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管饲技术联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2020-09-15 02:33徐雯婕
医药前沿 2020年15期
关键词:级者胃管体位

徐雯婕

(常州市德安医院 江苏 常州 213000)

为探讨探讨间歇性管饲技术联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文以入住我院的56 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对象,选取28 例患者给予间歇性管饲技术营养支持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取得了较优的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8 年8 月—2019 年7 月入住我院的56 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 例。对照组中男性16 例,女性12 例,平均年龄(57.91±5.13)岁;观察组中男性15 例,女性13 例,平均年龄(56.32±4.95)岁。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对照分析未见显著差异,P>0.05。所有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冷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吞咽相关肌肉训练、呼吸训练等常规吞咽康复训练,训练持续时间30 ~40min/次,1 次/d,以10 d 为一个疗程。

对照组基于以上治疗措施采用常规留置鼻饲管技术进行营养支持,患者体位取坐位,无法坐立或坐立困难的情况下,将病床床头抬高约 30 度,体位取侧卧位或仰卧位。润滑胃管,经鼻腔送入胃管,这一过程中指导患者进行吞咽动作,以保证胃管成功置入,置入胃管的深度约45 ~55cm。经鼻胃管缓慢注入流质食物和水,流质食物注入量保持在200 ~400ml/次,温度约为38℃~40℃,食物注入后使用温水注入,并用胶布于鼻翼两侧进行固定,保持原体位0.5h 后再变换体位。

观察组患者采用间歇性管饲技术进行营养支持,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床头抬高30 度),无法坐起者取右侧卧位。对患者的口腔及鼻腔进行清洁,润滑胃管,叮嘱患者张嘴,必要情况下可放置牙垫,经口将胃管插入胃内,这一过程中叮嘱患者作吞咽动作,胃管置入深度约45 ~55cm,置入成功后先注入20ml 水后再注入温度为38℃~40℃的流质食物,注入速度保持在50ml/min 左右,注入量300 ~500ml/次,流质食物注入后再注入适量水,每次注入完成后将胃管拔掉,保持原体位0.5h,用水将拔掉的胃管冲洗干净,自然晾干备用,视患者情况每天插管4 ~6 次,流质食物每天则注入3 次,每两次间补水200 ~300ml。

1.3 观察项目与评定机制

对患者治疗后的吞咽功能分级情况进行评价,行洼田饮水试验(WST),患者取坐位,喝下30ml 的温开水,其中5s 内一次性顺利喝下,无呛咳现象评为I 级;5 ~10s 内分2 次以上喝完,无呛咳现象评为Ⅱ级;5 ~10s 内一次性喝完,但伴有呛咳评为Ⅲ级;5 ~10s 内分2 次喝完,且出现呛咳评为IV 级;呛咳明显,全部喝完存在困难评为V 级[1-2]。记录两组中发生吸入性肺炎、腹胀、胃食管反流等并发症的病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WST 分级情况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中WST 分级为I 级者所占比率为3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71%,V 级者所占比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29%,P<0.05。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WST 分级情况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分析

具体结果见于表2,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1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3%,P<0.05。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分析(例)

3.讨论

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中WST 分级为I 级者所占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V 级者所占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3%,较对照组的39.3%明显要低,从研究所得结果可见,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给予间歇性管饲技术联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3-5]。

猜你喜欢
级者胃管体位
一种便于确定胃管导入位置的胃管设计和应用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手脚不听话”体位训练来帮忙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0.1%环孢素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优质护理干预对晚期胃癌患者疼痛的缓解效果分析
唑来膦酸联合放射疗法治疗恶性肿瘤溶骨性骨转移的效果评价
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分析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