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复习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2020-09-15 16:19王慧芝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27期
关键词:落实学科素养化学

王慧芝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初三学生大多是刚开始认识化学这门学科,学习的内容是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实验学习还是侧重于对学生的动手操作、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初中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良好时机。在讲授新课时,受学生所学知识限制,不能很好地体现实验的教学价值,但可以在中考实验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实验操作、小組合作、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熟悉中考探究实验题型及解题方法,从而不断落实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化学 学科素养 实验复习 探究 创新 落实

新的课程改革后,化学学科课标有所调整,课标中明确指出化学这门学科核心的理念:以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了五个方面: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1]。其中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化学学科素养的实践基础,可见实验是素养落实的有效途径。

在学习碱的性质中涉及到一个重要的实验——CO2和NaOH溶液反应,复习时引导学生先回顾验证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方法:证明反应物的减少或验证有新的物质产生。怎样通过验证反应物的减少来证明呢?教材中的实验如图6,因为反应过程中CO2体积的减少会导致装置内气压变小,通过水面的上升说明气体体积的减少,但是CO2气体溶于水且会与水反应,也会造成水面上升的现象,为了排除干扰就有了教材上的对比实验设置,所以根据教材提供的思路,请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反应的发生,学生分小组探讨,得出如图7的改进方案:一、由气压的改变学生受到启发,可用气球来体现压强的变化,所以在装满CO2的集气瓶中滴入NaOH溶液看气球的变化情况。二、根据教材的方案、气压的变化,也可由液面的改变来体现,所以在装满CO2的集气瓶中滴入NaOH溶液,观察到U型管中左端液面上升右端液面下降。三、在教材实验的启发下,学生想到了CO2验证性质的实验用到了软塑料瓶,所以可在装满CO2的软塑料瓶中注入NaOH溶液,密封震荡后静置观察,发现软塑料瓶慢慢向内凹陷变瘪了。四、在压强变小的情况下煮熟的剥掉壳的鸡蛋可以掉入瓶中,所以学生将收集满CO2的锥形瓶用煮熟的剥掉壳的鸡蛋密封,在支管口处用注射器注入浓NaOH溶液,鸡蛋掉入瓶中。当然这些改进实验都需要将NaOH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做对比实验,证明CO2和NaOH溶液会发生化学反应。

如何通过验证有新的物质生成证明CO2气体和NaOH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呢?实质上就是验证CO32-的存在。学生根据小组思考并讨论验证方法,总结出具体的实验方案如下:

根据以上总结的方案,各小组学生选择所需药品和仪器,合作操作实验。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发现开始加入酸没有出现气泡,持续加入才出现了气泡,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因为反应物氢氧化钠过量,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消耗完后才和碳酸钠反应,所以加入酸必须是足量的。在提供的药品中学生发现了酚酞溶液,有小组想到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滴入酚酞验证,加酸开始没有出现现象的小组立即就否定了这个方案,因为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也会显碱性。这样学生就通过实验总结出验证方法,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再对问题进行拓展,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钠敞口放置是否变质了?请学生研究现在这白色固体粉末的成分是什么呢?学生给出猜想一致认为变质了,同时根据前边的实验总结出如果部分变质就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如果全部变质就是Na2CO3固体。进行实验验证只需证明NaOH是否存在,具体实验方案:一、加入过量CaCl2溶液或者过量BaCl2溶液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二、取第一步实验后的上澄清液,在其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或直接用pH试纸测定第一步中上澄清溶液的碱性),如果溶液变红则说明溶液中有NaOH,证明固体是部分变质了;如果实验无明显现象出现,则证明固体是全部变质了。请学生分析2018年的陕西中考题第14题(见2018年陕西化学中考题)。

通过这道典型的中考题,学生会发现所有考点都是在复习实验的知识时所探究的问题,是经过自己实验实践、动手操作实验得出来的结果,所以探究题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在整个这样的实验复习过程中,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小组协作能力、对实验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所提高,做到了化学学科素养的逐步落实。

参考文献:

[1]徐迎春,《基于思维训练的实验复习课创新设计》[J].化学教学,2018,(12):41~45

[2]伍新梅,《新课改下初中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11):48~49

猜你喜欢
落实学科素养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奇妙的化学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