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IMP-1、MMP-1表达水平的影响

2020-09-23 08:58
关键词:秋水仙碱黄芪肝功能

陈 源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2)

黄芪是中药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药材,其主要功效是升阳固表、补中益气,在临床肝病中的应用较多,但就目前临床中对黄芪的运用状况来看,这一药材在临床中的应用还不是很完善,在部分病症的治疗中不能较好的发挥其药效,因此在临床中的整体应用效果较差。猪血清主要用于细胞培养,在实际临床中建立猪血清诱导的免疫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采用黄芪灌服,然后观察其肝功能指标与肝纤维化指标,了解黄芪对肝纤维化大鼠的抑制与作用机制。肝炎病毒是造成肝纤维化的主要原因,选用大鼠模型了解黄芪在临床中对肝纤维化的治疗状况,能够更好的了解黄芪对肝纤维化病理机制,研究临床中黄芪的更多药性,便于临床治疗中更加精确的进行用药,以此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1-2]。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临床中能够更好的观察药物作用状况,在临床多种药物的研究中均采用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国际临床药物研究中,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也受到公认。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60只肝纤维化大鼠和20只正常大鼠作为研究对象,20只正常大鼠为正常组,60只肝纤维化大鼠按照双盲随机方法分为黄芪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各组大鼠健康状况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此次研究有意义。

猪血清(生产企业:上海信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口货号:XFA2207-56);黄芪(生产企业:北京同仁堂;商品编号:2318050),采用清水煎煮,制成浓缩液,进行灌胃用药;秋水仙碱(生产企业:西双版纳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3020871),与蒸馏水相融合,制成10 mg/L的溶液;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等试剂盒由北京北化康泰临床试剂有限公司提供。

1.2 方法

将20只正常大鼠与60只肝纤维化大鼠作为研究对象,正常大鼠为正常组,肝纤维化大鼠随机分为黄芪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每组20只,选用不同的笼子进行圈养。

除正常组以外,各组患者均创造无菌模型,黄芪组、模型组和秋水仙碱组进行腹腔无菌猪血清注射,每周2次,每次注射0.3 ml,持续注射12周,正常组与模型组每日将蒸馏水进行灌服,每次10 ml/kg,也进行持续12周治疗,黄芪组与秋水仙碱组将相应的药物进行灌服,黄芪组采用黄芪煎煮汤剂,每日1次,每次2.3 g/kg,连续12周治疗,秋水仙碱组每日进行1次用药,每次0.1 mg/kg[3]。

在持续用药结束后进行麻醉,制备血清,将其肝脏分为3份,1份用氮液罐冷冻,1份用中性福尔马林浸泡,最后1份留取足量肝组织进行匀浆制备。

在进行以上用药的过程中观察与记录大鼠的状况,对其具体的变化状况进行分析,并对最终的治疗结果进行数据检测,分析黄芪的治疗状况[4]。

1.3 观察指标

采用生化、放射免疫等方法观察大鼠的肝功能,主要观察指标未ALT、AST、ALP,肝纤维化大鼠进行血清HA、LN、CIV、PCⅢ检测,观察肝组织TIMP-1、MMP-1表达水平和胶原沉积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数据统计分析用SPSS20.0进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参考P<0.05。

2 结 果

2.1 血清肝功能

与正常组对比,模型组ALP与ALT水平均较高,P<0.05,AST水平也较高,P<0.05,秋水仙碱组和模型组对比,秋水仙碱组的ALP、AST和ALT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黄芪组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组的AST和ALT均显著较高,P<0.05,ALP也显著升高,P<0.05,数据见表1。

表1 血清肝功能指标的对比(±s,u/L)

表1 血清肝功能指标的对比(±s,u/L)

组别 n ALT AST ALP正常组 20 43.1±4.1 110.1±36.2 70.2±26.1模型组 20 67.1±13.1 141.7±35.4 91.2±26.5秋水仙碱组 20 70.1±7.9 169.8±42.7 90.5±21.7黄芪组 20 44.6±9.2 96.8±26.5 71.4±17.6

2.2 血清肝纤维化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层粘连蛋白、血清透明质酸、Ⅲ型胶原蛋白和Ⅳ型胶原均显著升高,在临床中有显著的差异P<0.05,秋水仙碱组的PCⅢ可显著较低P<0.05,HA和LN降低,黄芪组的CIV和LN也明显降低,P<0.05,数据见表2。

表2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对比(±s,μg/L)

表2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对比(±s,μg/L)

3 讨 论

肝纤维化是细胞外基质降解与失衡产生的结果,肝脏基质金素蛋白酶能够降解ECM,对主要成分Ⅰ型与Ⅲ型胶原蛋白降解有关键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对MMPs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肝纤维化患者中能够有效的抑制肝纤维化,临床中相关的理论知识能够良好的进行治疗,但在实际临床中还未进行相关的实践,因此对其药物治疗的安全性还不能确定,本文中的大鼠模型试验,主要用于观察黄芪对肝纤维化大鼠TIMP-1和MMP-1表达水平的影响,进一步了解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5]。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正常组ALT为(43.1±4.1)u/L,模型组为(67.1±13.1)u/L,秋水仙碱组为(70.1±7.9)u/L,黄芪组为(44.6±9.2)u/L;正常组AST为(110.1±36.2)u/L,模型组为(141.7±35.4)u/L,秋水仙碱组为(169.8±42.7)u/L,黄芪组为(96.8±26.5)u/L;正常组ALP为(70.2±26.1)u/L,模型组为(91.2±26.5)u/L,秋水仙碱组为(90.5±21.7)u/L,黄芪组为(71.4±17.6)u/L,与正常组对比,模型组ALP与ALT水平均较高,P<0.05,AST水平也较高,P<0.05,秋水仙碱组和模型组对比,秋水仙碱组的ALP、AST和ALT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黄芪组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组的AST和ALT均显著较高,P<0.05,ALP也显著升高,P<0.05;正常组HA为(96.3±4.2)μg/L,LN为(120.8±7.9)μg/L,CIV为(99.1±17.1)μg/L,PCⅢ为(110.7±10.5)μg/L;模型组HA为(117.3±20.3)μg/L,LN为(139.1±17.2)μg/L,CIV为(130.4±26.3)μg/L,PCⅢ为(127.1±16.8)μg/L;秋水仙碱组HA为(94.8±12.9)μg/L,LN为(104.2±23.8μg/L)μg/L,CIV为(131.2±15.2)μg/L,PCⅢ为(114.5±26.1)μg/L;黄芪组HA为(86.1±15.1)μg/L,LN为136.1±18.1)μg/L,CIV为(101.6±13.6)μg/L,PCⅢ为(149.7±24.5)μg/L。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层粘连蛋白、血清透明质酸、Ⅲ型胶原蛋白和Ⅳ型胶原均显著升高,在临床中有显著的差异P<0.05,秋水仙碱组的PCⅢ可显著较低P<0.05,HA和LN降低,黄芪组的CIV和LN也明显降低,P<0.05,从此次研究中的数据结果看,黄芪在肝纤维化大鼠中能够良好的减少总胶原及Ⅰ、Ⅲ、Ⅴ型胶原蛋白的病理性沉淀;黄芪对猪血清诱导的免疫肝纤维化大鼠有良好的机理与作用还未有相关的官方报道,此次研究结果数据可进行说明,但不能完全肯定其临床病理机制[6]。

综合来看:黄芪在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中,获取了部分的研究数据,但其临床说服力比较有限,对具体的药理机制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猜你喜欢
秋水仙碱黄芪肝功能
秋水仙碱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与争议
秋水仙碱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秋水仙碱在冠心病中应用的新进展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黄芪是个宝
小心,半熟的金针菇有毒!