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读王勃《滕王阁序》有感

2020-09-17 04:53
党员干部之友 2020年9期
关键词:序文滕王阁王勃

孙大勇/图

滕王阁序(节选)

王 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是唐初著名诗人,英年早逝,一生坎坷。《旧唐书》记载,其“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豪迈”,被誉为神童。公元676年,王勃南下探望任县令的父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时年27岁。王勃生命年限虽不长,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崇高、声名久远。这说明人生的长度不是以生理的年限计算的,而是以精神的年限计算的,人生只有在追求无限的精神中才能得到永生。王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关键在于他开唐代文坛风气之先。初唐文坛沿袭齐梁六朝以来的文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提出了“思革其弊、用光志业”的改革主张,开始把诗文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到山川边塞,创作题材大为扩充,风格逐渐清新刚健,这对革除齐梁余风、开创唐诗新气象发挥了开山鼻祖的作用。后人评价他们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冠。王勃积极躬行自己的创作主张,现存《王子安集》16卷,诗80多首、文章90多篇。诗中的代表作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唐诗极品;文章的代表作是《滕王阁序》,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千古绝唱。

《滕王阁序》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七百余字,有七个段落,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第一段落,紧扣“滕王阁”,既叙其地势之宏伟,又叙物产丰富和人才荟萃,还叙宴会之盛。第二层次为第二、三段落,紧扣“秋日”,浓墨重笔描绘了滕王阁的秋景。第三层次为第四、五、六段落,紧扣“饯”字,由对宴会和风景的描写引出对人生的感慨。第四层次为最后一个段落,紧扣“别”字,表示“胜地不常,盛筵难再”,遇到知音,自当赋诗作文。《滕王阁序》叙事内容丰富,写景诗情画意,抒情真实可感,因而后人评价:“篇篇结绿,语语连珠,胸无俭思,腕有余藻。”

品读《滕王阁序》,我们为那行云流水般的思想情感和深邃意境所震撼。《滕王阁序》如果停留在前半部分的叙事写景,那就不可能摆脱这一类文章的俗套。序文的厚重和深刻,在于后半部分抒写了作者失意失路的窘境和怀才不遇的感伤情怀。“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这一情怀千百年来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更重要的是,序文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北海虽然遥远,乘风扶摇可上万里高空;晨曦已经消逝,黄昏加倍努力并不算晚。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人们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同时,我们为序文流芳百世而不衰其美的艺术成就所震撼。《滕王阁序》是一篇骈文,不仅表达了作者深邃的思想、真挚的感情和高远的志趣,而且表现了作者锤字炼句之功底以及善于用典和对偶之手法。全文大开大合、一气呵成,意境开阔、激情澎湃,对仗工整、色彩鲜明,音节铿锵、含意精警,不愧为六朝以来骈文之魁首和千古之杰作。

《滕王阁序》给了我们一幅流光溢彩的秋景图,观之令人如痴如醉。王勃用了相当篇幅描写滕王阁秀美的秋景。这种美是色彩变化之美,“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种美是远近观感之美,近景是“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滕王阁四周既有飞禽与花卉,又有湖泊与群山。中景是“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山峦起伏,平原空旷,尽收眼底;河流纵横,湖泊曲折,观而惊叹。远景是“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雨过天晴,赤橙黄绿青蓝紫呈现于云层之间。这种美是上下浑成之美,层峦耸翠、飞阁流丹,不仅写出了滕王阁的气势形貌,而且是上下相映成趣、城里城外合而为一的美好画面。尤其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水天相接,浑然一体。这种美是虚实相衬之美,“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渔舟唱晚”是实写和近景,“雁阵惊寒”则是虚写和远景,虚实结合、相互映衬,使读者视通万里,凭雁声联想远方的景观。

《滕王阁序》给了我们一段怀才不遇的情感体验,读之令人扼腕叹息。《滕王阁序》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它展示了才智之士处困境、受压抑的生存状态,为古人和后人的郁郁不得志者作不平之鸣,因而有了贯通千古的思想情感。王勃的这种情怀和心态,并非无病呻吟,而是他人生历程的观照。他刚满16岁时,出于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上书条陈天下大事,批评唐王朝劳民伤财的扩张政策。后因《檄英王鸡文》而得罪朝廷,从此开始了羁留异乡、漫漫无际的宦游生涯。后来返回长安,他仍不改其志,多次上书朝廷,陈述自己的用人主张,抨击当时的陈腐文风。然而,这一片报国之心带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打击,甚至殃及其父,被调到远在南海的交趾县当县令。因此,面对滕王阁的良辰美景,王勃却不能赏心悦目,只好在序文中悲愤地写道:“嗟呼,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这时,他想到了冯唐和李广,想到了贾谊和梁鸿,还想到了孟尝和阮籍,这些感史叹时、伤古怀今的文字,催人泪下。从全文的联系看,王勃是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由自身的遭遇而联想到古之名士,其情其志更是感人肺腑。

《滕王阁序》给了我们一次乐观向上的放歌抒怀,思之令人激动不已。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人生的境界主要体现在如何应对曲折的时候和阴雨连绵的岁月。《滕王阁序》真正的魅力,就在于失意之时不怨天尤人、失路之人不自暴自弃,始终保持赤诚的报国之心和高昂的奋斗之志。他在序文中壮怀激烈地喊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就是王勃!面对艰难险阻,仍然秉持着救世济时的人生情怀,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之中也决不消沉放弃。他连续用典,表明自己不甘颓废、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强行振作的心态,深信目前的困境是暂时的,只要遇到知音和机遇,就能改变现状,并表明高远的志向,“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滕王阁序》是中国文学史上绕不过去的一道风景线。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功底,王勃就不可能写出这样的不朽之作。而阅读是积累知识和涵养文化功底最重要的途径,这是《滕王阁序》给我们最大的启示。阅读需要博览群书。只有广泛地读书,才能获取更多知识和打牢文化功底。阅读需要日积月累。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个人来说,需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阅读需要熟能生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说明有的书特别是经典要反复读,有的知识特别是基本知识要多次学,只有反复阅读、温故知新,才能烂熟于心、运用自如。阅读需要学思结合。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因而宋代大儒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猜你喜欢
序文滕王阁王勃
第三届“滕王阁杯”童谣大赛获奖名单
经典吟诵第七期《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经典吟诵第八期《滕王阁序》(节选)
王勃:如果能重来,我选择不坑爹
蜀中九日
刘禹锡诗序研究
滕王阁
一字千金王勃
屡毁屡建,你猜滕王阁重建了几次
魏晋南北朝序文刍议
一字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