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2020-09-21 08:36董雪张宴硕
传媒论坛 2020年20期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社交媒体社会化

董雪 张宴硕

摘 要: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让社交媒体迎来更为广泛的应用,从而对处于社会化关键阶段的大学生群体产生更为深层和复杂的影响。本文选取吉林省高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大学生群体对社交媒体的使用习惯和心理特点出发,分析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优化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和社交媒体从业者提供具有普遍参考意义的建议,共建健康的大学生成长环境。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社交媒体;大学生;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20-000-05

全媒体时代,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正在彻底地改变大学生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被称为“永久改变人与人交流方式”的社交媒体正成为一种对大学生发展有极其深刻影响的社会化力量。个人与他人及群体的相互作用实现了人的社会化过程,因此大学生的社会化影响因素源于他们接触的全部社会环境因素。这其中,除了大学生的个体主观因素以外,来自外界的环境因素影响同样重要。这些外界因素可细致划分为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同辈因素和社会因素。同时,这些因素交互作用于大学生的个体发展,而社交媒体在此过程中成为重要的媒介载体,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一、全媒体时代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行为现状分析

该研究以吉林省大学生为调研对象,使用“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进行抽样调查,通过网络共发放调查问卷325份,收回有效问卷325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在全媒体时代,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行为。

(一)调研人群基本数据

调查人群中,有29.23%为男性,70.77%为女性。在家庭中,是独生子女的比例为62.15%,非独生子女的比例为37.85%。

(二)社交媒体使用习惯偏好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交属性成为许多网站必不可少的功能之一,因此,针对社交媒体网站的调研,在选取当下大学生使用率较高的如微博、微信、QQ等专项社交媒体工具的同时,兼顾带有社交媒体功能的APP展开调研。

1.社交媒体使用频率

调查显示,对大学生而言,平时占高频使用范围的是微信和QQ两种专项社交媒体使用工具(见表1),不仅使用频率在每天1次或以上的情况超半数,微信更是高达92.92%的比例。其次,高频使用的平台为视频或直播平台的社交功能、音乐类APP的社交功能,每天使用1次或以上的比例分别为44.92%和42.15%。豆瓣作为老牌社交媒体平台使用频率较低。而新崛起的微博旗下社交媒体网站“绿洲”因成立时间较短,尚未在大学生群体中获得成功推广,目前获大学生最低频率问津。此外,因为大学生尚未完全踏入社会,对商务社交需求较低,因此,商务会议类APP的社交功能使用频率也相对较低。

因为2020年的突发状况,吉林省在校大学生在疫情期间全面实行网络授课,社交媒体在按照教育部关于“停课不停学”的相关要求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很多高校教师利用社交媒体,搭建云课堂,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高效、高质量地完成育人工作。

疫情期间,使用教育类APP中社交功能的大学生比例明显增加,使用频率为每天1次或以上的大学生从24.62%上升到46.46%,而商务会议类APP的社交功能的使用频率也有明显提高。这与教育类APP和商务会议类APP的社交功能广泛应用于大学生的线上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因为长时间居家,与同辈之间的社交活动多需依靠网络进行,因此,视频或直播平台以及游戏类APP的社交功能日使用频率亦有所上升。

2.社交媒體使用时间

研究发现,大学生在社交媒体网站次访问时间最长的平台为微信和QQ这两种专项社交媒体软件。非疫情期间,微信单次访问时长在6小时以上的比例占到22.77%,QQ占12%。在疫情期间,两个平台的单次访问时长在6小时以上的比例更是提升到26.46%和15.69%。能够看出,居家过程中,大学生依靠微信和QQ这类社交媒体专项软件维持社交功能的时长有所增长。此外,在校园里,社交媒体网站次使用时长在1小时以上的大学生,微信占比69.23%,QQ为51.39%,视频或直播平台的社交功能占比49.54%,音乐类APP的社交功能占比为49.22%,游戏类APP的社交功能占比48.3%。而疫情期间,微信单次使用时长在1小时以上的大学生占比更是高达75.08%,QQ59.69%。

大学生平时访问社交媒体网站比例最高的时间点为闲暇在家或在宿舍时,此外睡觉前因为拥有大段休息时间,使用人数比例次之,占64.31%。(见图1)此外还如课间休息时这些碎片化时间,大学生也能够运用社交媒体网站保持社交互动。

3.社交媒体的主要好友来源

在调研中发现,全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交媒体的主要好友来源是以身边熟识的朋友为主,陌生人比例仅占11.08%(图2)。由于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关系以极高的比例渗入到大学生的网络社交生活,这种社交关系结构很容易带来对社交网络极强的信任感,从而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度加大。

4.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功能偏好

由图3可以看出,社交媒体的功能中,最受大学生青睐的是关注和沟通功能,通过社交媒体网站来关注朋友的动态、了解他们的最新动向,以此结识新的朋友,并与以前的朋友保持交流和功能,最终完成社会交往互动活动。

在选择社交媒体网站时,占比大学生群体的40%大学生更多地看中内容是否丰富方面的特质;其次是关注是否有很多朋友在使用以及便于结识朋友和名人,和是否容易使用,同样占比16.62%;另外,隐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大学生群体的关注,占比11.69%。

(三)社交媒体的使用动机

在非疫情期间,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主要目的里,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大学生占比最高,为68.62%(见图4)。其次为与家人和朋友沟通交流,占比为42.77%,第三为关注社会资讯、了解最新讯息,占比为42.15%。

在疫情期间,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主要目的占比最高的依然是为了休闲娱乐和打发时间。而为了关注社会资讯、了解新鲜讯息而使用社交媒体的大学生比例提升了17.54%。以分享个人生活状态和喜好作为主要目的的大学生比例下降15.7%。这与很多大学生关心时事、关心国家,能在全球疫情情况下,与祖国同频共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全媒体时代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对大学生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大学生在步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需要彻底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去寻找自己的社会身份定位、学习未来踏入工作岗位所需的生存技能、建构与这个社会的情感联系、发展自己的价值观念。在大学的几年时光,需要经历这样一个漫长而实际上又转瞬即逝的成长过程。社交媒体作为一种大学生中常见的网络媒介工具,在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中,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一)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有重要导向

由图5可知,社交媒体对大学生产生的最为主要的积极影响之一是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快地了解社会热点,该比例人群占大学生群体的45.85%。大学生通过社交媒体能够及时了解社会讯息,同时社交媒体更能够对大学生群体在社会热点话题的舆论引导方面甚至行为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很多社交媒体网站上设立的热搜榜、推送新闻、关键词和头条讯息等均能够体现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引导甚至决定了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注意、讨论方向、重视程度、关注角度和行为。

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社会热点新闻关注度较高,完全不关注的人群比例仅为3.08%。其中,64.92%的大学生群体青睐于只看内容不在网络上参与评论,有28.92%的大学生既查看内容也参与评论。而只看评论的大学生占比为3.08%。调研结果反映出过半大学生更倾向于默默关注热点新闻,而非直接参与发表意见。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会通过评论的方式参与其中,完成社会热点事件的传播互动。

(二)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业发展和知识面提升有促进作用

对于大学生而言,社交媒体的使用带来的另外一个重要影响是,能够增长大学生的知识面,该人群比例同样占大学生比例的45.85%。大学是踏入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站,离开大学后,大学生们需要独自适应社会、接受崭新的工作挑战。在大学阶段,最重要的是通过课堂和自主学习,促进自己的学业发展,提升知识水平,从而具备未来踏入社会的工作能力。调研发现,认为使用社交媒体对自身学业产生积极影响的大学生占比高达96.62%,其中认为社交媒体提供了自主学习知识的机会的人群有67.69%;认为增强自身的新能力的大学生有57.23%;认为增强了老师和同学学习交流概率的大学生有44.31%。

全媒体时代,社交媒体的使用让大学生们能够获得更多的学习渠道、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更多元化的学习内容。以往的学习更多依赖的是教师的一言堂,如今,社交媒体的使用,让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学习壁垒被打破,很多信息类的内容,学生可以依靠社交媒体来完成。同时,能够有机会获得更自由的学习氛围,通过社交媒体来汲取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知识,开拓视野,提升自己对世界的多元化认知,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依托于社交媒体,很多以往在课堂上羞于与老师和同学互动的大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沟通交流,大大提升了交流学习的概率和效率。

(三)社交媒体的使用有利于大学生身份认同的建构

大学是链接着学生和“社会人”身份转换的最后一环,正处于青春期的特殊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身份经历旧身份的不断解构,新身份的不断重塑,最终完成个体意识的自我觉醒过程。”①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去逐渐建构对身份的认同感,同样是对“自我”概念的追寻。自我就是指“个体对他们的个人特征和社会认同的意识与感觉——就是我是谁,我怎样与他人区分开来?自我认同的发展,极大地依赖于社会化的过程。”②在大学中,大学生增加了从他人的眼里反映自己的机会,也就是通过与大学中的教师和同辈进行社会互动来发展和维持其对于自我的意识,提升对自我身份认同的理解。有时还会根据与他人的社会互动所激发的反应,来改变自我形象,进行社会身份的置换,并建构起身份认同感。据调研结果所示,认为社交媒体中的信息影响了对自己认知的大学生人群占比为33.54%。影响了自己对别人认知的大学生人群占比为28%。在这个过程中,社交媒体广泛参与到了大学生社会互动过程,这种社会力量对大学生身份认同的影响,让大学生对自我身份的认知愈发多元化。

多数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会很在意所展现出的自我形象,完全不在意自我形象的大学生占比仅为23.38%。其中,试图在社交媒体中展现个性化自我形象的比例最高,为33.23%,试图展现完全真实的自我形象的大学生比例为21.23%,试图美化自我形象的大学生比例为18.15%,试图展现完全相反自我形象的比例为4%。调研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通过社交媒体积极地进行自我形象的展示,以此来实现对自我的身份认同。

三、全媒体时代社交媒体的使用行为影响大學生社会化的主要问题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让大学生的很多社交活动根植于社交网络,大量的社交时间需要依托于社交媒体来完成。社交媒体的无处不在,带给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很多积极影响,同时也会出现很多问题,需要大学生群体、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媒体从业人员予以警惕和重视。

(一)社交媒体的使用易消耗大学生大量时间和精力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因对社交媒体有着非常强烈的触达需求和非常高的接受度,使得比起其他人群而言,大学生更容易成为使用社交媒体的主要力量。然而,这却易造成大学生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在使用社交媒体上,浪费大好的青春年华。调查显示:44%的大学生认为,社交媒体让自己的睡眠时间缩短;32%的大学生认为社交媒体让自己的视力变差;31.96%的大学生则表示社交媒体占用了自己过多的时间;28.31%的大学生表示社交媒体减少了自己阅读纸质书的时间;而22.77%的大学生认为社交媒体让自己的注意力变得不够集中。从调研结果中可以看到,社交媒体的使用如无限制,会在一定程度上占据很多大学生本应获取休息的时间和本应用于学习的时间,更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于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而言,非常容易导致在时光里虚度光阴,降低社会化学习效率,减缓社会化进程。

(二)社交媒体的使用易让大学生产生过度情感依赖

社交媒体让大学生感受到社交网络的便利,很多信息传递和情感维系都可以依靠社交媒体来完成。更有大学生受性格或偏好的影响,认为在社交媒体上能卸下自己的防备,让自己更容易与人交流互动,所以会更倾向于使用社交媒体与人交流。在调研中发现,27.38%的大学生认为,大部分时间感觉在社交媒体中与人交流沟通更轻松;21.23%的大学生认为一半时间感觉在社交媒体中与人交流沟通更轻松;4.31%的大学生认为在社交媒体上与人交流沟通完全比在真实生活中与人交流沟通更轻松。

然而,社交媒体独有的快速、便捷、指向性强、时效性强、私密性强、沟通舒适度高等优势,却很容易造成大学生过度的情感依赖。调研中,有22.77%的大学生认为经常有使用社交媒体很难停下来的感觉;高达46.46%的大学生认为有时有使用社交媒体很难停下来的感觉;有21.54%的大學生很少有使用上瘾感;而认为完全没有使用上瘾感的仅有9.23%的大学生。

当大学生不使用社交媒体时,高达54.46%比例的大学生会产生焦虑情绪,仅有16%的大学生认为不会产生焦虑情绪。很多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中过度沉迷,使得影响了自己在真实世界中的正常交流活动。甚至有些大学生会完全沉浸在社交媒体之中,从而产生过度的情感依赖。很多的情绪感受被转嫁到网络中,由此会丧失很多在真实世界中学习情感交流的机会,更有甚者,完全把自己的情绪情感依附于社交网络,从而产生真实世界中的社交恐惧。很多社交媒体需要单纯依靠文字或语音交流沟通,无法有效传达最为准确的情感讯息,也会造成某种程度的情感表达异位。一旦脱离社交媒体,就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健康的情绪。

(三)社交媒体的使用易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不良导向

大学阶段,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和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让社交媒体的边界更加泛化。因为社交媒体的本质是构筑在人的社交网络的基础上,人对社交网络的信任,很容易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通过社交媒体能够更加快速地获取到更加广泛的讯息,而大量的讯息轰炸,很容易让人失去思考和判断的时间和空间,价值判断维度更容易受到社交媒体传播讯息的影响。调研显示,在社交媒体上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评价的大学生占比有13.23%,有时在意的大学生占比为38.15%,即过半的大学生都对社交媒体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普遍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对于处于人生观养成关键阶段的大学生而言,会有直接的导向作用。

如今,借助社交媒体传播的商业讯息、网络营销讯息和自媒体讯息良莠不齐,很多社交媒体营销号为博人眼球,经常会用一些带有刺激性的内容或是失实的报道吸引流量。而大学生高频的社交媒体接触习惯,以及青少年突出的猎奇心理,会让很多不良导向的内容乘虚而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比如很多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在社交媒体上蔓延,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造成恶劣影响。

四、针对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社会化负面影响的应对策略

(一)大学生应提升自身价值判断能力

作为大学阶段的社会化主体人群,大学生应清楚认知,最强的行为驱动力来源于自身。因此,大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来提升自身的文化知识和专业能力以及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理想与信念,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务实求真,立足当下,最终能够提升自身的价值判断能力。社交媒体作为一种参与社会互动的工具,是发挥积极作用还是产生消极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者本身。应将社交媒体为己所用,促使自身社会化进程不断推进。

(二)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革新教学观念

高校教育工作者不仅是大学生的专业发展引路人,更是大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更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以开放和积极的心态看待社交媒体的发展和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行为。如今,很多教育工作也都以社交媒体作为载体,让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元,让师生互动更加灵活自然。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时代发展,因势利导,革新固有的教学观念,把社交媒体应用于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用丰富的学识和个人的魅力,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动学生的社会化向良性发展方向迈进。

(三)媒体从业者应提升媒介素养

媒体从业者作为搭建社交媒体环境的关键一环,在生产媒体内容和设计传播方式的过程中,要秉持自己的社会良知,坚持守正创新。不要被眼前小利遮蔽视野,为流量是从,一味迎合受众,以牺牲道德底线为代价。很多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未来或许也会成为媒体从业人员,因此,今天的媒体从业者传播怎样的能量,可能会成为影响未来的关键力量。媒体从业者要递好文化传承的传接棒,用正能量鼓舞广大受众,尤其是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大学生群体。

五、总结

全媒体时代,社交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被广泛而大量的应用,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联络大学生与家人、朋友们关系纽带的重要角色,如今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更成为很多老师和学生之间互动沟通的便捷工具。在这个处处皆互联,人人皆媒体的全媒体时代,社交媒体正在不断影响着大学生习得知识和技能、建立社会规范、自觉遵守社会秩序、正确定位和扮演自身角色、树立健康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特殊时期的突发状况下,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尤为重要。因此,需要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业界专家、学者投入更大的精力,为大学生成长提供更加健康的社会化环境。

注释:

①董雪,黄誉瑶.焦虑与探寻:论当代青春电影的身份认同[J].电影文学,2019(23):77-80.

②【美】戴维波普诺著.社会学(第十一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60.

参考文献:

[1] 【美】戴维波普诺著.社会学(第十一版)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2] 【美】埃里克森著.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6.

其他作者简介:

张宴硕,男,汉族,吉林吉林人,硕士。研究方向:新媒体策划与制作。

猜你喜欢
全媒体时代社交媒体社会化
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
基于社交媒体的广告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双微时代”的危机传播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
全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应对舆论新环境改革研究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转变的一种模式
美国行刑社会化的历史解读与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