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咯血进行治疗时使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的效果观察

2020-09-23 08:57黄万里吴罗德程源斌
关键词:外周血组间支气管

黄万里,吴罗德,程源斌

(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 阳江 529500)

大咯血是一次咯血量在100 ml以上,或者24小时内咯血量大于600 ml患者,其死亡率较高。大咯血的主要症状为胸闷以及胸痛,如果病情加重会产生呼吸衰竭或者休克,直至死亡,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而控制此病的主要方法则是及时发现、及时诊断以及及时治疗。就目前而言,临床均选择外科手术或者保守治疗。此次研究主要探讨大咯血进行治疗时使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140例大咯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病例选择时间为2017年1月~2019年10月,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分布28~80岁,平均年龄(56.8±6.7)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分布29~78岁,平均年龄(55.1±6.1)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数据经统计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基础治疗。医务人员予以患者止血和抗生素药物,可对其进行多次少量输血。在25 ml氯化钠溶液中加入2.5~5 U垂体后叶注射液,对患者进行静脉推注,而后予以酚妥拉明注射液进行静滴,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可予以吸氧,确保患者呼吸顺畅。

观察组:外周血管介入治疗。选择Seledinger穿刺技术采用5Fcobra导管进行穿刺,顺延股动脉位置。对患者胸5~6椎体范围进行确定,检查其患侧支气管动脉,对血供情况进行了解,随后通过5Fcobra导管介入治疗栓塞支气管。栓塞材料分别为聚乙烯醇和明胶海绵。对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后实施造影检查,评估治疗效果。与此同时,造影检查患者肋间动脉和侧支气管动脉,确保动脉供血的正常。

1.3 疗效评估

患者经过治疗后无出血表现,对其进行为期3个月随访并无复发即为痊愈;患者经过治疗后减少咯血次数和咯血量即为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改善咯血表现,减少咯血次数即为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并未有效控制病情即为无效。痊愈比例、显效比例和有效比例相加为总有效率[2]。

1.4 评估指标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即恶心呕吐、胸痛、腹痛以及心悸;而后选择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3],量表内容分别为生理职能、疼痛职能、精神健康和生理功能。

1.5 统计学分析

以上两组患者实验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 21.0)进行分析研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时,表示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86%,组间数据经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表1可知相关数据。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n(%)]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29%)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5.71%),组间数据经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表2可知相关数据。

表2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n(%)]

2.3 生活质量

观察组经治疗后其生理职能、疼痛职能、精神健康和生理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表3可知相关数据。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分)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分)

组别 n 生理职能疼痛职能精神健康生理功能观察组 70 88.4±6.5 89.1±5.6 83.7±7.1 80.6±6.5对照组 70 72.2±5.1 73.9±5.4 70.6±6.6 70.3±6.0 t 16.405 16.347 11.306 9.741 P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 论

大咯血发病机制则是机体因为相关因素产生的影响,致使周围组织以及支气管产生炎性反应,对支气管壁形成损伤,扩张管腔,并且呈现变形状态,此外会出现相关病理变化,其中包含肺动脉末支扩张,从而引发动脉瘤破裂出现大咯血。就目前而言,大咯血的发病因素并不确定,然而主要致病原因为肺癌、肺结核以及支气管扩张,对于此类患者而言其24小时咯血量可在600 ml以上,如未进行及时治疗会影响自身生命安全[4]。

就目前而言,临床治疗大咯血均选择外科手术和内科保守治疗。内科保守治疗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止血的目的,疾病容易反复发作,降低综合治疗效果,此方法适用于病情较轻患者[5]。外科手术具有较大的风险,如果患者无稳定的生命体征,在围术期会产生失血性休克和窒息等一系列并发症,其死亡率较高。为此需要选择一种优质的疗法来改善患者病情和控制患者病情。

外周血管治疗由于不会产生较大创伤,且操作简单,安全性良好等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并逐渐成为大咯血治疗的主要疗法[6]。患者病灶位置供血均为支气管动脉,肺动脉比例较小,因此临床治疗原则是处理支气管动脉栓塞,并不需要对肺动脉进行手术治疗。与此同时,栓塞材料对于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作用意义。此次研究采用的材料分别为聚乙烯醇以及明胶海绵,明胶海绵止血效果良好,能够防止支气管壁产生缺血坏死,聚乙烯醇具有永久性,对于患者而言采用后可防止再通病灶供血动脉,对创建侧枝循环具有良好的阻滞效果,将复发率降低[7]。此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进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后可提升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大咯血进行治疗时使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病情,且安全性良好,具有临床可行性。

猜你喜欢
外周血组间支气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