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技术和政策问题的思考

2020-09-22 09:42陆亚州
名城绘 2020年7期
关键词:海绵城市技术政策

陆亚州

摘要: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使得城市在强大的自然面前可以收放自如。构建海绵城市的目的,是为了创造适应城市生物和人类生存的和谐生态环境。尽管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难,但这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出路,是人类城市发展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之路。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技术;政策

城市用水问题是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而海绵城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本文重点对海绵城市的含义和意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对如何加大海绵城市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供相关人员参考。

一、海绵城市建设概述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时代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极容易遇到洪涝灾害、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匮乏等问题。这些都是当下城市水系统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难题。习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出“在建设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净化的“海绵城市”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海绵城市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兴起的一个新型的关于城市建设的概念。它突破了传统的“以排为主”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依托建筑、绿地、广场、道路、水系等多种基础设施,并以之为载体,充分考虑到城市基础设施运行安全和城市水安全,在此基础上,分析水文条件和规划指标的差异性,以及项目操作的可行性,综合利用渗透、滞留、蓄存、净化、回用、外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从而起到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的作用,并构建起新型的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在遇到降雨时能够最大限度地留住雨水。

二、编制海绵城市建设方案的基本思路

(一)认真理解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1.规划确定城市需求的水资源的量和质。要认真研究城市區位条件、地质水文条件、降雨特性、洪涝特点、水资源条件、水环境与水生态状况等,分析城市河湖水系、城市排水防涝系统现状,根据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评估城市防洪、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找出城市建设和管理面临的水问题与对策出路等。

2.建设城市人水和谐的水生态系统。围绕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开展城市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建设雨水利用与中水回用系统工程。

3.城市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和建设。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城市水系专项规划、绿色建筑、绿地系统专项规划、道路与交通专项规划等。规划“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总体布局,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各项工程措施的建设内容、建设标准,明确投资规模、资金来源、执行进度安排、近期建设规划等。

(二)充分把握编制实施方案的总体思路

1.节水减排,系统治理。坚持节水优先的原则,对城市的水资源需求进行水平衡计算,实施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优化配置水资源。优化市政供水,降低城市排水,减小洪涝灾害。

2.人水和谐,自然生态。合理控制开发强度,优先考虑自然生态,减少开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留足生态用地,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积存净化。必须通过特殊的规划设计让绿地、花园、道路、房屋、广场等成为滞留雨水的绿色设施。

3.综合规划,阶段实施:统筹城市发展对水资源和环境的要求,进行综合规划,分阶段建设实施。要根据城市的不同特点,突出个性和特色。选择试点,逐步推广经验。

(三)要重视对城市“海绵体”的建设。城市的规划建设在应对暴雨洪水时应当扭转观念,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增加城市的调蓄能力上来,关键是要多建能吸水的“海绵体”。要把建设成具有吸水、蓄水、净水和释水功能的海绵体,作为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的目标。

(四)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水环境质量状况、排水防涝标准、污水再生利用及雨水利用、漏损控制等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绩效考核目标,考核结果可作为财政奖补的依据。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降雨强度作为地块径流控制是否达标的衡量标准,通过区域总排口的连续监测,对于未达到目标控制雨量的部分进行处罚。此外,不同考核地块之间,也可研究建立年径流控制量的平衡和交易机制,鼓励公平分担、奖优罚劣。

三、海绵城市建设政策建议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新课题,有不少政策问题值得探讨。提出如下建议

(一)海绵城市建设必须政府主导。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很多部门和社会利益,城市人民政府应该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这项工作。省级、市级政府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意愿是否强烈,是否有能力将试点工作打造成可示范推广的样板工程,是否建立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等,直接关系到海绵城市建设能否成功。

(二)审批环节必须到位。要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纳入“两证一书”、施工图审查、开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城市规划建设管控环节;要建立城市河湖水系的保护与管理机制,建立低影响开发控制和雨水调蓄利用的建设管理制度等。

(三)要建立投入机制。海绵城市建设离不开投入,要研究投资规模是否经济合理,建设和运营成本核算是否清晰,是否有效整合现有资金渠道加大政府投入等。应该积极倡导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实现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有效合作。

(四)要实行奖励机制

海绵城市建设社会效益明显,应该设立奖励机制,调动各个城市和项目业主的积极性。建议研究设计一套合理公平的奖励政策,对节水减排效益突出、海绵城市建设规范的建设项目或者城市给予奖励机制

四、结论

海绵城市建设基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建设理念,通过“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的原则,综合用“渗、滞、蓄、净、用、排”工程技术措施,系统的解决城市开发建设面临的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等问题。建设海绵城市对于践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提升我国城镇化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国荣,李正兆,张文中.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J].山西建筑,2014,36:5-7.

[2]张亚梅,柳长顺,齐实,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水土保持水利发展研究 2015.02:20-23.

(作者单位:新沂市怡景园林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海绵城市技术政策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