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策略

2020-09-14 12:18石若琳石亚辉李芃芃刘腾雯
校园英语·月末 2020年6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

石若琳 石亚辉 李芃芃 刘腾雯

【摘要】地方高校应善于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产业的交互与融合。针对教育领域人才培养策略的完善与创新,应充分打开教育管理与服务格局,对教育资源进行最大化整合与优化。通过进一步明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涵,推动京津冀教育层面的协同发展。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趋势,精准定位翻译人才培养目标。并能借助京津冀教育资源优势,动态調整人才培养思维定势。基于更优质、科学的教学空间,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翻译人才。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地方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石若琳(1988.12-),女,汉族,河北沧州人,沧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语翻译;石亚辉(1983.12-),男,河北沧州人,沧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英语教学、认知语言学理论和实践研究;李芃芃(1975.10-),女,汉族,河北孟村人,沧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翻译;刘腾雯(1993.01-),女,回族,河北沧州沧县人,沧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外国文学。

【基金项目】2020年度沧州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策略”(项目编号:2020115)。

地方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策略的制定与完善,应当结合当地社会实际发展趋势,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及时调整教育方向与育人计划。在整个过程中,地方高校需充分考虑自身的地域优势、师资资源条件等方面因素,更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学水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需结合教育本质对人才培养优势与不足进行互补。通过实现互利共赢,充分发挥京津冀地域资源、经济等方面优势,确保能够生成更具有可操作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地方高校还需充分考虑翻译领域的发展趋势、行业变化等因素,对人才培养方向、培养手段等进行科学调整与优化。从学生长远发展角度出发,融入最先进、最具应用性的知识与文化,在不断丰富学生知识层次的同时,对他们的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实践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与提升。

一、进一步明确京津冀协同发展内涵

作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的重要战略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可将相邻不同地域进行更加紧密的连接。通过不断加强共性、认同差异性,能够做到系统地进行区域经济合作。京津冀三个不同地域能够充分发挥优势、弥补劣势,实现相互促进、正向影响,基于资源的有效共享,确保三地能够达成高度配合。针对京津冀教育层面的协同发展,其深层内涵主要体现在创建最优质的教学空间。通过对地方教育资源进行最大化优化与整合,更高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基于良好的人才培养氛围,确保教育系统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并能积极践行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宗旨,从而使京津冀地区积极打破资源独享、生源独有的局面。通过建立完善的教育战略规划,以及资源共享的教育协同发展目标,在充分遵守地域内绝对优势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对教育规划实现创新设计,科学配置师资资源。真正发挥地域资源教育优势,从本质上实现教育的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与强化京津冀地区的教育效能及人才培养质量。

二、国内英语专业 翻译能力 培养现状

1. 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目前,国内在培养专业翻译能力过程中,过于看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强化。而缺乏一定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导致学生被本土语境所影响,令他们不能够精准的进行翻译。同时,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没有对目前地区整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建立了解。使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完全局限在“教”与“学”上,没有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社会建立连接。这样,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

2. 过于拘泥传统教学思想。我国地方高校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较深,导致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过程中,会过于专注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提升。同时,长期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想,导致无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因此,地方高校在对人才培养策略进行创新与革新的过程中,必须及时引进先进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经验。真正发挥京津冀师资资源优势,在充分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实现各校师资互通共享。这样,更利于地方高校发现自身的不足,促使其不断修正教育方向。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策略

1. 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趋势,精准定位翻译人才培养目标。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针对地方高校翻译人才的培养策略研究,首要任务应是对这一先进的教育战略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根据其发展趋势精准定位翻译人才培养目标。由于京津冀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令其更有能力引进最先进的技术与教育理念。因此,各地区应加紧合作关系,最大限度地共享资源与整合教育资源,并紧密围绕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标准,重新设计与完善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地方高校在注重向学生传授英语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致力于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意识、跨文化交流能力。地方高校应紧密围绕这一教育目标,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实训平台。在此诉求下,地方高校管理层应与其他院校不断进行教育经验交流。一方面,以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科学安排学生进入社会进行实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进行应用,全面提升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可通过组织学术交流座谈会,与其他学校的优质师资进行交流与沟通。结合目前工作岗位对翻译人才的需求,科学设定学术研究主题,由此逐渐完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明确清晰的人才培养方向与目标,不断优化教育流程与教学结构等。基于此,地方高校通过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出更具有针对性与可行性的人才培养策略,并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趋势,对教学结构、教学资源等进行优化,确保目标与内容、方向与手段保持高度的契合,使高校能够依托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社会需求翻译人才的目标,不断创新与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2. 借助京津冀教育资源优势,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思维定势。地方高校在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策略的过程,必须做好京津冀地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并充分发挥其优势,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思维定势。目前多数地方院校在开展人才培养计划过程中,仍旧延续使用国家统一制定的教材。但受地域环境、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不适应性。因此,京津冀地区各高校应能够结合自身独特的地域与经济发展优势,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多校资源共享的信息化育人平台。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地区经济中心,与长三角、珠三角并列为我国三大经济增长区域。因此,教育系统应充分利用京津冀地区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资源,进一步完善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搭建信息化育人平台,实现对最新知识与技能进行快速获取。并将其及时输入计算机系统中,方便教师提炼最具有教育价值的英语知识。这样可有效解决教材知识内容落后等教学问题,将最新的文化与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教育工作者可结合北京和天津双核发展的模式,引导学生对目前社会的竞争优势、产业集聚效应等进行相应了解,并提炼深刻思想融入人才培养理念中,使学生能将知识的学习怀获得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进行融合。针对翻译人才的培养,需充分打开思维定势,不应局限在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不仅要对英语知识本身进行有效了解与应用,还需结合时代发展中所涉及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层面,与不同国家的人进行有效交流。而地方高校在实施人才培养计划过程中,可通过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让他们更全面了解目前社会的就业形势、国际局势等,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与信仰,基于恰当的跨文化交流,使他们成为真正优秀的翻译人才。发挥信息化育人平台的优势,使教师能够即时接触与了解最新的翻译领域发展趋势,并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对人才培养策略进行完善与优化。要不断丰富人才培养思维体系,形成与时俱进的意识形态,促使教師在业务能力、人才培养理念等方面不断进行提升与完善。

四、结语

总而言之,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认识到自身教育优势与不足,结合社会实际岗位需求标准,重新设计人才培养规划。同时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教育背景进行深入研究,提取更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对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手段等建立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周莹,石玉晶,韩海鹏.河北民俗文化“走出去”的SWOT分析[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2(02):78-82.

[2]王燕,金文茜.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廊坊地区高校翻译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03):113-116.

[3]陈雅洁,郑侠,全栖汝.京津冀协同发展下译者教育研究[J].疯狂英语(理论版),2017(01):120-121+205.

[4]薛欢,曹润宇.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7):27-28.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发展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协同软件市场的演进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