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沈耕夫通信的日子

2020-09-13 07:31李建霞
湖海·文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沈老师

找到一沓沈耕夫老师的信,想起和他书信往来的日子。

认识沈耕夫老师,是我经常在报刊上看到他的名字,读到他一篇《谁为农民写首歌》的文章,此文征得万余首词曲。从此,沈耕夫,就成为我最崇拜的一个人。

和沈老师通信,缘于盐阜大众报社原群工部副主任王凯尔。一次,我在其办公室,她边帮我修改稿件边对我说:“我给你沈耕夫老师的电话号码,他是建湖县中堡村人,是个地道的农民作家,从事写作40余年,许多作品在全国获奖。如你写作遇到难事,可请教他,他是一位热心的长者,曾个人免费举办通讯员培训班。”

回到家,我忐忑不安地拔通了沈老师电话。没想到,他亲切得就像熟人似的,“我从报刊上看到,大丰有两个写稿的,一个叫李建霞,一个叫李霞,不知是不是同一个人?”“不是,沈老师!”我激动地说……

三天后,收到沈老师寄来他出版的一本《耕夫之歌》,书中夹着沈老师的名片和一封信,令我喜出望外。迫不及待地打开沈老师的信,如一股温馨的春风扑面而来。“你和我碰到青年一样求知欲望强烈,心情也较急,但你知道写作既很容易也很难,并非三两天就能掌握的,必须下功夫多读、多写、多思。你有高中文化底子很好,比我强,我共读6年书,后来靠自学……有什么作品要我看看或修改的,可以寄来。”

于是,我立刻回信,一并将两篇稿件寄给沈老师修正。

很快便收到回复。“你的作品和信件都认真读了。显然你的功底可以,通讯写得不错,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不足,特别是细节采访时有些缺失,通篇文章有些八股味(或叫学生腔)。希望今后再写亲情类的文稿一定抓住主人公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情节去感动读者,泛泛地议论或描述也能刊用,但读者会不屑一顾。记住写作两个不重复,不重复别人,不重复自己。我对自己约法三章,开头不雷同,不能无“在”不下笔,到外地讲课我特别强调这件事。这和各人风格流派是兩码事……”收到沈老师热情真挚的来信,满满的感动。沈老师总能找出亮点,让我信心倍增;指出不足,一针见血,让我受益匪浅。

2002年6月15日,患有严重的肺气肿、哮喘病的沈老师生病住院。我闻讯把刚从单位发我200元稿费汇给沈老师。哪知道沈老师收到后,立即来信:你的心意权当我收下了,现转赠给你的孩子,给他们多买点课外书藉。你在逆境中那么困难还想着我这病老头,甭说汇款来,就是在来信中给我两句祝福语就足够了”。沈老师坦诚善良,德才兼备的品质更令我终生受益。

当我听说:“一个农村妇女整天东奔西跑,不务正业,能写什么东西?”我也曾犹豫徬徨,一度消沉。沈老师得知后,及时写信鼓励我:“面对冷嘲热讽,只有坚定信念,不懈努力,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别认为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一定把自己当着刚步出校门的学生,充满激情,义无反顾投入到新闻写作中去,定能成大器。”

沈老师说,一个人一旦有了知名度成了公众人物,始终要具备敬畏之心,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深爱着生他养他的盐阜大地这片热土和它的主人。他在建湖坐三轮车或打的时常听到不少人在议论,要找“沈耕夫”,有的是反映问题和利益关切,有的是想把子女交给他学写作。他告诉他们:“沈耕夫”其实就是个病老头,非常普通,并不像人们传说的那样神秘,如何如何有能耐。他介绍,曾跟他一起开笔会的石言、莫言、菇志鹃、贾平凹等文坛大腕一样,他们相貌平平,但他们个个是胸藏文墨,腹有诗书。“你记住,厚积薄发,方得水到渠成。”在沈老师的谆谆教诲下,我很快走出了阴影。

看到我写的《搭车》散文后,沈老师指出,“《搭车》比《桥》逊色多了。望你能不断充电吸纳防止涸竭,知识也和仓库里的储物一样,越搬越少。近日,我读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散文选,简直使我坐立不安。大师的语言可以说世上无双,细节描写非常入木。你要多看文学作品,还包括文艺作品,乡村小演唱小曲艺,目的是丰富视野,充实自己。”

“记得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余秋雨评委提问许多与唱歌无关的文学知识,历史典故,有些歌手认为余作家在故意显摆自己的专业知识,而我则认为他做得非常对。如果一个歌手连话剧《茶馆》《雷雨》的作者也不知道,对《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也茫然不知,这样的歌手能算合格吗?一句话,希望你趁年轻多学点、多写点、关键在积累……” 这是沈老师写给我的最后一封信。从2002年5月27日,到2003年1月30日,半年多收到沈老师8封信,这段时间,正是我农田劳作16年后,不堪忍受生活的磨难,开始艰难地走上写作路的起步阶段。

之后,我们都是电话联系。2004年冬天,我和文友相约一起前去探望病中的沈老师。他不顾凛冽的寒风,也不顾自己严重的哮喘病,大老远就看见他站在路口等候我们。他衣着朴素,瘦削的脸上戴着老花眼镜,眼镜后面的眸子灼灼闪亮,闪着真知的灼见,短发根根竖立。谁知,这一次拜访竟成了此生诀别。2005年3月3日,病魔无情,沈老师走完了六十五载春秋,离开了许多喜欢他的读者、学生。

每次沈老师寄来的信,信封多用毛笔书写,字迹平正温润,工整清秀。看到信封上李建霞老师收的字样,我的心情总是为之一振,惭愧不已。

难以想象,病床上的沈老师,如何艰难地拿起笔,气喘吁吁地写来一封封数百也有数千字的心得和批阅信函。

为人低调,正直重义的沈老师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每封信后署名,不是农民朋友沈耕夫,就是老朋友沈耕夫,或是沈耕夫,使人感到十分温暖。记得我有一篇新闻获得中国县市报好新闻通讯类一等奖,沈老师打来祝贺电话,我感觉他的心情比我还激动。

多年以后,每当我遇到焦虑、困难,觉得自己难以支撑的时候,就会翻出沈老师的书信,一遍遍捧读。我读懂了坚强,也读到了继续在写作路上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我努力像沈老师一样,将笔头瞄准普通百姓,乐为百姓鼓与呼。使一个个面临辍学的学生重返校园,使一对对濒临解散的家庭重归于好,使一个个身患重症的病人鼓起生活的勇气。

像沈老师一样讲真话,吐真言。2016年,射阳突发“6.23”特大龙卷风冰雹灾害,县委宣传部抽调我采写“6.23”典型事迹,我从报呈的宣传典型名单中发现,海河镇民政干事陈尚忠每天坚守抗灾救灾一线,无法顾及身患重症的妻子,妻子理解他、支持他,将化疗时间延迟到救灾结束。而陈尚忠却没有获得上榜表彰。凭着党报通讯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直言向与会领导建议,民政部门主要职责之一是抗灾防灾。这次抢险救灾首当其冲,全员奋战在救灾一线,而陈尚忠干事的事迹可歌可泣,应该大力宣传。

我的直言引起了县领导的重视。经过县主要领导召集相关部门连夜会办,当晚11点多钟,我收到宣传部领导信息,让我采写陈尚忠干事先进事迹。最终,盐城市委、市政府对“6.23”特大龙卷风冰雹灾害抢险救灾有突出贡献的陈尚忠授予“个人三等功。”

多年来的执着追求写作,让我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也收获写作的喜悦。因一篇《读书改变命运 读书成就梦想》征文获奖,在江苏省总工会举办的庆祝“三八”暨“书香茉莉”——江苏女职工读书节活动启动仪式上,作为全省4名基层女职工代表作了交流发言。感恩与沈老师相遇,虽时光短暂,至诚的师生情却似那涓涓细流,博厚悠远。

今天,再读沈老师的信件,往事历历,犹在昨天。沈老师,离开我们15年了,他引导了我走上写作路,他的文人风范永远留存心底,一生与我同在。

猜你喜欢
沈老师
人体呼吸的秘密
蒙着双眼的爱
改变我们人生的老师
我难忘的启蒙老师
“让每一个学生都出彩!”
如何写好老师
三顾办公窒
砸气球
我的竹笛老师
25周年同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