相承。在14门学科课程中凝练出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通过对本学科的学习,应该达到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譬如,数学学科主要培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提出考试评价的建议。这样就把立德树人有机地融入学科中,克服了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实践表明,学科素养具有可操控性。

核心素养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才是素质教育,因此,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构建核心素养体系的指导思想。在体系构建中,五大教育有各自的核心内容。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做一个文明礼貌、道德高尚的人,做一个忠于职守、遵纪守法的人,做一个不怕挫折、心理健康的人,做一个勇敢进取、思想向上的人,做一个热爱祖国、政治合格的人。科学文化教育的核心: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必备的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具有人文情怀,树立科学精神,学会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求真务实、勇于创新。身心素质教育的核心:使学生对健康有正确的认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审美艺术教育的核心: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必备的审美艺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审美意识,激发审美情感,端正审美态度,养成审美习惯,拥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良好品格,实现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和谐发展。劳动技能教育的核心: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学习初步的劳动知识和技能,适当参加家务劳动、校务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为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劳动技能素质基础。

“发展素质教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方略,必须整体构建素质教育发展体系。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全方面,贯穿于小学、初中、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全过程。努力做到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五大要素,横向贯通;五个学段,纵向衔接;立德树人,融贯其中。

“核心素养”是新时代发展素质教育基本方略的工具和抓手,必须紧紧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适应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成长规律,整体构建核心素养教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丰富完善思想道德素养、身体心理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审美艺术素养、劳动技能素养的时代内涵。

猜你喜欢
立德劳动素质教育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