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碾河的日与夜

2020-09-16 06:31李濛
读者·原创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面馆房东成都

2019年6月的一个晚上,我们正在看《敲响天堂之门》,我突然感到沙发晃动。起先以为是自己营养不良,犯了眩晕。几秒钟后,沙发再度摇晃,投在墙上的电影画面也抖动起来。“地震!”丈夫一手抱起小狗,一手拉着我,往楼下跑去。

楼道的灯坏很久了,看不见脚下的路。我们穿着拖鞋,也来不及开手电,一溜烟儿就冲到了院子里。昏黄的路灯光圈下,蚊子和飞蛾在舞动。我们的心脏咚咚跳着,喘着粗气,濃郁的花香钻入肺腑。大部分窗子都是黑的,人们应该睡得安详。一楼的麻将馆灯火通明,搓麻将的哗啦声撞破寂静的夜。小狗被抱在怀里,歪着脑袋,睡眼惺忪,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除了我们,还有一对年轻的夫妻跑了出来。我们4人都穿着睡衣,聊了两句,觉得不会再有危险后,便各自回家睡下了。第二天早上出门,和街坊邻里说起头天夜里的地震,收获了两个常识:其一,地震时千万不要从高楼往下跑,楼梯间更容易坍塌,正确的做法是就地寻找生命三角区;其二,成都人早已对地震习以为常,那些有点儿震感就慌了的,肯定是外地人。

如今入蜀一年半,在对待地震这件事上,我也变得越来越“成都人”—办公桌晃动时,还能和同事谈笑风生。去日本千叶旅行时,遭遇6级地震,警报刺耳,木拉门哗啦作响,竟也睡得不省人事。回想起人生中亲历的第一场地震,在回忆中留下深深刻痕的,不是当时的慌乱与恐惧,竟是小区的夜—从容、恬静,花香扑鼻。

2018年年底,我和当时还是男友的丈夫,决定从北京迁居成都。花了一周时间,我们找到了现在的住所—水碾河北社区。小区位于一环路附近,那些浓郁的树荫和爬满青苔的砖瓦,昭示着这片建筑的年龄。我们以很便宜的价格租了一套两居室,房子的墙皮都脱落了,门窗破败不堪。我们花了一个月时间,将门和柜子重新刷漆,将坏掉的地方重新修缮。房子自然也没有配备什么家具,大多都要自己采购,但是房东送给我们一个电视柜。那是房东的爸爸亲手打造的,圆角,没有多余装饰,木材保留了树木的疤痕和纹理,仿佛被做成家具后依然在生长和呼吸。每每有朋友来做客,都会最先注意到那个电视柜,以为是从古董市场淘来的,价值不菲。

社区,似乎总是越老越好,像一个传了几代的泡菜坛,表面布满时间的刮痕,内里不断经历着发酵和新生。每到入夜,小区内的苍蝇馆子相继营业,有些是在此屹立多年的老店,有些是门庭冷清的新店。有时穿过街巷,会发现刚开不久的店不知不觉间已被另一家新店取代,就这样不断更迭着,直到终于有一家新店在这片老社区站稳了脚跟。

2019年夏,我终于取得了成都的购房资格,于是把父母接到成都看房。受政策限制,我只能购买天府新区的商品楼。中介开车载着我们在新区逛了又逛。什么都是新的,高耸的电梯洋房、干净笔直的天府大道、未完工的公园、规划中的商场、正在修建的地铁……在房产销售口中,这里是前途无量之地。父母十分满意。然而,这里与北京或者其他“新一线”城市拔地而起的新区比较,又有什么不同呢?

奔波一天,车驶入老城区,我们回到了水碾河。火锅店门口已经有客人在排队等位了,麻将馆的哗啦声与厨房里的炝锅声交织在一起。小卖店阿姨养的博美犬跑过来,冲我“作揖”,我掏出狗零食喂它,潜伏在附近的流浪狗也围了上来。阿姨冲我抱怨:“乖乖已经很胖了,不要再宠着它了。”菜鸟驿站的胖女孩儿远远地招呼我:“李濛,有你的快递!”我们去我最喜欢的那家面馆吃晚饭,老板寡言且憨厚,干拌牛肉面极佳。后来遭遇疫情,面馆关门近3个月。在家做饭的日子,并不馋外面的食物,唯独想起这碗面时有抓心挠肝之感。

房东一家也住在这里。找房子时,无意中发现丈夫与房东同年同月生,且丈夫名叫“振兴”,房东名字中有“中华”。此后,我们两家成了邻居,也成了朋友。夏天时,他邀请我们去楼顶天台做客,房东爸爸做了拿手的河鲜。我们边吃边吹风,有花香袭来,于是顺手摘下几朵花,丢到茶杯中泡水喝。

父母并不喜欢这里,嫌这里逼仄、破旧,日夜盼着早日交房,搬去宽敞明亮的新家。他们生长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对“新”和“大”有着盲目的热情:不能买二手房,要买就买新房;家具也要买新的,二手的都是“破烂儿”;在能力范围内,房子和车子当然是越大越好。

2019年一整年,我在一家地产广告公司任职,帮人卖过房子,也是被销售的对象。人人都在谈论一栋房子的未来—它会升值,会拥有医院、商场和学校,会带给你幸福、财富和地位……哪怕它现在只是一片蛮荒之地。有时我会幻想,当房子不再有金融属性时,我会不会写下这样的地产文案:这里住过许多代人,发生过很多有趣的故事,那些故事至今仍在裂变、绵延,连缀成一部庞大繁复的全景式史诗。你有兴趣成为史诗中的一个小角色吗?

来到成都前,我很难对任何一个地方产生归属感。但我的的确确在水碾河感受到了一种治愈的力量。我和在这里生活的其他人一样,对这里有深沉的情感,但高速的城市发展是悬在我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拔地而起的高楼,正从新城向老城突袭,进行围剿。成都如今随处可见尘土飞扬的工地。一座充满野心的城市,或许不会在市中心地段保留这样一片“不够现代化”的小区。

小区会被拆掉吗?有时去房东家做客,聊到这个话题,难免担忧和心痛。那些野蛮生长的藤蔓,那些流浪到这里定居的猫狗,那些布满青苔和霉菌的老墙,那些喂养了几代人的小吃摊儿……会随着一座城市的崛起而灰飞烟灭吗?

于是,我们试图用自己的方式留住这里。我们和小区居民交谈,如采摘野果般采集这里的人和事;我们用老式胶片相机凝固老社区里的很多个瞬间;我们甚至聚集了一些朋友,拍了很多以水碾河为背景的搞笑小视频,上传到“B站”和“抖音”。

2020年3月底,成都餐饮和娱乐业全面复工。小区里又响起了不绝于耳的麻将碰撞声。每到傍晚,熟悉的红油火锅味儿一路飘到顶楼。楼下的面馆也终于营业了。晚上遛狗时,我远远望见老板在店里打扫卫生,忙上前搭讪。

“回来啦?”

“回来了。”

“什么时候开业?”

“明天。”

“好!那我明晚过来,要一碗干拌牛肉面。”

猜你喜欢
面馆房东成都
无解
无尽遐想等
成都生活
成都生活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洗肉面馆
数看成都
洗肉面馆
节省
面馆惊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