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改良式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观察

2020-09-11 05:49王亚飞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摘除术角型小梁

王亚飞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眼科,河南 濮阳 457001)

闭角型青光眼是老年人常见致盲性眼病,具有眼轴短、前房浅、房角窄等特点[1]。随着年龄增长,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患者也越来越多,白内障使闭角型青光眼治疗难度加大[2],目前关于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尚未统一。既往研究常采用白内障摘除术、小梁切除术或两者联合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但患者术后恢复较慢[3]。我们以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对照,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改良式房角分离术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4只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眼均来自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病例,纳入标准:①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且前方角镜显示房角关闭范围>180°;②合并白内障;③患者对本研究充分知情,并签署病人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眼部疾病;②具有眼部手术史。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眼。观察组男22眼,女30眼;年龄56~80岁,平均(68.83±5.86)岁;Emery核硬度分级Ⅱ级20眼、Ⅲ级19眼、Ⅲ级13眼。对照组男21眼,女31眼;年龄55~82岁,平均(68.91±5.97)岁;Emery核硬度分级Ⅱ级17眼、Ⅲ级20眼、Ⅳ级15眼。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核硬度分级)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进行降压治疗,若患眼前房炎性反应较严重,给予消炎治疗。手术治疗前确保眼压降低至22mmHg。对照组行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局麻后,做一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向前房注入甲基纤维素,然后采用撕囊镊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后超声碎核,将皮质和晶状体核吸除,向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将人工晶状体置入囊袋内,冲洗前房,水密角膜切口。观察组行超声乳化摘除术+改良式房角分离术。超声乳化摘除术同对照组,在人工晶状体置入后,用 吸注头将瞳孔缘虹膜吸住,并向中央牵拉,使瞳孔恢复至圆形,然后冲洗前房,水密角膜切口。向球结膜下注射2.0mg地塞米松,将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于结膜囊内。

1.3 观察指标

于术前、术后3个月,记录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关闭范围,并统计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视力和眼压比较

两组手术前视力和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后视力和眼压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手术后,两组视力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视力和眼压比较

2.2 两组手术前、后中央前房深度比较

两组手术前中央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后中央前房深度较手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中央前房深度比较

2.3 两组手术前、后房角关闭范围比较

两组手术前房角关闭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后房角关闭范围较术前均明显变小(P<0.05),且观察组房角关闭范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前、后房角关闭范围比较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角膜水肿1眼,出血2眼,并发症发生率5.77%;对照组出现角膜水肿2眼,并发症发生率3.8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的并发症经保守治疗后均完全恢复,无后囊膜破裂、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3 讨 论

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球前房角关闭,房水流向前房受阻引起的一种眼科疾病,临床上分为慢性和急性两个亚型。大多数患者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0%左右患者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具有发展快、视力急剧下降等特点,若未及时治疗,会引起失明[4]。白内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晶状体混浊的眼科疾病,由于光线投射至视网膜受到混浊晶状体的干扰,所以,白内障患者视力受损[5]。闭角型青光眼和白内障多在40岁以后发生,且随年龄增长,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多。

目前关于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案尚未统一,小梁切除术和白内障摘除术是临床常用治疗手段,有学者认为两种手术联用能将两种眼科疾病同时解决,不仅减少手术费用,还节约了医疗资源[6]。但有学者认为两种手术联合治疗,眼压控制不佳,术后并发症较多,主张分阶段手术:先行小梁切除术,再行白内障摘除术;或先行白内障摘除术,再行小梁切除术[7]。但先行小梁切除术可能存在加速白内障发展,远期并发症风险较高等问题,先行白内障摘除术可能存在视神经损害加重的风险。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再将人工晶状体植入,使晶状体与虹膜接触面积减少,前房角拥挤得到缓解,前房得到加深。此外,超声乳化术因在密闭环境下操作,灌注液可通过冲刷周边房角使部分房角开放;小梁网细胞在超声波作用下会释放炎性因子,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合成,降解小梁网细胞外基质,使房水外流阻力降低。房角分离术能直接将关闭的前房角分离,使房角重新开放,小梁网功能最大程度恢复。既往研究报道的房角分离术一般采用机械性分离[8],成功分离房角需确认房角结构得到显著恢复、小梁网房水排出功能改善、眼压有效降低等,本研究通过吸注头对瞳孔缘虹膜进行牵拉达到分离房角目的,可避免机械性分离过程中器械反复进出造成的损伤。但在牵拉过程中需掌控好力度,防止前房出血、虹膜根部离断发生。

本研究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改良房角分离术应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结果显示两组手术后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分离范围均得到明显改善,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后房角分离范围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两者联合治疗能有效降低眼压,扩大房角分离范围,不增加手术风险。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关闭范围>180°)合并白内障患者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改良房角分离术是一种可行方案,在明确适应症的情况下可实行该手术。

猜你喜欢
摘除术角型小梁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价值研究
高龄患者白内障摘除术的安全性及手术疗效分析
补 缺
补缺
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