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社区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2020-09-23 08:57卢燕云
关键词:胰岛素血糖发生率

卢燕云

(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2115)

患者的胰岛素如果分泌异常就会导致血糖的升高,进而发生糖尿病。糖尿病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过于肥胖或体型消瘦,食量大增等。糖尿病高血糖会引起血管、肾脏或神经的损害[1-2]。糖尿病病因主要是家族遗传或者外界的因素,例如不良饮食习惯、免疫系统的异常或缺乏运动。治疗该疾病关键是要调节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使胰岛素水平恢复到正常状态,可借助降糖药物或者胰岛素进行,但是胰岛素极易导致患者发生水肿、低血糖等的不良反应[3-4],本文主要分析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社区糖尿病的疗效,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2月,我中心治疗的100例老年社区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的老年社区糖尿病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排除免疫系统存在疾病的患者;年龄低于60岁的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50例,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63~70岁,平均年龄(68.8±2.3岁),体质量60~80公斤,平均体质量是71.0±2.4公斤,病史2~16年,平均(7.1±3.2)年。

研究组50例,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62~70岁,平均年龄(68.5±2.1)岁,体质量60~80公斤,平均体质量是70.4±1.6公斤,病史2~17年,平均(7.0±2.8)年。

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经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经过相关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参与研究者均已经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进食前15分钟口服瑞格列奈,初始剂量是0.5 mg/次,每天1次,7天后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剂量调整,最大剂量应控制在16 mg/天;

研究组在进餐时口服二甲双胍,初始剂量是250 mg/次,每天2次,7天后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剂量调整,第8天起增加到500 mg/次或第15天其增加到750 mg/次,均是2次/天。两组治疗周期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

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变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门诊数据采集)。

1.4 数据分析

使用SPSS 22.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如果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的相关变化

①治疗前,2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经对比,均无明显差异,说明差异无任何统计学意义;②治疗后,2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发生明显下降,说明差异有一定统计学意义;③研究组相关临床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发生明显下降,说明差异有一定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的相关变化(±s)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的相关变化(±s)

组别 n 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研究组 治疗前 50 8.67±1.03 10.86±1.97 9.17±1.38治疗后 5.07±1.12 7.00±1.12 6.23±1.16 t 16.7295 12.0445 11.5316 P 0.0000 0.0000 0.0000对照组 治疗前 50 8.60±1.10 10.98±1.29 9.12±1.12治疗后 7.13±1.21 9.28±1.94 7.38±1.89 t 6.3564 5.1597 12.6735 P 0.0000 0.0000 0.0000组间治疗后 t 8.8346 7.1971 3.6669 P 0.0000 0.0000 0.0004

2.2 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治疗期间,研究组有1例患者出现恶心症状,发生率是2.00%,对照组中患者有4例出现恶心症状,3例出现腹泻症状,发生率是14.00%,研究组发生率情况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糖尿病属于临床上的一种较常见的慢性的代谢性疾病,通常把糖尿病分为1 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的群体比较广泛。糖尿病原因主要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2型糖尿病发病的群体大多是老年人,常伴动脉硬化、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并发症。糖尿病患者早期并无任何明显症状,常出现乏力、口渴等的轻型症状,对于血糖增高不太明显的患者需要进行糖耐量试验才能够确诊。而患者血清中的胰岛素水平在早期一般助于正常或上升,在晚期则出现下降。

目前,临床对血糖控制主要是通过合理饮食、运动控制、坚持用药、自我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及口服降糖药物达到目的[5]。在口服药物中,瑞格列奈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其作用机制是打开钙离子通道,增加钙元素通过量,诱导β细胞分泌出胰岛素,但该药物不良反应多,血糖波动大,易发生消化道反应、皮肤过敏和免疫系统的失调[6]。二甲双胍能促进周围的组织细胞对葡萄糖进行吸收和利用,并抑制肝糖原的吸收,对肠壁细胞葡萄糖的摄取进行抑制,进而使血糖有效降低[7],且二甲双胍不良反应少,更适合老年社区糖尿病患者。

本研究发现,治疗后,①研究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总之,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患者降糖的效果明显,不良反应率低,无严重的并发症,且二甲双胍的价格低廉,值得在老年社区当中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胰岛素血糖发生率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