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文化影响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究

2020-09-22 10:20王丹
商情 2020年39期
关键词:消费文化价值观大学生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消费文化已经嵌入到中国的社会生活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影响。消费文化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心理上的自我认同,也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功利化和享乐主义的倾向。在消费文化背景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积极开展典型示范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关键词】消费文化  大学生  价值观

一、消费文化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国家工业化的完成,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入了物质丰足的消费社会。琳琅满目的商品、急剧扩张的物质财富、无微不至的服务为大众消费营造了前所未有的舒适便捷的享受,人们争先恐后地涌入消费大潮中。让·波德里亚说:“消费者与物的关系因而出现了变化:他不会再从特别用途上去看这个物,而是从它的全部意义上去看全套的物。”这时,商品不仅仅具有物的属性,更重要的是具有了符号价值,它象征和标示了人们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权力、审美、品味、个性等等。因此,在消费社会中,人们的消费已经超出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成为对商品符号及其象征意义的消费。

消费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准则。这种转变进而从社会经济领域扩展到文化领域,成为一种整体性的文化转变。消费文化应运而生。它既涉及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消费目标、消费观念等方面内容,也反映了人们的价值标准、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消费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思潮、生活意识和实践行为方式,符号化消费是其基本特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消费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形态已经深入影响到中国的社会生活。青年大学生思想敏捷,求新求变,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易受到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影响。他们作为活跃的消费群体被消费文化裹挟其中。

二、消费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一)消费文化有助于大学生实现自我认同

从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青年大学生面临的挑战是实现自我认同,避免角色混乱,自我同一性是这一时期人格成长的主题。自我同一性是指大学生的需要、情感、能力、价值观等特质整合为统一的人格结构。如果这一过程得以顺利进行,青年人会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能够被社会和他人所接受,并为此感到欣慰。青年人的需要和能力、情绪和情感、生活目标和价值观能协调一致,那么他将形成稳定的自我统一的人格框架,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充实完善其人格。在其寻找自我同一性的过程中,青年人不可避免的会从同伴、小团体或同龄群体中获得安慰和归属感,以期能够在他们的支持下尝试各种不同的规范,从而决定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消费是正是大学生的一种自我确证方式。大学生通过商品消费来彰显自己的身份,通过商品消费与社会建立联系,拓展自身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在大众传媒海量信息的冲击下,青年人急切地以各种模板为参照,寻求品味、个性、美感、情调的表达,寻找理想的生活范式,其背后最终指向的是其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的自我确认。自我认同是自我实现的基础和源泉,是个体发展的积极动力因素。消费文化有助于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实现,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有积极作用。

(二)消费文化导致功利化的价值倾向

消费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商业文化,消费主义鼓励人们在消费中寻找人生的意义,以消费来标识人的社会地位,把竭尽所能占有和消费物品当做人生的终极追求,使得人为物役。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能摆脱物的束缚,而有超越性的精神追求,而消费主义无疑是将人物化,将人际关系利益化,以物作为衡量一切的的价值准则。因此与消费文化相伴而生的是拜金主义的功利化价值倾向。其在行为方式上表现为利益至上、自私自利,漠视社会规范和社会公德。

一些学生受到消费文化中“消费至上”价值观的影响,在“义”与“利”的关系中,重“利”而轻“义”,甚至舍“义”而求“利”。一些学生将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片面地强调个人发展,而忽视社会责任,缺乏奉献精神和服务社会的意识,不能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起来。这种功利化、利益至上的观念影响到了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中国青年报》进行的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就业择业时,最看重的因素依次为收入、职业发展前景、行业前景,其次是个人兴趣、社会地位。大学生倾向于选择舒适而高薪的职业,愿意在大城市就業而不愿去偏远地区和基层单位锻炼;一些大学生缺乏奉献精神,不能踏踏实实安心本职工作,为追求高收入而频繁跳槽。

(三)消费文化导致享乐主义倾向

消费文化形成了一套简单的、高辨识度的符号,这些符号指代了某种精神追求、审美品味和价值观念,符号将对其有价值认同感的人们召唤到一起。人们为群体身份认同而购买商品,却可能在不知不觉间落入了消费主义的陷阱。商业资本为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会努力向消费者灌输某种消费观念,让其相信这样的逻辑:需要通过一个购买行为来彰显、确认自身的社会身份和价值理念。如果你是这样的人,你就需要这个东西。

在这样的消费文化影响下,一些大学生被社会中狂热消费的表面繁荣所误导,沉迷于购物、游戏、网络等“即时满足”中,追求身体刺激、审美快感、欲望宣泄、及时行乐。他们认为学习和工作是枯燥无趣的,在空闲时间里购物和娱乐成为他们消磨时间的主要方式。他们盲目崇拜追随所谓的时尚明星,追求感官刺激和精神上的自我麻痹。长期的放纵享乐导致大学生心灵空虚,信仰迷失,精神成长停滞。他们会感到懊恼、迷茫、消沉和恐慌,甚至产生心理问题。在时下发生的“校园贷”案件中,涉世不深、容易轻信别人的大学生就是因为不顾自身经济能力,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非理性消费,才为不法分子所利用。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

(一)开展典型示范教育

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指出,在具体情境中无需亲身体验,人们通过对榜样行为的观察、模仿来进行学习。如果榜样的行为是成功的,即是能够得到奖励的,模仿者就会以相同的方式行事。在消费文化影响下,青年人对时尚明星的崇尚和追捧,对明星行为的模仿反映了其在自我成长中,渴望寻找理想生活范式的心理。

在大学生追寻人生意义、确立生活理想的过程中,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将关注点从从消费文化催生的偶像明星,转移到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涵的先进人物上来。通过典型示范教育,让大学生真正树立起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典型示范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教育的重要方法,先进典型具有价值导向、情感激励、行为暗示、感染熏陶等思想教育功能。在选取和宣传先进典型时要注重典型人物的思想品格、道德品质、社会影响、人格魅力和先进事迹等多方面要素。选树的典型人物既要能够体现新的时代特征,展现积极的社会精神风貌,也要能够满足大学生多元化的追求。比如,在宣传校园中的先进人物时,可以选取实践型、学习型、道德型、创新型、创业型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先进典型。

(二)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思想在今天依然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面对消费文化的冲击,我们要引导大学生将关注点从光怪陆离、表面繁荣的消费热潮,转向内在,转向自身,关照自己的心灵。以反观内省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对学生进行具有文化内涵的价值观教育。

首先,弘扬传统文化的“义”“利”观。中国文化历来有重视“义”的传统。孔子说“君子以义为上”。“义”是社会判断是非的标准,也是个体做事的准则。

在价值观教育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义”和“利”的关系,不能“见利忘义”,要守住道德底线。

其次,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奉献精神,抵御消费文化的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中国文化历来重视集体观念和责任担当,强调个体要有为民族、为国家的奉献精神。面对消费文化的影响,要教育学生处理好个体同集体的关系,使学生意识到只有投身到为祖国发展、民族富强的奋斗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再次,弘扬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勤奋有为的精神,抵御消费文化的享乐主义倾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渗透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在价值观教育中,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志存高远、励志勤学、刚健有为,奋发图强。

(三)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以大众传媒为代表的舆论环境对消费文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大众传媒作为消费文化传播的载体渗透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左右着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也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判断。面对大众传媒特别是网络媒体的诱惑和煽动,大学生极易迷失在消费文化营造的虚拟世界中,脱离真实的生活。要抵御消费文化的消极影响,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就要加强文化环境建设,发挥舆论文化在价值观教育中的导向功能、熏陶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功能。

首先,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大学生开拓视野,启迪心灵,提升人文素养和审美修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学雷锋”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三下乡”活动等,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和奉献精神深入人心。

其次,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在价值观教育中,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教育平台,加强网络舆论引导。要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根据大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需要,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网络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号等,针对大学生当下关注的问题加以教育引导。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即时性、互动性、平等性等优势,用视频、图片、vlog等学生喜欢的新媒体方式,与学生展开互动和交流。通过舆论引导,使大学生能够明辨是非,认清消费文化的本质,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自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法)让·波德里亚著,刘成富译.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王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策略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基金项目:2019年度沈阳工程学院辅导员研究课题“消费文化影响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作者简介:王丹(1979-),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消费文化价值观大学生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再生与异化的悖论:消费文化驱动下历史街区商业化改造的机制解析及应对
略论消费文化视域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城市大众消费文化的狂欢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