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一家人

2020-09-22 03:47CFP
方圆 2020年17期
关键词:洋县韩文渡江

CFP

7月16日,陕西省汉中市洋县黄金峡镇,韩文新在庙上渡口驾船帮乡亲们渡汉江。

韩宝成正在帮助村民推着摩托上岸。

韩文新在船上等待乡亲们渡江。艄公的工作单调寂寞,当地已很难找到愿意从事该职业的年轻人。

韩宝成(中)在收取船费,每人每次3元。

韩文新在庙上渡口等待乡亲们渡汉江。

韩文新(右)在渡口迎接乡亲上船。

7月16日,陕西省汉中市洋县黄金峡镇韩庄村民黄先生赶集归来。他要回到家中,最近的路径是渡过汉江。

在汉江边上,他很快就坐上了庙上渡口的一只摆渡船,不一会儿,这只不大的船只就从南岸漂过上百米宽、湍急的汉江水面,到达了对岸。这座庙上渡口已有百年历史,船上的摆渡人是韩庄村当地人,也姓韩,他们家在这个渡口做摆渡人已经有五代了。如今,在这摆渡撑船的人叫韩宝成,他前年才从老艄公、他的爸爸韩文新手中接过这个挣钱不多,但关乎韩庄村上千名群众到对面黄金峡镇政府办事,或到镇上赶大集、采购生活必需品的一条里程最短的重要水路。

1961年,不满12岁的韩文新就开始跟着爷爷在庙上渡口学摆渡,每天,他们要来回运送200余人次过河。乡亲们对于摆渡人赞不绝口,让童年的韩文新就憧憬着成为一名摆渡人。在爷爷的悉心教导下,他的驾驶技术突飞猛进,17岁那年,韩文新已是庙上渡口的正驾长了。

1970年,韩文新爷爷去世后,21岁的韩文新一度无法从悲痛中摆脱出来,他甚至放弃了摆渡。在那之后,村里先后找过5个人接手做摆渡这活儿,可最终都因收入少、生活寂寞等原因而放弃了。6个月后,在乡亲们的积极动员下,韩文新重新回到了渡口做起了摆渡,没想到,这一接手就干了50年。韩文新始终牢牢记着爷爷的教诲,边摆渡边学习,他根据不同季节的水情,总结摸索出了渡江的13条航线,水深水浅、浪高浪低、弯大弯小,载多载少,走哪条航线,他都是胸有成竹。

“有钱过河,无钱也过河”是韩家的祖训。韩文新坚持为当地群众提供安全廉价的渡江服务,碰上家庭困难的,就分文不收。村民们如果有急事,无论什么时候,他总是随叫随到,毫无怨言。

“要是有人回家,到家门口了,却过不了河,我就算待在家里,心也难安。他们需要我,我觉得这就值了。”韩文新质朴的语言表达心中装满着那份真诚的乡情。这些年,每年的大年三十,别人家里都忙忙碌碌地准备过年,韩文新却一整天都待在渡口上,迎来送往,一直要坚守到夜里。据了解,韩文新从1961年摆渡撑船至今,迎来送往的村民多达300多万次。

2018年,韩文新在摆渡时,不慎扭伤了脚。而且,这么多年摆渡生活,造成他的右肩膀疼痛难忍,胳膊都抬不起来,于是他就想把摆渡撑船活计交给二儿子继续做。但儿子儿媳当时远在南方打工,为了不使摆渡的事耽误乡亲们出行,韩文新硬是把儿子叫回家来,让他学习撑船摆渡技巧。目前,韩文新儿子韩宝成已经接受父亲的摆渡工作,依然像家中祖上四代人那样,为村民提供摆渡服务,续写难以割舍的那份乡里乡亲情怀。

据悉,在汉江洋县段,共有19处渡口,30只渡船,载重150吨。2019年,这些渡船运送9.5万人次,今年上半年仅运输1.5万人次。

韩宝成(中)在家里刚端上饭碗,就有人从渡口打来电话,说要乘船渡江。

韓文新(右)、韩宝成在检查船上的救生衣。

韩文新(左)、韩宝成父子在检查船上海事部门配备的救生装备。

韩文新驾驶三轮车回家。他家在距离渡口2 公里的山上,他靠这辆三轮车随时往返渡口。

韩文新、韩宝成父子一起攀爬山间小路回家吃饭。

猜你喜欢
洋县韩文渡江
大美洋县
去洋县,邂逅“东方宝石”朱鹮
韩文提要
吕蒙白衣渡江
白衣渡江
命题小品——一苇渡江
践行核心价值观 争创和谐美家园 汉中市洋县洋州镇中心小学举行千人韵律操比赛
一笔一画
洋县林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