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0-09-11 05:49杨森梅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心电图心肌梗死急性

杨森梅

(息县人民医院,河南 信阳 464300)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需及时对梗死血管进行疏通,加大心肌血流灌注量,减少急诊预处理时间[1]。故此,如何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转运时间、诊断时间等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到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护理,并与常规护理进行对比,现将具体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全部都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相关临床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明确为急性心肌梗死;②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6h;③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排除标准:①认知功能障碍者;②凝血功能障碍者;③严重心率失常者;④恶性肿瘤者;⑤精神异常者。

1.2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18年11月到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到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女比例28∶26;年龄48~81岁,平均(55.48±6.77)岁;发病到急诊时间0.5~6h,平均(3.58±0.64)h。观察组男女比例31∶29;年龄49~80岁,平均(56.10±5.74)岁;发病到急诊时间1~5.5h,平均(3.45±0.59)h。两组患者上述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已经通过院方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急诊护理,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前往接诊,对患者进行院前抢救,抵达急诊室后按医嘱开展心电图检查,医生初步评估急性心肌梗死,科室医生会诊确诊后,送患者至导管室开展急诊手术,并做好相关抢救准备。

观察组行优化急诊护理,方法如下。

(1)成立优化急诊护理小组。急诊科护士长集结科室骨干力量组成优化急诊护理小组,优化急诊护理相关制度、操作流程等,并组织护理人员学习,考核合格后上岗。

(2)接诊护理。接诊应以迅速、高效、准确为原则,“120”转送的患者,接诊患者途中与院前相关部门联系,告知院前治疗、用药情况、院前心电图,结合患者具体病情评估是否直接进行介入治疗室,节约时间。非“120”患者由急诊护士及时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评估患者意识、面部肤色、生命体征、体温、胸痛位置、性质、相关症状、发病时间、胸痛持续时间、病史、用药情况等,及时将血液标本送检,为医生抢救提供参考。

(3)急救绿色通道。为患者安排急救绿色通道,及时给氧,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快速完成心电图、心肌酶学以及心肌标志物等专项检查,密切配合医生评估病情,做好相关记录,优化急诊护理小组根据检查结果明确患者是否属于急性心肌梗死。一旦确诊应及时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治疗;同时应评估患者胸痛情况,必要时可使用镇痛药物;关注患者呼吸、心率、意识以及尿量等。

(4)转运交接。根据医生提出的治疗方案对需进行手术的患者拟定护理措施,及时与家属交流,并签订手术同意书,严格执行转运交接制度,转运时要求患者保持平卧,加强保暖工作,将患者尽快送至抢救室,完成转运交接记录,最后陪同家属完成挂号、入院等手续。

1.4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救治时间。其中包括分诊时间(初步评估时间)、就诊至心电图检查时间(心电图出报告时间)、就诊至给药时间(静脉通道搭建后给药时间)、急救用时(入室至离开抢救室时间),住院时间(入院天数)。

(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记录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与院内复发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相关救治时间比较

观察组临床相关救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救治时间比较

2.2 两组抢救效果比较

观察组院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抢救效果比较[n(%)]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的特征,易出现各类并发症,急救时间与患者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缩短院前急救、病情评估、接诊急救等各项流程所花费时间,对患者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促进预后。相关报道指出[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4h内是黄金救治时间。因此,优化急诊护理对进一步抢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价值。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临床相关救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院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常规急诊护理大多是根据医嘱完成护理服务,并未明确护理目标,影响救治效果。此次研究对观察组患者行优化急诊护理,主要在于:建立优化急诊护理小组,对急救制度、操作流程加以完善,对护理人员加强培训,急诊护理工作质量显著提升。接诊方面,急诊护士与院内及时联系,告知患者具体情况,做好相关急救准备工作。引导患者卧床休息、及时吸氧,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专项检查。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急诊护士可指导患者家属完成正确基础护理,避免因家属不当护理而加重病情;接诊工作与院内急救同步开展,为急救做好相关准备,及时转运患者,为抢救争取时间。院内急救快速分诊、开展各项检查,根据患者呼吸、意识等,协助医生完成评估,一旦确诊开展急救绿色通道,促进各项急救工作井然有序,提高医护人员时间观念,提高急救效率,规范交接工作,并做好相应记录,救治工作效率显著提升[4]。

综上所述,优化急诊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可有效减少临床相关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预后,减少院内复发率。

猜你喜欢
心电图心肌梗死急性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包炎1例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按摩治疗儿童急性颈僵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