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机车司机睡眠状况调查分析

2020-09-15 02:17林海艺于莹莹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 2020年4期
关键词:睡眠不足机车司机

林海艺,于莹莹,王 芳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 广州 510000)

睡眠是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简单觉醒状态的终结,而是不同的生理、心理现象循环往复的主动过程[1],是机体复原、整合、记忆巩固、体力恢复等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健康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表明睡眠问题是一个没有得到重视和良好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并把“善于休息、睡眠好”纳入十大健康标准。FURIHATA R 等[2]对2 559名、年龄≥20岁的成年人进行睡眠问题与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睡眠维持困难、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过短、睡眠时间过长均与较差的身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而处于铁路一线的铁路机车司机,他们的身心健康与保证铁路安全运输息息相关。在此,为了解铁路机车司机的睡眠状况和睡眠障碍中的突出问题,对某铁路机务系统一线机车司机开展调研,为制定促进身心健康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取的某铁路局集团公司机务系统一线机车司机1865 人。其中,动车司机817人,普客/货物列车司机1 048 人;全为男性,年龄20~58 岁,平均年龄36.8 岁;未婚528 人,已婚1 310人,离异/丧偶27 人;高中/中专学历760 人,大专学历1 001人,本科学历104人。

1.2 方法

本次采用的调查问卷包括自编问卷条目和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3]。自编问卷条目包含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岗位属别、学历、婚姻状况等。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适用于筛选不同人群中有睡眠问题者,也可用于睡眠问题者治疗前后评定效果对比研究。SRSS共有10个因子,每个因子分5级评分(1~5),评分愈高,说明睡眠问题愈严重。10个因子得分相加所得即为总分,最低分为10分(基本无睡眠问题),最高分为50 分(最严重)。此次评定的时间范围为过去1个月内的睡眠状况,以因子得分3 分为标准,判断是否存在睡眠障碍。

1.3 统计处理

应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不同人群间睡眠因子≥3分分布情况比较进行χ2检验,铁路机车司机睡眠因子得分、总分得分均数与全国常模相比较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

2 调查结果

2.1 睡眠因子得分情况

铁路机车司机睡眠因子≥3 分占比超过50%的包括:睡眠不足(90%)、睡眠时间少于5~6 h (77.3%)、睡眠质量(76.4%)、失眠后反应(73.4%)、睡眠不稳(59.9%)、早醒(58.9%)及入睡困难(51.2%)。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2.2 睡眠因子≥3分情况比较

2.2.1 不同岗位比较

动车司机的睡眠问题比普客/货物列车司机更为突出,除服药情况无差异外,其余9 个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如表2所示。

2.2.2 不同婚姻状况比较

不同婚姻状况的机车司机,其睡眠状况在觉醒质量、睡眠时间、睡眠不稳、早醒、恶梦夜惊5 个因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如表3所示。

2.2.3 不同受教育程度比较

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机车司机在睡眠不足、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服药情况4 个因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如表4所示。

表1 铁路机车司机睡眠因子分布情况(n=1 865)

表2 不同岗位机车司机睡眠因子分布情况

2.2.4 不同年龄段比较

不同年龄段的机车司机在睡眠不足、睡眠质量、觉醒质量、睡眠时间、睡眠不稳、早醒、失眠后反应等因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如表5所示。

表3 不同婚姻状况机车司机睡眠因子分布情况

表4 不同受教育程度机车司机睡眠因子分布情况

表5 不同年龄段机车司机睡眠因子分布情况

2.3 睡眠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

铁路机车司机服药情况低于全国常模[4],其余9个因子分及总分均高全国常模,详细数据如表6所示。

表6 铁路机车司机睡眠各因子得分、总分与全国常模比较

3 调查结果与建议

3.1 调查结果及分析

3.1.1 铁路机车司机睡眠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铁路机车司机主观认为存在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少于6 h、入睡困难、睡眠不稳、早醒、失眠后反应等问题,使用药物助眠的情况较少,可能与职工对睡眠卫生知识了解不足有关,将睡眠问题单一的归因为上夜班,较少主动求医。

铁路机车司机SRSS 睡眠因子分及总分高于全国常模,长期的日夜倒班作业模式,打乱自然睡眠周期的循环;由于岗位的要求,不规律的外出作业是机车司机的工作常态,使他们难以兼顾工作与家庭,引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睡眠质量。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高速发展,高速度、快节奏、大负荷、强压力的运输方式,对处在铁路一线岗位机车司机的作业要求和作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有文献报道不同人群的睡眠状况,表明焦虑、抑郁情绪是影响睡眠的主要因素[5-8]。魏海明[9]对864名铁路机车乘务员睡眠状况调研发现,工作环境和工作压力是导致睡眠问题的主要因素。康立等[10]对1 500名铁路机车司机职业紧张现状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职业紧张是影响铁路机车乘务员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多数研究结果表明,负面情绪、工作环境、工作压力、职业紧张反应等是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

3.1.2 不同岗位属性机车司机睡眠情况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动车司机与普客/货物列车司机睡眠情况相比较,SRSS 量表10 个睡眠因子除服药情况无明显差异外,其余9 个因子均有明显的差异。动车组列车自动化程度高,机车司机单人作业,相较于普客/货物列车司机双人作业,易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职业紧张水平亦较普客/货物列车司机高[11]。

3.1.3 不同婚姻状况机车司机睡眠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已婚、离异/丧偶人群在觉醒质量、睡眠时间、睡眠不稳、早醒、恶梦夜惊等睡眠问题较未婚机车乘务员突出,可能与已婚、离异/丧偶的机车乘务员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责任有关。

3.1.4 不同受教育程度机车司机睡眠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在睡眠不足、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方面,本科学历的机车司机较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机车司机突出,高学历的机车司机在工作岗位中可能要承担管理与指导的工作。在服药情况方面,本科学历的机车司机也较大专及以下学历者有显著的差异,这可能与高学历者更能意识到睡眠的重要性,主动求医接受药物助眠有关。

3.1.5 不同年龄段机车司机睡眠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30~39岁、40~49岁年龄段的机车司机在睡眠不足、睡眠质量、觉醒质量、睡眠时间、睡眠不稳、早醒、失眠后反应等睡眠问题较突出,30~49 岁年龄段正是单位的主力军、家庭的顶梁柱,承担着工作和家庭双层压力,可能是造成睡眠质量差的主要因素。

3.2 措施建议

(1)加强睡眠卫生知识宣教,提倡自我睡眠管理。采用微信、健康讲座、健康咨询等多元化的宣传方式,让职工对睡眠的重要性有所认识。睡眠不足等睡眠问题是各种慢性疾病及各种心理疾病的危险因素[12-13],应帮助职工根据自身的作息情况建立规律健康的睡眠习惯,对于睡眠问题已经影响其日常工作生活或已经明确其睡眠障碍是由身体疾病引发的职工,应劝导其及时就医治疗、改善睡眠。

(2)企业给予人文关怀,加强心理支持和关爱服务系统的建设。近年来多个铁路局集团公司已启动员工帮助计划(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为职工减压赋能。对于重点人群,相关部门可以多了解需求,在能力范围内给予解决。企业的关爱能让职工获得安全满足感,减少焦虑,降低职工职业紧张程度。

(3)继续改善公寓环境。公寓的环境会直接影响机车司机备班时的睡眠质量,公寓周围的噪音情况、室内温度湿度的控制设备,窗帘、灯光、寝具等对睡眠都至关重要,建议继续完善公寓环境,提高司机备班时的睡眠质量。

(4)科学合理排班。一线铁路机车司机的主要作业地点是驾驶室,人长时间处在一个封闭、狭小的空间,容易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导致职业紧张水平升高。相关部门在制定一线司机作息制度,安排作业时间、班次时应考虑这一因素,科学合理安排。

(5)提倡中等强度运动。司机的职业特点多为静坐,休班时间应适当增加体育运动,一方面可以满足身体活动量,提高职工的身体素质,预防肥胖等引发的睡眠障碍;另一方面,有氧运动可以缓解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调理睡眠,改善睡眠质量[14]。

4 结束语

铁路机车司机的身心健康与铁路安全运输息息相关,而规律、健康的睡眠是保证机体身心健康的基础。通过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对铁路机车司睡眠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铁路机车司机的睡眠状况不容乐观,应积极加强睡眠卫生知识的宣传,强化职工心理关爱和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设,改善司机备班休息环境,以减少司机因睡眠障碍引发的身体、心理疾病的发生发展,为铁路安全运输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睡眠不足机车司机
画与理
睡眠不足
老司机
老司机
这样会睡眠不足
“周恩来号”机车连续40年投入春运
DF8BI内燃机车整车称重调簧工艺适用条件研究
凭什么
机车英雄
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