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分析

2020-09-23 08:58杨春艳李华华
关键词:肾衰竭优良率常规

杨春艳,李华华,韩 晶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五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1)

慢性肾功能衰竭具有较高的死亡率,随着疾病的发展,病情越来越严重,肾功能也随之减弱,具有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等临床症状,部分甚至发展成为尿毒症,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慢性肾衰竭患者需要长时间接受透析治疗,且医疗费用较高,患者常会产生严重心理负担,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因此,治疗期间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非常重要。为分析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本次对我院收治的92例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肾衰竭诊断标准,且经临床检查及病理证实[1]。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成两组各46例。常规护理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8.5±9.4)岁。患病时长:1年~14年(6.75±3.68)年;心理护理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8.2±9.5)岁;患病时长:1年~14年(6.82±3.59)年;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包括住院安排、病房清洁、病情观察、健康宣教等。

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包括(1)心理分析:了解患者详细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根据患者的病情与实际困难,分析其不良心理特征以及形成不良心理的原因;(2)认知宣教:向患者详细讲解慢性肾衰竭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让患者做好接受治疗的思想准备;(3)医患关系:与患者建立起良好医患关系,让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良好信任感,提升患者接受并配合治疗依从性;(4)情感宣泄:激励患者说出心中感受,指导正确宣泄方法,帮助患者舒缓心理压力;(5)情绪安抚:给予患者充分关心与安慰,让其真正感受到被尊重与爱护,同时耐心倾听患者各种疑问并给予及时、有效解决;(6)情感交流:鼓励患者与其他同类患者加强交流,分享典型成功案例,以让患者对治疗充满更大信心;(7)肌肉放松:向患者正确示范促进全身肌肉放松的方法,以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8)注意力转移:让患者多听音乐以转移其注意力,进而让其暂时忘记烦恼事情[2]。(9)社会支持。①医护人员支持。由专业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关于慢性肾衰竭诱发因素、治疗方法,以患者心理状态为依据,引导患者将内心想法表述出来。劝诫每一位患者,鼓励患者参与到疾病管理中,将患者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强化营养护理及治疗等。②家庭支持,强化患者家属的支持,主动与患者家属接触、沟通,告知患者家属多陪伴在患者身边,同时对患者饮食状况、用药状况有效监督和指导。

1.3 心理状态评估标准

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1)优:无负面情绪,心态乐观向上,主动配合治疗;(2)良:情绪稳定,平静接受并配合治疗;(3)差:情绪不稳定,依赖性强,被动或不愿接受治疗。优良率=(优+良)/总病例*100%[3]。准确评估所有患者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判定依据分别是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值越高,说明焦虑和抑郁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理评估

常规护理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心理状态评估中优23例,良15例,差8例,优良率为82.6%(38/46);心理护理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心理状态评估中优28例,良16例,差2例,优良率为95.7%(44/46);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组进行饮食控制、血液透析治疗、药物治疗、参与健康宣教的患者数量明显多于常规护理组,对比各组数据,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抑郁和焦虑评分

护理前,2组抑郁和焦虑评分对比,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护理后相比于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具体如下表1。

表1 对比焦虑和抑郁评分(±s,分)

表1 对比焦虑和抑郁评分(±s,分)

3 讨 论

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其病情发展、疾病恢复均有一定的影响,从某种层面上讲,如何最大化缓解患者的疼痛,提升其生活质量与治疗效果,与患者心理状态有很大关联。因此,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心理护理工作不但包括患者不良心理特征分析、健康知识宣教、建立良好医患关系,还包括对患者情绪安抚、情感交流等,通过运用科学心理学理念,灵活与患者加强沟通,并调整患者负面情绪,使其保持积极乐观心态,促进身体早日恢复健康。

为了分析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分别对两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与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心理护理组患者心理状态评估的优良率高于常规护理组;心理护理组进行饮食控制、血液透析治疗、药物治疗、参与健康宣教的患者多于常规护理组。焦虑和抑郁评分方面,观察组护理后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由此分析,通过实施心理护理方法,可协助患者进一步认识自身疾病,改善其不良情绪,与此同时,叮嘱患者家属多陪伴在患者身边,让患者感受到源于医护人员的关爱,进而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总之,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较好改善患者住院期间的负面情绪,让大多数患者在稳定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这对预后有重大的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采纳与推广。

猜你喜欢
肾衰竭优良率常规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慢性肾衰竭处方规律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常规之外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Cys C、β2-MG、MCP-1及ANG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肾衰宁胶囊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和mate分析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别受限于常规
降浊颗粒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组织α-SMA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