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江安竹簧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2020-09-16 14:31何冰洁
河北画报 2020年16期
关键词:江安文化遗产物质

何冰洁

武昌理工学院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优秀的历史,是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凝聚力,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聪明才干的精神结晶,也是维护中华民族感情的重要文化纽带。当前我国的非遗,尤其是传统工艺美术类的非遗,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技术的冲击,以及资深代表性传承人的辞世,出现了传承后继无人的局面,甚至已然达到濒临消亡的严峻态势。虽然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对非遗进行抢救性的保护,但在实践中都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在结合时代的大背景下,探索一条促使传统的手工艺术和技法类非遗有序地传承和实现其可持续性发展的新途径和模式,已经逐渐成为当今我国对于非遗文物保护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竹簧工艺作为众多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一个分支,与大多数手工艺有着同等遭遇,正面临着挑战。传统手工艺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一问题值得深思。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江安竹簧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展开研究,探索对其改造创新的方法,实现此工艺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文化价值。来为江安竹簧工艺在现代生活的传承与发展探索一条道路,实现竹簧价值最大化。

二、江安竹簧工艺概述

(一)竹簧工艺的基本内容

竹簧制造工艺,又称"翻簧""反簧""贴簧""文竹"等,是指选取竹龄在5年以上的优质楠竹,将竹子用刀切削去竹青,削到竹簧筒只有2毫米厚,再经过高温蒸煮、平压、黏贴、镶嵌等多道加工程序制造的成品。

竹簧雕刻工艺技巧丰富、多样,包括有刻凿、拼接、粘贴、烟熏、镂空、分层粘贴、压合等多种复杂技巧,其中雕刻工艺手法就有浮雕、圆雕、烟熏皮雕、镂空雕、堆雕、竹筒雕等。是我国民族优秀传统工艺美术的精华结晶,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其珍贵的文化传承意义。

(二)江安竹簧工艺的历史

江安县位于四川省宜宾市东部,其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是中国著名的“橙竹之乡”,境内林业资源丰富,为江安竹簧工艺的产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学术界对竹簧工艺的起源时间、起源地点持不同的观点,由于没有充足的文献依据,只有从江安县本土的历史文物和相关文献记载去梳理其产生和发展脉络。20世纪80年代在江安县留耕镇挖掘出的明正德年间(公元1503年)出土的石雕“竹公神像”,经考古学家论证这是当地人敬奉的竹业祖师偶像,“竹公神像”的出土,有力地说明了在明正德年间竹工艺已经盛行,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著名产地有浙江黄岩、湖南邵阳和四川江安”。由此可见,江安的竹簧制造工艺已驰名中外、享誉世界;2007年,江安竹簧技术工艺被国务院批准成立"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扩展建设项目;2019年11月,江安竹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世界代表性建设项目保护的单位。

三、江安竹簧工艺的传承、发展策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和保护是一个人类社会文明演变和进步的重要表现,传统和美术被认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它既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又是对我们国家历史演变和发展的见证。当前,江安竹簧工艺的延续和发展令人担忧,急需政府及相关部门引起重视并制定相关制度,以加强江安竹簧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政府加大资金投入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场持久战,任务耗时长且繁重,需要政府有效管理,并为其提供制度保障。传统的江安竹簧工艺自然传承体系以个人为主体,具有“师徒相继”和“口传心授”的主要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自然传承制度由于回报率低,导致竹簧工艺正面临着无人愿学的尴尬状态。为了继承和发展这种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指导和扶持,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传承人保障制度,为传统制作工艺传承人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为传承人带徒授业、提高技艺、产品开发创造条件,以此来鼓励他们继续全心全意致力于竹簧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政府还可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采用科学可行的战略计划,引导各部门员工相互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对竹簧工艺进行真实、系统、全面的记录,并结合现状对症下药,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从而实现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源的转化,推动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

专业化人才的缺乏是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普遍性的问题,要想成功进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手工艺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是保护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前提。首先,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合作,加快和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和传承性培训基地,教育培养一批懂专业又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宜宾市正在规划和建设大学城,高校众多,人文社会的科研优势相对较强,可以在高校内部开设与保护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课程,为其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撑。其次,还可以通过民间的宣传来普及广大人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理念,培养广大人们欣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品牌化建设

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对于市场占有起决定性作用,它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地方特色就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与人文条件中,在长期的地域历史进步与发展中逐渐孕育而成,具备其独特性与传承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簧作为一座城市的重要品牌之一,品牌就好像是一座城市的知识名片一样,让人们每当看到提起竹簧就情不自禁地将竹簧与宜宾江安自然而然紧密联系到一起,使得城市形象更加生动形象。任何一种商品,其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和消费者认知度的培养都与其品牌营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打造一个家喻户晓的手工艺品牌对于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江安竹簧一些民间手工艺企业对品牌的认知不足、缺乏统一的品牌营销意识,规模不一、良莠不齐、分散经营,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广竹簧工艺品牌,合理有效地整合规划现有的资源就显得极其重要。因此,政府、生产作坊应同心协力,共同致力于打造竹簧工艺这一特色品牌。

四、结语

江安竹簧工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既包含着鲜明的艺术性,又具有实用性,是川南地区民俗文化的结晶,但这种手工技艺类非遗,随着工业化地冲击,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对江安竹簧工艺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探究,逐步分析其发展现状,探讨江安竹簧工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其传承与发展提出相对应的策略及建议,对其他传统工艺美术类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期望能以小见大,促进我国传统美术类非遗的发展,丰富我国文化多样性。

猜你喜欢
江安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人与塔克拉玛干的一群狼
Tough Nut to Crack
人与塔克拉玛干的一群狼
保安连续19年献血5万毫升 相当于全身血量十倍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