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2020-09-15 16:19张国贵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27期
关键词:养成行为习惯小学生

张国贵

摘 要:小學生因为年龄特点,其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需要结合其年龄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立榜样、完善细节、多样化教育、与家长密切联系及保持行为习惯的长期性五个方面入手,探索如何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一定的难度,不仅关系到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还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引言:

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主动性、自觉性的管理较差,教师又不能总是将时间放在纠正其不良习惯上。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小学生受益良多,甚至会成为影响其一生的因素。所以探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法对于学生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强化榜样的力量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对于很多行为习惯、观念并不能十分理解。但是却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塑造性,所以他们经常会以自己身边的人作为模仿对方,学习他们的语音、行为等[1]。所以根据这个年龄特点,对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该从学生身边经常接触的人入手,发挥榜样的力量。身边榜样的树立,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地什么样的行为习惯应该坚持,而什么样的行为习惯应该摒弃。

在学校,教师作为学生最容易接触到的人,对其行为更应该时刻注意。在平时的教学以及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应该时刻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语言文明、行为举止大方得体,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让学生能够潜移默化,从而影响自己的行为习惯。同时,还应该在学生之间设立典型的学生代表。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直接,通过设立文明标兵、文明风采评比等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到好的行为习惯和不良的习惯的差别,从而引发他们的思考,最终通过榜样来影响他们的行为。

二、完善细节的处理

很多行为发展到习惯,有一个过程。为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需要从源头上切断不良习惯产生的源头。对于小学生而言,在第一次发现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如撒谎、骂人、偷窃等行为时,就应该引起重视[2]。当这些行为发生时,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及时予以制止。制止的方式不是打骂,而是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以他们能接受的方式接受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问题,从而引起重视,直到看到改正的迹象。

为了从细节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和家长应该从日常的生活、学习、卫生等习惯入手,对其行为进行规范[3]。例如,家里有人做客的时候,应该主动打招呼,对人热情礼貌;卫生习惯的养成,学生在家里可以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在学校,在保持自己个人卫生的同时,也要注意教室、学校的卫生;在买东西时应该主动排队等。这些行为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只有从一开始就坚持去做,然后日积月累就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多样化的教育方式

小学生因为自觉性的缺乏,对于很多事并没有自己的意识,只是出于自然。单纯的说教不一定能起到相应的教育作用,甚至会引起他们的反抗。所以为了适应小学生的年龄,应该通过多样的方式对其进行教育,让他们体会到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行为习惯的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好攀比的特点,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他们自发的积极性。例如可以通过在班级举行“文明小卫士”的活动,老师通过每月设置行为标准,标准的设置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刚开始的行为是比较好达到的,随后逐渐上升行为层次[4]。如果哪个小学生做得好就可以获得一枚小红花。同时,同学之间是需要相互监督的。每次班会的时候,教师需要郑重地将小红花交给达到该行为标准的同学,肯定学生的行为,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自己参与的意义。长此坚持,学生就会在这个过程中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同时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讲关于行为习惯养成的小故事,让学生体会故事中的人物,从而产生认同意识,纠正自己的行为。

四、与家长密切联系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长的行为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促进学校的教育成果,反之,学校的教育效果就会大减折扣。因此,教师在学校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同时还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学校和家庭双管齐下,保持良好行为习惯的延续性,让学生在家庭中也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环境。

教师通过与家长建立定期的会面,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动态,特别是行为习惯的变化,及时反映给家长,让家长在家庭中做好相应的应对。同时家长也应该及时反映学生在家的行为情况,相互配合,为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创造积极的环境。例如,学生经常在学校讲脏话,教师就可以通过家长了解学生,知道他接触的什么人,还是受到同学的影响,这样就能够更好地进行教育了。

五、保持良好行为养成的长期性

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比较长时间的过程,教师应该做好心理准备。小学生在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容易反复,所以教师应该多些耐心,对学生的行为纠正不能急于求成。所以,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长期性,并为此做出努力。

例如,教师在发现学生第一次撒谎的时候,教师通过讲故事等方式,对其进行教育,学生也保证以后不撒谎了。结果没过多久,教师发现学生又一次撒谎了,就进行了相关教育。之后,又反复发生过两次。当然在每次的教育中,教师都对学生的撒谎原因进行了了解,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教育。针对该学生的教育,就体现了教育的反复性。所以习惯的养成具有一定的反复性,教师应该有所认识,并在以后的教育中多加注意。

六、结束语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行为习惯教育的养成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特点,同时将家长纳入其中。从榜样设立、细节完善、多样化教育、与家长密切联系及保持行为习惯的长期性五个方面入手,积极促成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其对小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雅锐.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000(011):1-1.

[2]车驰明.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J].学周刊,2019,389(05):146-147.

[3]涂山凤.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探析[J].进展:教学与科研,2019(9):39-40.

[4]杨烨.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天津教育(下半月),2019,000(006):133-134.

猜你喜欢
养成行为习惯小学生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分析素描训练与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航母舰员安全意识养成探索与实践
我是小学生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