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plau人际关系模式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2020-09-11 05:49刘敏艳何业萍黄海渊曾姗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永久性肠造口护患

刘敏艳,何业萍,黄海渊,曾姗姗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人民医院普外科,广东 中山 528415)

大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约50%~60% 的患者需做结肠造口术,并且我国每年新增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达到10万左右[1]。肠造口将排便的出口由肛门移到腹部,使患者身体形象、排泄功能、个人卫生等发生了改变,给身心及社会交往等方面带来影响,甚至产生忧虑、消极、依赖、自我放弃等负面心理情绪[2]。有研究[3]发现将Peplau人际关系模式用于肺癌患者护理上能够获得理想效果,但关于用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护理中报道还较少。鉴于此,本次研究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应用Peplau人际关系模式护理并展开相应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相关检查符合永久性肠造口指征;②同意参与本次研究;③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相关严重疾病者;②存在认知障碍及精神疾病者;③配合度极差者;④资料缺失及中途退出者。本次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行永久性肠造口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案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28~73岁,平均(41.02±3.15)岁。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27~75岁,平均(42.11±3.03)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3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根据医嘱为患者提供体位指导、药物服用指导、病情观察指导以及防治并发症等基础护理,严格按照医院护理标准进行。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Peplau人际关系模式:①认识期:手术前期与患者相互熟悉、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术前对需做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运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一般资料问卷”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经济基础、家庭关系、教育背景、社会关系等情况,获取患者可能导致负面情绪出现的相关信息来进行病情评估及确定护理问题,制订初步的计划。②确认期:即与患者确立教育性和治疗性的关系,帮助患者明确现存的问题,避免被动依赖护士及家属,鼓励家属主动参与照顾患者。护士逐步为患者提供足够的有关造口方面的信息,让患者开始接受造口存在的事实。③开拓期:即与患者维持治疗性的关系,帮助患者向着自信和独立进行调整。护士根据其需要提供帮助,通过护理人员的情感表达、动作或语言引起患者的共鸣,鼓励患者主动与医生、护士沟通,学习造口的相关知识;观看造口自我护理视频,开始参与自我照顾,促进心理适应,减少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④解决期:即与患者解除治疗性的关系。重点评价患者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使其顺利进入到社会角色的转变并逐渐恢复自理能力。患者恢复之后,造口自我护理能力提高,鼓励加入造口护理微信群,与其他病友进行沟通、互动,逐步参与到正常的社会活动中。

1.4 观察指标

评价指标:在患者术后、出院时和出院一周后运用“造口者社会心理适应量表”(OAI-20评分)进行问卷调查[3],该量表包括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和社会生活适应3个维度,共20个条目,总分80分,分值越高适应能力越强;同时采用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量表评价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自我护理能力越好;生活质量评价以健康调查简表(SF-36)为准,百分制,分值高低与生活质量成正比;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OAI-20、SF-36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对比

术后两组患者上述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出院时与出院后1周OAI-20、SF-36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OAI-20、SF-36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对比分)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共出现1例造口狭窄,2例造口周围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对照组术后共出现3例造口狭窄,5例造口周围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6.00%(8/5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永久性结肠造口主要是指肠造口将排便的出口由原来的肛门移到腹部,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对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和术后生活质量造成了影响[3]。但是由于影响患者负面情绪的因素众多,单纯的人文关怀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20世纪50年代美国护理学家赫得嘉·佩普劳(Hildegard Peplau) 在行为科学和精神心理学的基础上开始探索护理领域的问题,逐渐发展而形成人际关系理论[4]。

现阶段关于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在我国多是应用在疼痛及心理护理等方面,在贾桂贤等[5]报道中将此模式对肺癌晚期疼痛患者进行干预后,发现其能消除负性情绪,使患者积极乐观地面对疾病。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应用此模式后,在OAI-20、SF-36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比对照组更佳,可见其有效性与可行性。Peplau人际关系模式通过贯穿始终的4期阶段(认识期、确认期、进展期、解决期)开展护理,给予患者持续性、动态的护患互动,在不同阶段予以患者针对性健康教育,加上患者的家属与朋友等社会支持,能够协助患者积极应对心理与生理问题,引导患者正确认清疾病,从而消除各方面负面情绪[6-7]。同时Peplau人际关系模式理论核心为特定的护患关系,强调护理必要条件为治疗性沟通,使护理人员能够全面理解与关注患者健康问题,加强护患双方互相作用、互相尊重,最终获得促进患者治愈和康复的护理目标。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在运用Peplau人际关系模式时,能够根据患者的生理与心理需求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康复氛围,进而获得和谐的护患关系,还能够进一步增强患者治疗配合度,并且可促进护理人员自我评价的执行,减少医疗纠纷发生事件,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素养,为制定肠造口患者术后的护理提供参考依据,使其尽快改善不良心理状况,重新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8-10]。

综上所述,针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护理实践中运用Peplau人际关系模式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永久性肠造口护患
普外科护士肠造口护理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社会嵌入视域下护患关系影响机制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多功能肠造口栓的设计及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患者应用个性化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护患沟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体会
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体会
乐观的解释风格让孩子远离悲观
70年期满自动续期后的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