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音乐家族里的“摇滚”青年
——记曹派古筝第三代传承人陈希垚

2020-09-19 02:18
乐器 2020年8期
关键词:民乐古筝新西兰

2013年(with NZ Trio)与新西兰国立三重奏合作在新西兰巡演

新西兰社会艺术突出贡献奖

最近,在大家喜闻乐见的喜马拉雅平台上,一堂名为《摇滚古筝》的空中课堂悄然上线。乍一听“摇滚古筝”感觉这个名字有点不着边际,古筝作为一件中国传统的乐器,怎么还要摇滚?这是疫情之下的无奈之举?还是为了博眼球的自我炒作呢?记者带着诸多的好奇和疑问找到了《摇滚古筝》的主讲人——陈希垚老师。听听他的“摇滚古筝”从何而来吧。

“摇滚古筝”理念创始人及主讲人,正是这位风华正茂的年轻小伙子——陈希垚。别看他年纪轻轻,但说起自家百年音乐家族历史,如数家珍一般,滔滔不绝。

陈希垚出生在百年传承的古筝世家,是中国曹派筝的第三代传人。他的外公正是中国艺术院校古筝专业的奠基人之一——老一辈古筝艺术家曹东扶先生。其母李汴老师是国家一级演奏员,全国古筝专家委员会委员,是曹派筝第二代传人。

虽然拥有令人羡慕的音乐家世,但陈希垚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反而在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的责任中不断拉锯,经历了十几年的精神苦旅,最终完成了艺术的蜕变和思想的成熟,在思想和艺术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音乐语言和平衡点。很久之前,陈希垚远赴国外求学不被理解,当时在很多人眼中,他是一位叛逆少年,有负于自己的家族使命,甚至被视为离经叛道,但十多年过去了,他带着推行中国文化、曹派古筝艺术的使命回到家乡。如果说十几年前他的西行之路是拓宽眼界与人生,去遇见和寻找心中的自己,那么如今他的回归之旅便是带着使命和责任,站在传播中国文化的精粹与精神原点开始的一段传播中国乐艺精神的开创之路。

“传统是根,创新是茎”,这是曹派古筝的家训,也是陈希垚探索“摇滚古筝”之路的动力和思想根源。通过不断地推行他的古筝艺术,他成为了第一位获得新西兰社会艺术突出贡献奖的华人艺术家。

背离传统的叛逆少年

很小的时候,陈希垚曾经把自己的外公视为偶像,在一次小学演讲中他向所有人“宣告”他的梦想:成为和他外公一样的音乐家,传承中国文化。然而时隔几年,处于青春期的陈希垚却成为了大家眼中的叛逆少年,沿袭父辈的传统让他觉得有些乏味可陈。

他说道:“生在这个家庭我几乎没有选择。我的母亲就是我的古筝老师,我3岁半学视唱练耳,4岁半跟国内著名钢琴教育家李斐岚学钢琴。从小就接受了中、外两个体系的音乐启蒙教育,我的姥姥也总是嘱咐我说,一定把曹派筝继承下去。但是练琴是非常苦的,我到了青春期叛逆情绪比较严重,因为练琴经常跟家里吵架,在音乐这条路上我越学越痛苦,对我来说传承中国文化已经成为了一句空话。基于我的种种表现,家里认为如果能换换环境或许对我成长也是个好事,于是在朋友的帮助下我去了新西兰开始了留学生活,那时候我差不多十六七岁。”

一个从百年国乐传承家族出来的孩子,却走上了海外留学的道路,故事发展到这里让人不免产生了疑问:曹派古筝将在何地传承?还能续写辉煌吗?不管答案如何,陈希垚飘洋过海一脚踏上了异乡之路,便自顾自地奔着自己的方向而去了。

“出国前,父母告诉我到了国外一样可以继续学习古筝,所以我一边学习音乐专业一边学习普通的文化课。但国外没有古筝专业,母亲就通过一些现代视讯手段继续教我弹古筝,从来没有间断过。刚开始的留学生活是非常孤独的,尤其刚到新西兰时非常想家,但是每次弹起古筝时就感觉回到了祖国,在异国他乡古筝成为了我的精神支柱与我相依为命。偶然一次机会,我的高中同学看到我会弹中国乐器,特别羡慕,把我推荐给了学校的音乐老师,从此我有了很多的机会在学校、教堂、老人院等不同场所演奏古筝,获得了许多赞誉。通过参加不同的活动也让我交到了不少的朋友,很快就融入到了这个新的环境。反而在异国的环境中,我体会到了母亲良苦用心,正是因为她逼着我一直学琴我才有了这门技艺,所以到了大学以后,我同时学习了音乐和经济两个专业。”

2016年为约翰基总理演奏古筝

越是在海外,陈希垚就越是体会到,他早已离不开手中的古筝,海外的经历照亮了他前行之路,也似乎给了他一些人生目标。

当陈希垚把他家族的故事讲给所有认识他的人听时,很多人都认为他应该回归到家族传承的道路上来。他说:“曹派古筝传到我这一辈100多年了。这是家族的荣耀和使命。我是亲眼看着我母亲、舅舅这一辈人为曹派筝的传承与发扬努力奋斗。1997年我母亲李汴老师在拍摄《东方之子》节目中,在长城上演奏外公创作的《变体孟姜女》时,她的表情和画面已经定格在我的心里。我也似乎慢慢感觉到了,我也应该成为我母亲、我舅舅那样的人,把曹派筝艺术好好地传承下去。”

Meet with PM为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先生表演

华人少年“街头卖艺”为哪般

2008年,陈希垚做了一件让所有人大跌眼境的事情,他居然身穿汉服,带上古筝,成了一位走上街头“卖艺”的艺人。作为奠定了中国音乐高校古筝艺术教育体系的曹派古筝传人,此举让人大为不解。

陈希垚并没有急于解释,而是向我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他说:“在街头卖艺是一件特别有趣、让人感慨的事情。我在街上演奏,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锻炼自己,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修炼自己的演奏心态。起初我上街演奏,蒙头弹琴,根本不管有没有观众和观众的表情如何。有一次我演奏完,一位老先生非要给我100块钱,他告诉我让我一定继续弹下去,把我们文化中的自豪感传承下去。还有一次一位很出名的街头艺术家看到我弹琴,他把当天卖艺的钱都给了我,让我一定收下,说我的音乐让他这一天都感到世界的美好。在这些人的鼓励下,我感受到了古筝音乐的感染力。后来我调整了演奏的状态和心理,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经常在街头演奏时询问他们对我演奏的感受和意见,久而久之我演奏的状态越来越松弛。这些心态和状态上的改变,直接影响着我对艺术本身的认知,滋养了我的艺术创作。我从小到大都是在大乐队里演奏,去过很多国家演出,全是大场面。自然而然就练就出了那种正襟危坐民乐“范儿”,我的朋友告诉我,音乐最终还需要与人沟通,而我的演奏并不适合我的音乐风格。所以卖艺是我音乐生涯中重要的一课,它教给我演奏真诚的音乐才能获得应有的尊重,不管在哪一个时代,只有打动人心的艺术才能流传,成为最后的经典。”

我要向全世界推行中国文化

海外的生活,让他看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力量。在一件件小事,一次次经历中,让他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他说道:“一次演出结束后有个观众跟我说这件乐器是日本的koto吧,我愣了一下马上告诉他这是中国的传统乐器古筝,日本的koto是唐朝时期从中国传到日本的。通过这件事我开始慢慢明白了传承中国文化这几个字的含义,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当时我想以后不能只做普通的演奏了,一定要给这些海外的听众做有关乐器和历史方面的介绍,让他们真正了解古筝是来自于中国的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所以后来我演奏之前专门要用几分钟时间向人们介绍古筝的来历。”

“为了让古筝艺术在海外便于流传,我尝试用中国文化融合外来文化、传统与流行音乐元素相结合的形式来演奏古筝,因为我发现在演奏传统作品时,外国人听不太懂,虽然也会礼貌的鼓掌,但毕竟有文化差异,怎么缩短这个距离?古筝必须和当地文化相融合,让当地人能够在我们的音乐中产生更多的共鸣。后来我跟朋友组建了一个古筝与重金属结合的乐队。想法比较大胆,但是怎么把古筝加进重金属里呢?毕竟老外不了解古筝,我们尝试了很多的方法,跟电贝司、鼓等乐器在一起Jam(即兴演奏),我也做了多种创新和尝试,吸收了吉他等乐器的技术难点后创造出了一些新的古筝技法,更好地和乐队配合。后来还出了很多专辑。一个人的艺术创作一定会跟他的年纪相符,我那时候正处于青春期,音乐表现的就是青春的躁动,自然而然我就形成了‘摇滚古筝’的雏形。”

重启古筝传承之路

“慢慢地我演奏古筝在学校有了知名度,名声在外的我成了大家关注的对象。当时我的系主任跟我谈话,劝我不要再学经济专业,专心搞我的古筝专业。对此,我很感谢我的学校、老师和我乐队的队长。但毕竟海外学校没有民乐系,校方后来为我组建了一个学术团队,先来评定新西兰高等教育水平是否可以接纳东方乐器的学术研究,最后决定为我组建一个专家团队,我的母亲有幸受邀加入到学术团队中,对我进行网络视频的教学。我研究的学术课题就是《传统艺术的消亡与传承以及发展》。很幸运,我在新西兰取得了硕士学位后,就留校任教了,怀卡托理工学院成为了新西兰第一所开设东方音乐系的高校。2015年这所学院又跟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建立合作办学,我在北京和新西兰两地教书,同时搭建起了国际化的民乐传播平台。”

“和其他国内高等音乐院校的民乐系教学有所不同,因为我特殊的经历,在民乐海外传播的道路上有深厚的个人积累和经验,所以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与国外音乐融合的手段,让民乐走上一条与外国音乐对话合作的道路,要做具有现代感、时代感的民乐艺术。传统很重要,但保护传统不能仅仅是停留在祖先的遗产上,我认为要好好研究现代人对文化艺术的喜好,本着尊重其他音乐,尊重传统的态度,去嫁接不同的音乐语言,这才能保护好我们的传统。”

从“摇滚青年”到“摇滚古筝”

陈希垚一度身穿皮裤,戴上耳钉,跟一群老外“玩”着重金属,那时的他追求的是外表的“摇滚”和自我,如今的他只是一件简单的黑色T恤,一头干练时髦的发型,简单却很有标志性。在岁月沉淀下,他不再追求外在,而是保持着“摇滚”的精神,让阳春白雪的传统融入现实百姓的人间烟火之中,再提纯出另外一番味道。

他说道:“不同的时代就会有不同的音乐风格。正如我外公,他在继承前人的传统上也做了乐器的改良,因为演出的场地不同,音乐功能也不同。当古筝登上大雅之堂后,丝弦变成了钢丝弦,增强了它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张力,从而拓展了古筝艺术的高度和广度,从民间艺术走向高等学府。到我这个时代,音乐的多样性对乐器的表现性就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比如,我在古筝上加装效果器,加入数字技术。尤其是跟重金属乐队的合作中,古筝也要跟电声乐器进行配合。可以说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一次技术革命,所以跟音乐相关的技术也会有息息相关的改变,音乐技术同样需要与时俱进,特别是民族音乐更要和时代、和音乐科技紧密相连。”

“摇滚古筝”的线上课堂

2011年,陈希垚获得了新西兰社会艺术突出贡献奖;2018年受中央音乐学院邀请参加曹东扶诞辰120周年纪念音乐会;2016年以来,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都对他在海内外宣传中国文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2019年在灯塔音乐现场的帮助下陈希垚与几位宁波籍乐手组建灯塔乐队在宁波及浙江省各处巡演,2019年他获得宁波市文化艺术研究院“传统之新”艺术人才资助项目,在宁波市标志性建筑天一阁举办摇滚古筝音乐会,中西结合的音乐形式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

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响,陈希垚把推行“摇滚古筝”的方式转向网络。由于在春节前后尝试了云音乐会等方式,收获了不错的效果,给他在网络上推行“摇滚古筝”更大的信心。他说:“每一堂网络课都倾注了我的心血,不管别人怎么评说我的理念,我最终是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接受和喜欢古筝,用我的音乐点燃他们对传统音乐的热爱,有了更多的喜爱者才能去传播。”

在采访中,陈希垚总是说这样一句话:“我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中国人。摇滚古筝并不是对我家族传统的反叛。相反,我认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艺术。‘传统是根,创新是茎’,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让大家喜爱古筝是我应该去奋斗的目标!”

2012年在Southwell小学

猜你喜欢
民乐古筝新西兰
新西兰兔
想和你们聊聊民乐
民乐国祥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陈欣若和他的《色俱腾》——为九位民乐演奏家而作(下)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游新西兰
新西兰的核物理学之父
新西兰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发达国家”吗?
关于古筝教学评价构建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