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葬花吟》演唱版本比较

2020-09-14 12:11李欣健
锦绣·中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陈力

摘 要:现当代时代更新速度变快,音乐的 “代谢”也加快了脚步,但是没有精打细磨的音乐是不能合格的,所以许多音乐人对已有的音乐进行再创造,以至于音乐的二度创作化成为现如今歌曲多彩的主要方法。歌唱的二度创作的具体内涵是指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保持曲作者的基本要求,同时对音乐形成自己的理解、处理和自己的风格特色,塑造出鲜明的音乐形象。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归纳总结法,将陈力、吴碧霞、陈燕妮三位老师的歌曲《葬花吟》演唱版本进行比较,对其各自演唱特点、处理方法和蕴含情感进行总结,在欣赏作品、理解作品的理解的同时,试图更深入解读歌唱的“二度创作”内涵。

关键词:《葬花吟》;陈力;吴碧霞;陈燕妮;版本比较

《葬花吟》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女主角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古体诗,后经王立平老师谱曲,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歌曲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示了黛玉在冷酷现实摧残下的心灵世界,表达了她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焦虑体验和迷茫情感。它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曹雪芹借以塑造黛玉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征的重要作品。

全曲使用4/4 拍,速度为中速稍慢,在曲子中加了清角(4)和变宫(7),构成了七声清乐羽调式,“偏音”的加入使旋律更加丰富,表现力也随之得到加强。采用三段体结构,三段之间互相关联,层层递进。第一段旋律惆怅委婉,如泣如诉;中间段出现较大的情绪转折,是全曲的高潮部分,唱出了心中郁积的不平和疑难;最后一段音乐急转直下,对比前两段,形成了更大的情绪变化,后转为惆怅的低吟。结合《红楼梦》的故事背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细致描摹,使得《葬花吟》富含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加之其富含民族特色的旋律线条,使得它被不同的演唱者所演唱,在演唱者的二度创作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陈力版《葬花吟》

陈力,我国内地女歌手,电视剧《红楼梦》主题歌曲的原唱,《葬花吟》这首歌曲就是为其量身定做。

听罢陈力老师的演唱,我们很容易就被带入“黛玉葬花”的情景中,一字一句、一顿一挫之间都能体会到陈力老师饱含的真挚情感。以古筝、扬琴等民族乐器伴奏加之开始的合唱部分,引出陈力老师的独唱,烘托了歌曲的情感基调。“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两句清楚地表明了黛玉以花自比,表现了自己就像漫天飘零的花朵,无依无靠,没有归宿,这是对自己命运的哀叹;高潮部分两句“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两句情感呈递进式,似是在昂首问天,陈力老师唱出了“黛玉”的无奈与彷徨,;“未卜侬身何日丧,他年葬侬知是谁”两句,唱出了“黛玉”对于自己生命即将走向尽头的无助与苍凉;最后“花落人亡两不知”重复三次,速度放慢,“亡”字在弱拍,陈力老师在演唱时做了渐强处理,用气推声,突出“人亡”二字,将自身的悲愤最大化的呈现出来。

三段之间的情感描摹的细致动人,似是在娓娓道来,段落之间的情感过渡自然,字句之间能直击观众内心,而且情感表达最是符合电视剧对于人物形象的设定。

二、吴碧霞版《葬花吟》

吴碧霞,我国著名抒情女高音歌唱家,她将中国民族唱法和西洋美声唱法相结合,素有 “中西合璧的夜莺”的美誉,演绎作品时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吴碧霞老师在演唱《葬花吟》时,速度是三个版本中最慢的,所以这对气息保持和控制有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大量采用西洋乐器进行配器,带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歌曲和独具异域风情的西洋乐器结合,使得歌曲让人听起来更加饱满立体。同时,在吴碧霞老师的演唱过程中,也比较注意咬字吐字的问题,比如“花谢花飞飞满天”一句中的“花”、“飞”,还有之后的“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中的“天”、“处”,都是在咬完字头之后,快速归韵至母音,与气息的衔接非常到位,不同句之间的情绪对比也很明确。最后一句“花落人亡两不知”

投入在最后的高音中,丝毫不拘泥,全盘放出,像是倾泻下来的瀑布,极具爆发力,气势磅礴逼人,让听众心生敬意。

三段之间的情感对比不够强烈,歌曲情感表达直接,没有多余的委婉含蓄,全曲整体歌曲情感不拘泥于表现人物的凄惨,更多的是表现出黛玉不甘现状、昂首问天的深层情感,塑造了黛玉的高大形象。

三、陈燕妮版《葬花吟》

陈燕妮,中国民族唱法青年女歌手,空政文工团歌唱演员,在比赛时演唱了这首《葬花吟》。

陈燕妮老师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加入了新的因素,在配器上,使用正宗的民族传统乐器笛子和古筝等,与朗朗上口的民歌旋律相结合,凸显出了中国古典气息,韵味十足;同时创造性的将黄梅戏《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选段,作为歌曲的开头部分,使得歌曲开头情感基调温情、自然,接着旋律一转,开始进入主题。在演唱的时候,陈燕妮老师大量使用“哭腔”,突出鼻腔共鸣,同时全曲“断着唱”,例如“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句,在演绎的时候就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字断情不断。歌曲整体的情感走向与陈力老师的相似,遵循了原剧的情感基调,字句之间情感描摹的细腻、自然。

三个部分层次清晰,情感真挚,作为现场版的歌曲演绎,陈燕妮老师已经将这首《葬花吟》完成的非常到位了,深深地打动了现场的观众和评委老师,她创新性的演绎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四、结语

通过分析以上三位老师的演唱版本,我们发现她们对《葬花吟》这首作品的的演绎都融入了各自的情感因素和歌唱技巧,使得歌曲处处彰显着她们各自的风格与个性。不同的演唱版本在演唱风格、形象塑造、情感表达等方面均有不同色彩的美。虽然演唱风格与技巧迥异,但她们都是从同一个主题出发,丝毫没有偏离歌曲的本质,表现出歌曲本身的情感内涵。所以说演绎音乐作品的时候,演唱者要在正确把握作品内涵的前提下,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的风格。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刘耕路.红楼梦诗词解析 [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176.

[3]雷倩.论新旧版《红楼梦》的音乐——以新旧版《葬花吟》为例[J].艺术评论,2012(11):144-148.

[4]王占文.声乐艺术中的情感把握与表达[J].文教资料,2009.

[5]李唯一.歌曲《葬花吟》的藝术分析[J].北方音乐,2010.

作者简介:李欣健,女,中共党员,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陈力
重庆地区花椒锈病防控技术优化
助力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
抄袭风波
柔软
养兰人陈力
陈力:创业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一场冲刺
那些年我们遗落的勇气
African American Vernacular English
修缮房子的钱该谁出
失恋后“求安慰”,岂料我成了跑长途货车司机的“性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