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思维导图的融合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意义

2020-09-16 06:34莫馨妙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思维导图信息技术

莫馨妙

摘要:随着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的运用让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工具,把它运用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能让习作教学变得具体、生动,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写作技巧。信息技术和思维导图分别能让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变得简单而高效,信息技术与思维导图的融合,对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有更深厚的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思维导图;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创造性思维、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等能力,在教学时就要将信息技术与思维导图巧妙地融合,打破以往枯燥单一的习作教学模式,让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变得更轻松、更有趣、更高效。

一、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以往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形式单一,比较枯燥,学生对习作的学习兴趣不高。信息技术的加入让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课堂变得更有活力。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让教学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习作的方法和技巧。信息化与思维导图融合起来,能创设更加有趣的情境,以最简洁的方式呈现习作教学的内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降低习作学习的难度,大大地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图片、声音、录像、文字等精彩的内容展现出来,再经过巧妙的整合,通过形象简洁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一步提炼写作的关键要点,简单明了地总结、概括习作教学的内容,让小学语文习作的教学变得更简单,也更具有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比如,在教学生写《我喜爱的动物》这一篇习作时,教师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各种动物的图片呈现在学生面前,紧接着巧妙地利用动态的思维导图,提示学生可以先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动物的外形,再引导学生按照思维导图的提示,说一说自己喜爱的动物的外形。学生表达完毕,教师再利用信息化手段,把对应的动物一一呈现出来,深化记忆。利用信息化手段,播放多媒体视频,让学生观看对应动物的日常动作,用思维导图把表达要点整理、呈现出来,鼓励学生借助视频进行口头表达。紧接着,让学生上讲台用多媒体信息化设备的圈画功能,用不同颜色的笔写下自己的设计思维导图的思路,明确了从外形、动作方面观察自己喜欢的动物。从外形、动作这两大方面人手,形成下一步的思维导图提示。

要想课堂变得更有趣、更形象、更简单,就要将这些内容与信息技术融合。例如,有学生谈到小鸭子的外形和颜色,教师便利用多媒体呈现了一只有相对应的眼睛、鼻子、脚掌、翅膀的鸭子,可是鸭子并没有颜色。教师再请一位学生利用多媒体画笔给鸭子涂上颜色,引导学生在思维导图上写上“颜色”这一关键词,这时学生就轻松地知道观察动物要从多角度出发,除了从大小、形状方面来观察,还可以从颜色方面来观察。至于引导学生去观察动物的日常动作,教师又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动物的吃饭、睡觉、玩耍等日常动作以微课动画视频呈现出来,让学生观看小动物各种有趣的动作,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不知不觉就把思维导图的关键词提炼了出来,让习作课变得可视、可感,不再枯燥乏味。教师把信息技术手段和思维导图巧妙地融合,让学生习作学习更加轻松愉快,习作教学变得更简单、多彩,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二、轻松拓展延伸,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习作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一般都是由教师在课堂以口头讲授的单一的形式进行的。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思维导图进行融合之后,在图文并茂的刺激下,学生能轻松地掌握习作的技巧,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拓展延伸习作,进一步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给三年级的学生讲授习作《我的好朋友》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把“如何写好我的好朋友”的关键要点做成思维导图,生动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借助投影的展示,对写好朋友这篇习作有了一个总体的认知,再通过多媒体的圈画功能,把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的方面用红色的笔迹圈出来,学生就会特别留意这些容易忽略的关键点。接着,教师通过播放微课的形式,拓展延伸写作的技巧。要求学生边看视频,边思考:写好朋友是按照外貌、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展开的,那么写其他人呢?比如让你写身边的一个人,又该如何写呢?通过信息技术,一边投影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一边用动态的思维导图集中学生的注意,再在旧方法的基础上发散学生的思维,并由学生填写和整理思维导图。教师把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答案通过信息技术的实时投屏功能投影在黑板上,学生思考后可以跟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进行二次思考延伸,对于暂时没有头绪的学生也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进一步启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发散创造性的思维。

从一个习作的例子,拓展延伸思路,总结归纳出写人这一类习作的方法和技巧,对于学生而言是双倍的收获。这样的融合,提高了习作课堂的效率,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借鉴别人的思路,学会举一反三。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锻炼,就算以后没有教师的引领,学生也能自主拓展,不断创造出更优秀的习作。

信息技术与思维导图的融合,能够为学生提供轻松、高效的拓展延伸习作学习平台,能更好地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变得更可视、更有效、更省时,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对不同的习作技巧进行融会贯通,为以后的写作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打破時空的界限,促进交流和个性化指导

在信息化时代,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思维导图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能打破时空的界限,不管学生是在家里还是在教室学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能随时进行交流、合作、探究,这时写作指导更具有针对性。例如,在受到恶劣天气和特殊情况的影响不能按时进入教室学习时,信息技术与思维导图的巧妙融合有助于线上教学。

在教授习作《我的观察日记》时,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网络授课,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参与到习作课堂中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考虑到各种学生的不同情况,先设置导学案,以思维导图的模式让学生对习作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提出预习的要求,根据思维导图的提示,完成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学生通过信息技术云平台把自己做的思维导图实时传送给教师,教师进行个性化的分析,利用信息技术的圈画功能,用不同的颜色标注批改提示学生观察得好的地方。对于存在的不足,通过发送微视频的功能,将整体的反馈做成思维导图,学生能理解得更透彻。对于学习有疑难的学生,教师借助相关的信息技术绘制不同的思维导图,详细地讲解,再发送这些个性化的微课,让学生随时都能跟教师交流。这样个性化的指导保证每个学生能自主安排时间参与到学习中来,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灵活多样的教与学把习作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个性化的习作指导,保留了学生优秀的习作思路,又提高了学生习作的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的习作表达夯实了基础。例如,在教授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时,仅凭借教师的口头表达帮学生回忆玩游戏的画面,学生难以唤起这些回忆,缺乏画面感。单纯的文字板书还有可能让学生难以串联,很难全面地掌握习作的方法。教师把学生曾经玩游戏的各种场面制作成微视频播放给学生看,配上提示性的文字,总结成动态的思维导图,学生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的刺激,唤起了记忆,脑海里有了一定的画面,在教室就可以实时感受以往玩游戏的情景。紧接着,教师将学生随堂做的回答做成思维导图进行习作方法指导,学生借助投影出来的思维导图进一步整理脑海里的材料,在同学间进行深入的交流,获得更好的体验。结合信息化,灵活地用上思维导图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习作指导,为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适当地把信息技术与思维导图进行巧妙的融合,教师就能在习作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更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也可以在习作课堂中进行轻松的拓展延伸,进一步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让习作教学打破时空的界限,促进交流和个性化指导,把习作教学变得更简单、生动和形象,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进一步优化习作表达。

参考文献

[1]肖东.“互联网十教育”背景下的小学作文教学[J].学周刊,2018(31).

[2]陈奕耀.谈“互联网+”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变革——以小学作文教学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06).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思维导图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