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主题宣传报道的路径探索

2020-09-12 14:16栗亮
新闻世界 2020年9期
关键词:创新路径媒体融合

栗亮

【摘    要】融媒语境下,新闻传播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需要与时俱进,做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安徽经济报》基于互联网融媒视野,策划主题活动,充分运用新技术不断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做实做深移动用户易于接受的有深度有温度的主题报道,增强了自身的传播力和引导力。

【关键词】媒体融合;主题宣传;创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精心组织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能否很好地完成重大主题宣传,是检视《安徽经济报》在经济领域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标尺,也是检验我们能否服务好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的重要标志,意义重大。重大主题的集中采访与宣传报道,是主流媒体传播新闻、引导舆论的重要手段,是体现其传播力和引导力的主要抓手。主流媒体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融合,展示主流媒体的品位和魅力,体现主流媒体的深度和高度。[1]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全面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做好重大主题的宣传报道,是新时代主流媒体履行社会责任和强化舆论导向的内在要求,也是主流媒体提升影响力和公信力的重要路径。

一、媒体融合背景下重大主题报道要解决“两个不到位”的问题

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传统媒体开展重大主题宣传面临挑战和机遇。如何避免过去重大主题报道程序化、模式化的传统做法,如何进行深度策划以提高传播质量,如何通过整合传播强化传播效果,都是融媒时代主流媒體做好重大主题报道的时代命题,更是提高新闻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的内在要求。[2]

围绕特定主题进行的一系列新闻宣传活动,即报道对象、报道内容和报道重点等都是为了反映特定主题而开展的系列新闻宣传活动。长期以来,主题报道形成了固有的模式和思维,在开展大规模宣传报道活动中,首先要解决“两个不到位”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思想是行动的先驱,思想认识不到位,会导致推动工作“站位不高”。《安徽经济报》创刊之时,省委明确提出“成为省委省政府指导全省经济工作舆论阵地”的办报要求。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政治家办报理念,立足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实际,做好对经济形势的调查研判与舆论引导。二是理论学习“不到位”。报社既是政治性很强的单位,更是业务性很强的单位。我们必须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学懂、弄通、做实”的整体意识,自觉用它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折不扣地做好重大主题宣传报道。

二、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时度效”的有益实践

近年来,《安徽经济报》面对新技术、新媒体的严峻挑战和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按照省委宣传部的宣传部署,坚持政治家办报的根本原则,牢牢把握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一根本方向,抓住报社转制的历史契机,积极探索深度融合、整体转型,以问题为导向,确保主题宣传“细化量化、管用实用”,呈现迎难而上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在传播方式上形成主题宣传、形势宣传的声势

树立媒体融合传播思想,充分利用《安徽经济报》、安徽经济网、安徽经济报微信公众号、安徽经济报官方微博等传播载体,多元化、立体式做好主题宣传和形势宣传,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在报纸和网站上,为了使版面和网页更好看、更活泼,创新设计编排,提炼关键词,增加主题宣传报道和形势宣传报道的可读性,提升宣传的感染力。在微信和微博上,注重加快传播速度,推出风格迥异的符合移动端集成阅读的个性化报道产品。

(二)在表现手法上形成主题宣传、形势宣传的特色

采取专栏+专题+专版,图片+文字+音频+视频,消息+通讯+言论+特稿的表现形式,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新中国成立70周年”、“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等重大主题进行宣传报道。安徽经济网同步设立专栏,微信和微博根据稿件刊发情况及时推送,报道手法力求多样多彩,显特色见特点。

(三)在编采质量上形成主题宣传、形势宣传的实效

只有全面、准确、深刻把握当前的发展形势,才能做好主题宣传和形势宣传,唱响安徽“好声音”。进一步完善重大主题宣传的编采制度,派骨干记者参与采访报道活动,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记者深入科研单位、厂矿企业、社区学校、田间地头,走到第一线,到达第一现场,采访第一人,获取第一手资料,锤炼记者的“脚力、脑力、眼力、笔力”,使报道见人见事见精神。着力反映主题宣传、形势宣传背后的深刻内涵和感人故事,达到“正面宣传全面鼓劲”和“正确引导理性看待”的效果。

三、媒体融合中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路径

改进创新重大主题宣传、形势宣传,必须调整思路、研究对策。要认真研究如何利用好互联网提供的契机和动力,改进创新主题宣传,使之成为更有可读性、能充分体现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的报道。

(一)重大主题报道的努力方向

1.宣传策划问题化,突出主题宣传的针对性

抓住全方位策划的关键所在,突破传统固有的思维方式,确保主题宣传在多平台同步呈现、共同发力。首先把主题宣传分解成具体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策划,深度就有了。其次,可以直接提出问题,围绕这一问题有什么理念上和施行上的冲突,最终如何解决,从而增强可读性。第三,利用新媒体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壁垒,通过微视频、图文、H5、直播等新的传播手段,多维度立体呈现,实现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的广泛有效传播。

2.采访报道故事化,提升主题宣传的吸引力

主题宣传要做到主题新闻化、新闻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冲突化、冲突细节化、细节情感化,主题宣传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因此,要花大力气培训采编队伍,打造一批能掌握“十八般武艺”的全能型记者,让从事重大主题报道的记者既能采写鸿篇巨制,又能化繁为简、善用“网言网语”,以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把重大主题报道通过多种传播平台呈现给读者。

3.精准传播融媒化,增强主题宣传的影响力

新媒体技术使内容与传播已融为一体,要不断创新,应对碎片化阅读习惯。把握当下移动传播的特点,尽力让主题宣传报道有深度而缩短长度,有精彩故事而不长篇大论,有“金句”或细节而没有繁杂和赘述。在融媒体形态下打造传播广、点击量高、口碑好的“爆款”产品,让重大主题报道不再是严肃、僵化、模式化的代名词,而是跃然于纸上、闪耀于网络的全新体验。[3]

(二)重大主题报道的运行路径

1.导向把控坚定正确,主题报道及时有序

重大主题报道策划为先,吃透宣传要点,有针对性分布实施。如宣传贯彻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我们策划聚焦“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从“生态美超市”切入,推出“一江碧水向东流”融媒体报道,社会反响巨大,较好地突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主题。又如你身边的“隐形冠军”系列宣传报道等,既注重长期策划、持续展开宣传,又注重宣扬工匠精神,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使主题报道有序推进。

2.以重大事件为突破口,提升媒体的影响力

抓住重大事件的契机,做精做深报道内容,能够有效地提升媒体的影响力。例如,2019年世界制造业大会,对安徽制造业,甚至是对中国制造业来说,都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因此,报社提前策划,认真准备,并抽调十余名骨干记者组成报道组,深入一线采访盛会的筹备情况以及社会各阶层对此次盛会的期望和看法。开幕式当天,《安徽经济报》用100多个整版集中报道了对参会嘉宾的专访、对安徽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意义的解读以及盛会举办过程中的一些精彩内容,记者写出了《“制造+智造”,让安徽惊艳世界》等大量有深度、有内涵的稿件。

3.线上线下协同发力,增强主题宣传力度

移动互联时代,《安徽经济报》结合“制造强省”建设、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等重大战略抓宣传,在网站、移动端等媒介平台中紧扣热点,不间断开设各类系列报道。与此同时,组织座谈会、直播间访谈,举办论坛和研讨会,在线上主题宣传的基础上展开“面对面”交流,闪现思想的火花。如围绕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组织开展“全省驻村帮扶第一书记恳谈会”,以高质量发展為话题,邀请企业家与记者零距离“高端对话”。

4.报网互动“用力”,提升媒体的融合度

近年来,安徽经济网十分注重与《安徽经济报》的互动,打通“报、网、微、屏”载体,力求做到“四化”:在重大主题报道内容生产上,突出可视化;在重大主题宣传上,实现全媒化;在重大主题传播渠道上,实现集约化;在重大主题报道传播效果上,实现互动化。与此同时,注重与安徽经济报官方微博、微信进行联动,入驻抖音、快手平台,尝试现场直播,从而实现了财经新闻传播效果最大化,得到业界普遍关注与好评。作为一家财经媒体,必须紧扣互联网大背景,充分把握信息化大数据工具,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努力把安徽经济报社打造成集载体丰富、渠道宽广、覆盖面广等诸多特点于一身的融媒体,做好重大主题宣传,为促进安徽经济发展提供舆论支持。

注释:

[1]丁柏铨.论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J].新闻爱好者,2018(01).

[2]梁锡训.融合传播下重大主题报道的把控和创新[J].中国记者,2015(11).

[3]彭世宏.融媒体时代下的重大主题报道路径探析[N].宜宾日报,2019-11-19(003).

(作者:安徽经济报社总编助理、安徽经济网总编辑)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创新路径媒体融合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